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盒子菜--王冰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5-08



   盒子菜

   又称“苏盘”,源于古代立春“咬春”习俗。

  中国民俗节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老北京民俗传统讲究在这天买盒子菜,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用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一起卷进一种叫“龙鳞”的春饼里,所以也叫做“吃龙鳞”。

  盒子菜是老北京时传统吃食,由熟肉铺或猪肉杠子(猪肉铺)制作出售。那时四九城里最盛名的是西单天福号酱肉铺、前门外粮食店的福云楼等。将酱好的清酱肉、酱肘子、猪头肉、猪肚、猪肝、酱口条等京味酱肉,分别放入雕漆食盘内,然后装进有九个格子的食盒内,顾客订购时,用带手提梁的笼盒负责送至家中供食用,吃薄饼时抹些甜面酱夹些大葱丝一起服食。待顾客吃完肉之后,肉铺再取回盒子。菜因为装在盒子里,所以被称为盒子菜,熟肉铺则因靠墙放满了备用的盒子,而被称为盒子铺

  按民俗,这一天“吃龙鳞”的同时还要去理发店剃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