分享

【不是复古乃是传承】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华夏

 老沔城人 2014-05-06

你必须明白,身份证上,写得不仅仅是一个“汉”字!

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中有个民族叫“汉族。    

82c379310a55b319f2e6032c41a98226cffc174f.jpg

首先你必须知道,我们的民族服饰不是这样的。

6a10b912c8fcc3ce2bda486a9045d688d43f2055.jpg

而是这样的。

19a85edf8db1cb13f4c7bd4adf54564e92584b39.jpg

我们的发式不是这样的。

dfd3572c11dfa9eccd3ed74e60d0f703918fc153.jpg

而是这样的。

个人认为,弹古琴、古筝,无论是粉雕玉琢的美女,还是弱冠青丝的少年都很好看!也许你只知道中国有这个。但我告诉你,这才是我们真真正正创造的东西。

都知道佛教下的少林寺,谁来过这里。

她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画八卦之圣地!

祖宗留给我们一个根基叫《易经》

外国人对它很痴迷,但是我们却遗忘了,

我们只知道A、B、C、D、E……

如今,大家知道康熙盛世,雍正盛世,成吉思汗踏遍欧亚大陆。却不知道多少中国古代文化精髓、多少种武术、多少种古医术、多少种锻造工艺消失在元清。请华夏子孙们认请自己,没有民族尊严的你只不过是一个躯壳罢了!清朝电视剧的盛行,人们只记得满清的伟大,康乾盛世等等,溢美之词无以言表,而提起明朝时,人们都想到的是黑暗恐怖的词汇,也许许多人不曾去了解历史,也不愿去找寻,而我想要知道电视剧中描绘的满清盛世是否真的存在,明朝又是否真的如此恐怖呢?

曾德昭是耶稣会士,1613年到达中国南京,1636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他在中国呆了22年之多,跨越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时代,基本已经属于明朝灭亡的前夜,但他所记载的中国绝不是清朝御用文人笔下在明廷极端黑暗政权的高压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海,极端痛苦的场景。相反,那时候的明朝依然是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

“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

“他们种植许多蔬菜,供百姓常年食用。”

“他们在各地,即使小村镇,都有充足的肉食,全年最常食用的是猪肉,牛肉去骨售卖,他们的鹿肉很少,也不怎么爱吃它。”

只为惊醒少数人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

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

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

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

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heartwillgoon, 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篮眼的豺狼,带着尖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

——衣冠委地,礼仪沦丧,道德败坏,举国之殇!既为同袍,当以身作则,重拾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华夏复兴,乃我万千同袍之所望!终此一生,必为我华夏复兴而努力。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我之一生,不负今日之所望!

【《诗经·秦风·无衣》原文及今译】

【原文】岂曰无衣

【今译】我们是生死兄弟与子同袍(1)。不离不弃情相依。(1)同袍:通‘同胞’,亲如兄弟之情意。

【原文】王(2)于兴师 

【今译】情谊团结战斗意志, (2)王:袍、矛、仇三者以一贯之为“王”的春秋笔法。

【原文】修(3)我戈矛

【今译】仁义是最好的武器, (3)修:善,为家国而战,戈矛无“凶”而有“善”

【原文】与子同仇

【今译】让我们同仇敌忾。

【原文】岂曰无衣 

【今译】我们是血肉相亲。

【原文】与子同泽(4)

【今译】和睦相处亲相依。(4)同泽:共饮一口井的水,同乡之意。

【原文】王于兴师 

【今译】热血凝聚战斗意志。

【原文】修我矛戟 

【今译】亲情是最好的武器。

【原文】与子偕作(5)

【今译】让我们万众一心。(5)偕作:通'协作’,精诚团结之意。 

【原文】岂曰无衣 

【今译】我们有共同的礼仪。

【原文】与子同裳(6)

【今译】同文同种志相依。(6)同裳:通'同文同赏’,指价值观相同而相互欣赏。

【原文】王于兴师 

【今译】号令贯彻战斗意志。

【原文】修我甲兵 

【今译】首战用我威武之师。

【原文】与子偕行

【今译】我们无敌天下行!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抗清英雄 阎应元 

民族利益为大!

——我感于汉族当前的倾颓,没落,故于此奔走相告,我们不要忘记血脉深处的责任,不要丧失了民族血性不要让这无尚伟大的汉民族与汉文化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冥冥中你会感到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你会体会到远古的络印,感到血脉的悸动,我是汉人,我想要我汉家旗帜重新飘扬,我的民族,便是我的信仰。皇汉中或有心系民族者,或有投机者,或有伪汉搅乱视听者,但总有一些人会被他们唤醒,汉族的魂会传承下去!

你用这东西表现你的品位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一个国家的品酒文化,无论从酒具还是酒本身都是一种文化,而我们华夏远胜任何一个国家,知道吗?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1.汉服运动的概述

汉服运动是汉服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目前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以青少年,青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华夏传统衣冠——汉服为出发点,借此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一场文化运动,并提出了“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口号。

由于每个民族穿着民族服装的权利都受到宪法保护,而56个民族全家福照惟独只有汉族穿着 T恤甚至西装,因此穿着汉族传统服装是汉民族的权利。而汉服倡导者期望通过这场运动实现真正的各民族平等。

2.汉服运动的内涵

汉服运动迄今已历十载——从无到有,自弱而盛,中国各地民众无不为汉服所感染,并远播海外。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前进式,从思潮的兴起,到网上的辩论,到民间的实践,再到建立相应的团体,最终将由汉服为切入,带来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 

回顾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现象,都是先需要“符号”的复兴,再去勾勒出整个传统文化的复兴,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汉服本身更像是个“符号”,首先是通过汉服运动来复兴这个符号,再通过这个符号,勾勒出整个传统礼仪、音乐、文化、国学,乃至民族思潮的复兴。

可以说,汉服复兴运动,复兴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种文化,乃至一种信仰!

参与汉服运动的英国华人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朝的多铎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夏历(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十天的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四月廿四日,清军调集红夷大炮轰击扬州,史可法再次向南明求援,仍没有回应。四月廿五日,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剑自刎,为部下所阻。多铎劝其投降,遭史可法严辞拒绝,多铎遂下令在军前将史可法处死。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继续率领残部和城中居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清军才占领扬州。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血腥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扬州死难八十万人。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闰六月十三日,剃发令下,群众开始酝酿反抗。清军浙江嘉定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人民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满。降将李成栋率满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残暴的清军忿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军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多铎统军占领[南京],中国弘光朝廷覆亡。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国乃于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然而“削发令”一下,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抗怒火,却在松江,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烧。反抗满清暴行最为惨烈的嘉定遭到清军三番屠杀(六月十三、六月十四、八月十六),史称“嘉定三屠”。

《断   发》

顾炎武

一旦持剪刀, 剪我半头秃。

华人髡为夷, 苟活不如死。

弹古琴、古筝无论是粉雕玉琢的美女还是弱冠青丝的少年都很好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