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补贴,一位县委书记的“易经”
近日,网友“广西草民”发帖称,今年春节,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县委书记黄永跃决定给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了100多万元补贴。所有正副处级公务员一律41000元,唯有县长王芳是32000元,因为其晚来赴任。至于这两组数字的来由,是黄书记根据《易经》掐算出来的。(据《北京青年报》 禁止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的规定早已有之。此事发生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系列举措出台之后,更有顶风违纪之嫌。事情的性质和严重性不言而喻,最值得拍案惊奇的是,津贴数额的确定,竟然是书记“根据《易经》掐算”。 纵观事情经过,有一些细节也颇耐人寻味。一位县委常委回忆,发钱之前,县委书记黄永跃通知几个当时“在家”的常委,去他那里开会“碰”一下。“到了之后,他就告诉我们,准备给大家发放一笔‘过节费’,具体数额是多少多少!当时有人嘀咕说‘这会儿还能发吗?’书记笑了一下,算是回复。”这位县委常委透露说:“至于这笔钱是否该发、该发多少,没有人敢当面反对提出质疑!”上百万元的钱,县委书记一个人说了算,公款糟蹋起来也太容易了点儿。由此也可以看出,县委书记平时在县里是如何一言九鼎、说一不二。 根据常理,上百万元的钱从哪里来、怎么悄无声息地发到官员的手里,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中也有不少制度和单位掣肘。最起码,也要经过人大审批等程序。但所有的难题,在县委书记发话后都不是事儿——从县财政拨款,到最后打入个人工资账户。 随便一句话就可以违规发放百万津贴,随便运作一下就能绕过所有的制度和监管。为什么在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官员的闪展腾挪下却如此简单?说到底,不受约束的权力才是县委书记真正的“易经”,这个“易”是容易的“易”——只要权力在握,就能专权跋扈、视法律法规和制度如无物,再难的事情也可以轻易做到。 近年来,一直有专家呼吁限制县委书记的权力。很多违规违纪甚至违法案例都再次提醒我们: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跑偏、失控,成为官员牟取私利、满足私欲的工具。唯有将权力关进笼子、真正筑起制度的防线,官员们才不会一部“易经”走天下、干什么事情都易如反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