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炒肝 让你品味纯纯的北京味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08
要是提起北京小吃炒肝,想必没有一个北京人不知道的。“一碗炒肝,两个包子”是众多老北京人最最喜爱的早餐。炒肝起源于清朝的同治年间。先有北京前门地区的鲜鱼胡同的“会仙居”发明了“白汤杂碎”的小吃,他们把猪肝、猪大肠、猪肺等等内脏熬煮成汤,后经改良去掉心肺,勾芡加料,便成了如今的炒肝。

   0.jpg

  北京人都形容炒肝为“稠浓汁里煮肥肠,一声过市炒肝香”。炒肝的味道香纯,口蘑汤熬得十分到位,既不会稀汤挂水,又不会过于稠密,它的汤汁会散发出十分诱人的香气,绝对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猪肥肠经过厨师精细地加工烹煮,去掉了原来的所有腥臭味,夹上一块被切成五分长“顶针儿段”的肥肠放在口中,显得很有嚼头儿,虽已经过先武后文的煮治,但肠中的油基本都没跑,一旦入口,即刻融化,肝儿虽不多,可是已经翻炒,味香浓烈,令人满口留香。

   1.jpg

  那如此美味的北京炒肝是如何制作的呢,笔者经多方打听得知炒肝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首先,猪肝切片放入加有一大汤匙酒的开水中氽一下,等猪肝变白时,捞出,然后浸入冷水;第二步,竹笋先煮熟,再切片,芹菜洗净切成小段,胡萝卜去皮后煮熟,再切片;第三,将所有调味料调匀混合均匀;然后,用两大匙油翻炒笋片、胡萝卜以及芹菜,八分熟后放入猪肝同炒;最后,淋入混合调料,煮化即得美味炒肝一份。

   2.jpg

  当然,炒肝作为一种小吃,一般人群均可享用,适合于气血较虚弱,面色出现萎黄以及缺铁性贫血者等等食用,同时,适宜肝血不足而导致的视觉模糊、夜盲、眼干燥症、小儿麻疹病后角膜软化症、内外翳障等眼病者食用。但是,在此,笔者提醒广大食客,如果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及血脂高,是忌食猪肝的,因此,必须忌食炒肝。
  朋友们,来北京一定记得品味品味老北京的炒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