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蕊 振兴南部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二号《议案》,我市从2006年开始实施扶持南部战略,2011年在扶持南部发展工作的基础上,做出振兴南部县经济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从“扶南”到“振南”,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南北共同富裕之路,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委书记胡志强在年初召开的全市“振南”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振南”工作作为市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创造性的工作长期实施下去。 累计完成投资超50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累计实施“振南”项目134个,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给南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体经济实力普遍提升。2013年南部县GDP总和达到237亿元,是2010年的1.69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9亿元,是2010年的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万元,年均增长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95元,年均增长1000元。南部县常住人口和广大农村人口逐步减少,经济和社会结构步入调整阶段。 工业化步伐稳步推进。3年来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振南”专项资金达到4.8亿元,除吴堡工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外,其余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推进较快,已全面步入筑巢引凤的新阶段,园区招商引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多数县天然气液化项目进展较好。 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累计安排“振南”资金7496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推进顺利,一大批红枣、油料、中药、小杂粮、豆类等加工业项目相继建成,逐步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有力推动了南部农业产业化进程。 特色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累计安排“振南”专项资金1.55亿元,主要用于北国风光景区、黄土风情园、疏属山、杨家沟、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等骨干景区建设,为南部转型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民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累计安排各类专项资金13.6亿元,纵跨南部四县的沿黄公路和清辛二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为沿黄产业带的兴起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大批医院、学校、体育中心、广场、城区道路、公交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县城公共服务能力,群众得到了实惠,幸福感普遍增强。随着“振南”战略不断深入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南部县发展的信心。 破解发展制约难题 “振南”工作虽然取得了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如项目进展缓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资金管理有待加强、企业对口帮扶推进缓慢、园区建设机制亟待创新、人才匮乏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振南”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此,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加大工作力度,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 明确要求南部县要强化对“振南”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振南”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项目、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市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南部县进行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市上加强了项目实施方案审查管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针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和解决,协助县上强化“振南”项目储备,做精做细前期工作,优化投资环境,推进项目建设。 市财政、市审计局对前两年度的“振南”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强化了资金监管,市上也召开了专题审计对接会议,要求南部县限期整改。 实行扶项目和扶智力并重,在专项资金中拿出5%用于南部县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同时组织各产业园区负责同志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更新发展理念,着手制定新的园区管理办法。 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振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监督检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一研究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振南”工作的有序推进。 推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 三年的“振南”实践表明,思路明确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项目支撑是根本,体制机制是保障。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进一步理清“振南”工作思路,强化市级扶持、北部县帮扶、中省企业帮扶、人才帮扶的“四位一体”“振南”工作新机制,结合中省市各类专项规划,一县一策,继续加大产业“扶南”、项目“扶南”、对口“扶南”、人才“扶南”力度,同时认真研究和落实市人大提出的异地“振南”意见,强化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提升“振南”工作水平,促进南部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在资金安排方面,继续安排2亿元“振南”专项资金;继续实行南北对口责任帮扶,力争扶持资金达到1.5亿元;继续实行中省企业对口帮扶;积极争取中省对南部县的倾斜支持。在资金分配上,向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倾斜;向旅游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倾斜;向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好、牵动县域经济的重大项目倾斜。在项目支撑上,今后重点支持南部县继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南部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扶持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促进特色南部建设;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重点加快南部主景区打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南部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南部县民生工程建设,围绕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县城承载服务能力。在保障措施方面,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强化有偿资金回收,严格目标责任考核,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振南”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