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脾最好是芡实

 昵称8124287 2014-05-06



             养脾最好是芡实

      芡实,又名“菱弟”、“水中丹”,江苏苏州人俗称“鸡头米”,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与莲藕、茭白、慈菇等同为水生蔬菜

      芡实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及食品,中医认为:芡实性平味涩,入脾、肾二经。有滋养强身、补中益气、开胃止泻,固肾养精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芡实能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遗精、白浊、带下”。《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说芡实可“益精气,强志,令人耳聪目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据载,宋代大学家苏东坡到了晚年,仍然身体健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从他本人在《东坡养身集》中所说,养身之道有一条是吃芡实。每天,他不时地取刚煮熟的芡实,每次一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满口津液,再鼓漱几遍,徐徐嚥下。每天用这种方法吃芡实10~30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坚持不懈

      芡实有南芡、北芡之分。南芡主要产于湖南、广东、皖南以及苏南一带地区。北芡又称池芡,主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质地略次于南芡。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胃。中医认为在秋天进食芡实,可调整炎夏对脾胃损耗,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

       芡实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约为75%,而脂肪只含0.2%,所以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它不但能健脾益胃,还能补充营养素,平时消化不良,或出汗多又容易腹泻的,经常吃芡实粥,或煮汤喝,效果不错。如果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腰腿痛也有好处

     一次不要吃得过多

     芡实虽然有很多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等,但芡实性质较固涩收敛,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适合把它当主粮吃。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製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製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芡实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一次切忌食过多,否则难以消化。“生食过多,动风冷气,熟食过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小儿多食,令不长。”平时有腹胀症状的人更应忌食

      食用芡实咸甜皆美

  秋季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用芡实配搭莲藕、红枣、排骨煲汤,有补脾肾的食疗功效。也可根据体质和需要,配搭山药、莲子、薏米、桂圆肉等食用药材煲汤

  也可制作芡实糊:将炒熟的芡实1000克研磨成粉,临服时,取50-100克粉末沖开水调服。随自己喜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用芡实60克、红枣10克、花生30克,加入适量红糖煮成甜补汤,营养高、有调补脾胃、益气养血等功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贫血者、气短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芡实

  别名

  鸡头米、鸡头、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

  功效作用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始载于:《本草纲目

 毒性:无毒  归经:脾经、肾

药性:平   药味:甘、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