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8)太極拳不敢不鬆

 秋声独赋 2014-05-07

大鬆大柔不是假的,一般人不敢大鬆大柔,是因為1.誤以為大鬆大柔有危險。2.完全不知道大鬆大柔的用處和威力。

大鬆大柔不會有危險,只要懂得用方位引進落空,敵人近身,就完全不會有危險。太極拳讓別人近身,不但不會有危險,太極拳還要故意用身手製造陷阱,引導敵人攻進我身,以便四兩拔千斤。這就是王宗岳祖師的「引進落空」,也是槍家吳殳所說:「見肉分槍,貼竿深入」的內家高級戰技,所以太極拳不怕別人近身,反而怕別人不近身,越近身越好,別人不近身我們還要用鬆柔引誘他進來,甚至用補位讓他進來。

一般人怕鬆,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鬆;一般人說鬆,其實根本不鬆。他們的勢架裡面經常藏著拙勁,或著一鬆就進入斷滅的妄境。所以一般人不可能真正理解大鬆大柔,也因此他們不可能使用真正大鬆大柔。當在他們反對大鬆大柔時,也們也根本不曾體會過什麼是大鬆大柔,他們只是以為藏著拙勁的鬆柔,或斷滅妄境的鬆柔是大鬆大柔;所以他們的批評,只是用他們自己所能理解的,錯的鬆柔去批評大鬆大柔。

一般人講鬆柔,總是帶著「掤勁、靭勁、螺旋勁、離心力......」等拙勁,並且用這些拙勁來作為無形防護罩,所以他們說的鬆柔並不是真正大鬆大柔;還有些人講鬆柔,身手一鬆就全癱瘓了,甚至把手癱在別人手上,讓別人感覺重重的,以為這就是鬆沉,這可是對大鬆大柔天大的誤解。帶著拙勁鬆柔的「拙鬆」和癱瘓鬆柔「癱鬆」的都不是大鬆大柔。

太極拳是宇宙自然的和諧運動,因為人和宇宙各種力量產生和諧,所以真正的大鬆大柔,手是可以在任何一個虛空中停留,而不是癱下來的。身體或手癱下來的,是太極的斷滅,是太極拳的斷滅妄境,不是太極拳真正的大鬆大柔境界。

大鬆大柔絕不需要三年五才能練成的,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練成的,所以在完全了解大鬆大柔之前,武者最好先了解十三勢的四正方四斜角的陷阱,以及這些陷阱如何捕捉敵人的技巧,這樣對於敵人如何攻入我的身上,反而成為我的獵物的道理,在心中先有一個認識,以後對敵時就不會害怕敵人攻入我的身上,就不會一直想用力量去掤敵人,這樣對於「掤勁、靭勁、螺旋勁、離心力......」等拙勁的去除,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學會了十三勢的四正方四斜角的陷阱,就知道大鬆大柔根本不會有危險,就更能夠接納大鬆大柔,並且對大鬆大柔產生信心。在這之後,就要開始了解大鬆大柔的威力了,大鬆大柔的運用必須藉著捲落法,從第一層「心與意合」練到第二層「意與氣合」,大約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夠完全了解大鬆大柔敷鎖的威力,就可以知道所有的「敷蓋對吞」都是以大鬆大柔進行,這樣就可以對大鬆大柔產生更大的信心。

當然大鬆大柔的發勁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發勁是要大鬆大柔的,不是大鬆大柔的發勁,都是用力撐出別人的,這不是太極拳的發勁,是外家拳的發勁。太極拳大鬆大柔發勁不是沒有根據的,武禹襄說:「發勁須沉著、鬆、靜。」所以啊,「鬆」是發勁的三大要點「沉著、鬆、靜」之一唷!所以說發勁一定要大鬆大柔才是太極拳的發勁。

一般人教發勁,都是用低架大弓步,後腳一蹬,用撐力把人推摔出去,這樣的發勁其實非常地遜,練功或表演還可以,真正應敵時,有踢有打,那有機會這樣低架發勁的!所以練發勁時,要用高架自然體,兩腳幾乎直立狀態,身體也絲毫不彎曲,雙手一提一落,像風一樣把人捲發出去,嘗試過,練過這樣的發勁,學員才能明白,真正大鬆大柔的威力,就會逐漸厭惡力量,更不會再去追求什麼剛柔並濟了。

「不懂的人疑恨,懂的人信愛」這就是大鬆大柔的最佳寫照,一個完全沒有見過大鬆大柔以及大鬆大柔威力的人,我們無法說服他相信,因為他的不信是必然的。要讓一個沒見過大鬆大柔的人相信大鬆大柔的威力,和要原始人相信太空梭一樣困難,所以學習是了解大鬆大柔最好的方法。唯有透過有系統的學習,學員才能了解並且會說出:「再也不敢不大鬆大柔了!」

論武禹襄太極之氣


武禹襄武學,繼王宗岳而具個人特色
    清代武禹襄名河清(1812-1880),河北.永年人,是知名的太極拳大師,幼好武術,早年曾隨楊露禪學陳氏老架,又隨陳青萍學陳氏新架一個多月,最後他在得到王宗岳的太極拳譜之後,突然開悟,武功猛然大進,到達武者終身夢想的階級神明。在他階級神明之後,根據王宗岳太極拳理論所闡發的"打手要言",成為長久以來太極拳武者的鍛練指導綱領;而他所寫的"四字祕訣,更是太極拳對戰的上乘口訣。以地位而言,王宗岳是太極拳的宗師,也是分合太極拳理論的建構者;武禹襄雖然沒有澈底証悟破解王宗岳太極陰陽分合論,及三體十三勢的武術祕密,無法像宗岳門般,為後世武者啟示出分合太極拳的簡潔體系架構;他卻因為建構出太極拳具有高度個人特色的鍛練及實戰應用理論,影響後世極大,而成為太極拳的一方霸主。
武禹襄武學,以氣貫串
       武禹襄的武學理論,除了追隨王宗岳的太極理論之外,其個人特色最為強烈,影響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氣"論。"氣"字用於武術,雖然不是武禹襄所獨有獨創,但是卻可以說是完全發揚光大於武禹襄。在他短短的"打手要言"中,武禹襄就使用了二十五個"氣"字,在他極短的"四字祕訣"中,也使用了六個 "氣"字。由此可見,武禹襄的武學理論可以說完全是以"氣"來貫串。舉例如下:
"打手要言"中的"氣"字,共有二十五個:
"以心行氣、意氣需換得靈、行氣如九曲珠(一)、氣遍身軀不稍痴、腹內鬆靜氣騰然、氣沉丹田、以氣運身、氣為旗(一)、意氣君來骨肉臣、氣須歛、氣為旗 (二)、一氣呵成、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行氣如九曲珠(二)、氣以直養而無害、氣歛入骨、動牽往來氣貼背、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氣宜鼓蕩、完整一氣。
"四字祕訣"中的"氣"字,共有六個:
"運氣於己身、以氣蓋彼來處、以氣對彼來處、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是以氣言、能直養其氣而無害"
不懂氣,就不懂武禹襄
       從以上的三十一個"氣"字可知,"武禹襄"的"氣"字,是他武學的靈魂。如果不能完全了解,甚或只能一知半解"氣"這個字,就根本不可能了解武禹襄的武學理論,這也是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以及"四字祕訣"一直無法被一般人領悟破解的原因。
不懂勁又不懂文,望氣興嘆
       武禹襄說"四字祕訣"中的"敷、蓋、對、吞"四個字是:"無形無聲,非懂勁後,練到極精地位者,不能知全。"而"氣"這個字,卻是這"四字祕訣"的貫串樞紐,也是"四字祕訣"的精神靈魂;若不明白武禹襄的"氣"字本義,就根本不能理解"四字祕訣"的精髓。若照武禹襄對懂勁的要求,當代武者雖然個個都自稱是"太極真傳、拳理傳真",然以武禹襄所要求的懂勁程度,和破解証悟拳論所需的語文程度,當代武者大概也只能望"氣"興嘆了!
一門一理,一人一氣
       由於當前太極拳各門各派,完全以勢架作為承傳,不肯認祖歸宗,承認自己的祖師是王宗岳,當然對後起的武禹襄就更不放在眼裡了。其實當前各門各派所講的"太極拳理"都是自己的太極拳理,不是王宗岳的太極拳理;當前各門各派所講的"氣",也都是自己的"氣",不是武禹襄的"氣";當前各門各派完全是"一門一理,一人一氣",這些"太極拳理"和"太極之氣",雖都自稱真傳,事實上卻和王宗岳與武禹襄的"理、氣"精義,毫不相干。
"打手要言"及"四字祕訣"精義無人能譯出
       如果太極拳界不承認武禹襄的"氣",是"太極拳氣論"的指導綱領,那就無話可說;如此,每個人都可以自己發明自己的新"氣",沒有誰是誰非。如果太極拳界承認武禹襄的"氣論",是"太極拳氣論"的指導綱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