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阆中

 爱雅阁 2014-05-09
唐詩閬中
 宋之问(一首)
   宋之问(?—712)
     作者简介:宋之问字延清,初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武后时为宸内供奉,依附张易之,后贬谪岭南赐死。
  沈佺期、宋之问,总结永明体及时人诗歌创作经验,创为格津诗,自二韵至数十百韵,通称律诗或近体诗,至宋元时始分为律诗(四韵诗)、绝句(二韵诗)与排律(五韵以上诗)
期、宋之问,俱躬行实践,创作格律诗。《全唐诗》载沈期诗151首,其中格律诗118首,占78%。宋之问诗203首,其中格律诗144首,占71%



      送田道士使蜀投龙

         (《全唐诗》卷五二)

   风驭忽泠然②,云台路几千③。
   蜀门峰势断④,巴字水形连⑤。
   人隔壶中地⑥,龙游洞里天⑦。
   赠言回驭日, 图画彼山川⑧。


  注①异文:清道光《保宁府志》诗题为《送云台观田道士诗》。又“蜀门”为“石门”,“赠言回驭日”为“愿言回观日”。
  注②泠然:风声清和。《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此喻田道士驭风而行。
  注③云台观:在阆中北三十余里,苍溪东南二十余里。《云笈七签》:云台山治,为道教二十四治之第十七治,即下八治之首。治即教区之意。载张道陵在此白日升天。云台观又名永宁观。上有麻姑、芙蓉、平仙、峻仙四洞,玉丹、玉鱼二池,松根、蟠桃二岩。明嘉靖《保宁府志》载永宁观实际是东观、中观、西观三观相连。东观、中观属阆中,西观属苍溪。直至1953年调整县界,始将东观、中观及山上阆中所属田地全部划归苍溪。南岩神像、田地及河溪仍属阆中。《太平寰宇记》:云台山又名天柱山。
  注④蜀门:又名石门,在陕南褒城县,为汉、唐褒斜道入蜀门户,尚存《石门颂》、《石门铭》刻石。
  注⑤巴宇:嘉陵江上源与白龙江会合后,南流曲折如巴字。又嘉陵江西、南、东三面环绕阆中城寰,形如巴字,称为字水。
  注⑥壶中天:又称壶天。《云笈七签》:施承学大丹之道,遇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中,自号壶天,人称壶公。
  注⑦龙游洞天:四川丹棱县有龙鹄山,上有天柱峰,下有龙涎洞。云台山亦名天柱山,下有溪谭,传有蛰龙。
  注⑧图画山川,晋顾恺之画云台山,并作《画云台山记》。

 
陆海
  作者简介:陆海工五言诗,尝典潮州。明曹学亻全《蜀中广记·诗话》:“《纪事》载僧陆海《奉国寺》诗……。按陆海与陈子昂、卢藏用为方外十友者”。查《唐诗纪事》陆海条原文:“陆馀庆与陈子昂、卢藏用为方外十友。孙海工于五言,为贺宾所赏,自省郎典潮州,但赋诗自适。题奉国寺云……”。《新唐书·陆云方传》:“陆元方从父馀庆,雅善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桢、释怀一,时号方外十友。是知陆海不是方外十友,而是方外十友陆馀庆之孙,《蜀中文记》实误。

        奉国寺 
         (《蜀中广记·诗话》)

     新秋夜何爽,露下风转凄。
     一磬竹窗外,千灯花塔西。



  注①奉国寺:西魏恭帝二年(555)置奉国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奉国县。县城即今阆中市老观镇。奉国寺在奉国县城东隅,建于唐以前,清康熙时重修,民国初年,尚有僧从住持。寺有吴道子画行道观音像碑。又出土范祖禹撰《宋承事郎范君墓志铭碑》。今改建为老观小学。此诗二十字写出一个清静禅院,后两句以奉国县千家灯火与古寺老衲一磬寒声相对照,使人了悟禅理。

 
卢纶(748—800)

    作者简介   卢纶字允言,唐河中府蒲州人。(今山西永济)。避天宝乱客居鄱阳,大历中数举进士不第。浑王咸 镇河中,辟为元帅判官,迁检校户部郎中卒。
    《唐诗纪事》:“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夏侯审、李端皆能诗,号大历十才子”。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全唐诗》卷二七六)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②。

              宝器金罍重③,清音玉佩寒④。

              贡文齐受宠⑤,献醴两承欢⑥。

              鞍马并汾池⑦,争迎陆与潘⑧ 


   注①及第归觐:尹枢,阆中人,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其弟尹极,宪宗元和八年状元,时称梧桐双凤。尹枢尹极并擅文名,而唐书无传,诗文已佚,仅《全唐文》载尹枢应试赋二篇。《唐摭言》《闽川名士记》载轶事数则,及《全唐诗》载卢纶此诗而以。令狐楚,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与尹枢同榜进士及第。以文学有声,为中书舍人。后为山南道节度使卒于任。归觐,归故乡省亲。《唐语林》卷三:国子监诸生有违亲三年者,勉归觐。
   注②香草芳兰:见离骚。
   注③金罍:古之礼器,用以盛酒。
   注④玉佩:以玉为佩饰。《礼》:“古之君子必佩玉”。行步相击成声,以为趋走节奏,避免失仪。
   注⑤贡文:应举。
   注⑥献醴:即献酒,指天子大宴新进士于曲江也。《礼江·檀弓》:“仕而未有禄者,君有馈焉曰献”。《日知录》君有馈焉曰献条:“唐制:得第后不即释褐,或再应皆中,或为人论荐,然后释褐”。《文献通考·选举考》:“韩文公三试于吏部无成,则十年犹布衣。”释褐,就是脱去布衣,换上官服,即授官。及第进士,再经过吏部“关试”(考书判,即考法律知识)合格者,或经显要推荐,才能授官。新及第进士,尚是布衣,所以天子特以宾客相待,不说“赐宴”,而客气地说向新进士“献醴”。
⑦汾池:在河中府汾水入黄河处。此言欢迎尹枢、令狐楚能并马前往河中府。
注⑧陆潘:陆机、潘岳,晋著名文学家。《南史颜延之传》:江左称潘陆,江右称颜谢(颜延之、谢灵运)。此以尹枢、令狐楚比于陆机、潘岳。 

元稹(779—831)

    作者简介   元稹字微之,唐河南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宪宗元年(806)进士及第,年二十八。以监察御史按狱东川(今四川三台),劾奏贪墨,平八十八家冤事,七刺史皆夺俸。然稹亦竟以与宦官争馆驿上房而谪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和十年(815)徙通州(今四川达川)司马。穆宗长庆二年(822)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宗大和四年(830)出为武昌节度使,次年卒于任,年五十二。
稹赴通州司马任时,过阆中,书白乐天诗于开元寺壁,复题一绝。并有《嘉陵水》绝句二首,又游云台观,题名于寺之钟楼。
     稹与白居易为中唐著名诗人,提倡新乐府,讽谕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号为元和体。两人友谊至深,世称元白。

(1)
            阆州开元寺题乐天诗
                      (《元氏长庆集》卷二十)


        忆君无计写君诗②,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注①开元寺:在阆城东郊,建于唐初。《唐书食货志》:高祖武德四年(621),铸“开元通宝”钱,“开元者开新纪元也”。开元寺含义与此同。高宗永徽六年(655),高祖第十九子鲁王灵夔来守隆州时,开元寺已是名刹,住持僧宣释(一作宣什)博通经典,灵夔异之。《唐会要》卷四八:武后天授元年(690),诏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阆州开元寺遂改为大云寺。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敕天下大云寺并改为开元寺,阆州开元寺遂复旧名。明孝宗弘治七年(1496),为寿王建府邸于西城,迁西城观音寺于开元寺旧址,故今为观音寺。
   注②写君诗:《韵语阳秋》:“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东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倾慕如此。 
   嘉陵水
                 (《元氏长庆集》卷二十)

      古时应是山头水,自古流来江路深。

      若使江流会人意,也应知我远来心。



               嘉陵水
                (《元氏长庆集》卷一五)

      尔是无心水,东流有恨无?

      我心无说处,也共尔何殊?


   注①嘉陵水:《元氏长庆集》编纂体例不纯,大体以写作时间地点为序,但又杂以体裁内容划分。但元稹按狱东川之作,白行简所手书二十二首中,无此两首,应均是赴通州司马任时所作。


张士环

    作者简介   唐阆中人,生平不详。明嘉靖《保宁府志》但称唐张士环。欧阳修《归田录》云:“张环同尹极榜,弟兄皆进士,科名之盛,甲于天下”《谭宾录》云:“张环兄弟七人,并举进士”。张士环与张环,当是一人。

                  张 侯 墓
                         (明嘉靖《保宁府志》)


        天下英雄只豫州②,阿瞒不共戴天仇③。

        山川割据三分国,宇宙威名丈八矛。

        江上祠堂严剑佩④,人间刁斗见银钩⑤。

        空馀诸葛秦川表⑥,左袒何人复为刘⑦。


   注①张侯墓:唐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侯祠记》:“自侯之死,迄今五百余年,土宇几更,墓田如故”。其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以后称桓侯祠。
   注②天下英雄:《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先匕箸。”
   注③阿瞒:曹操小名。
   注④严剑佩:桓侯祠张飞铁像佩剑。
   注⑤刁头、银钩:刁斗,军用饭锅,夜间巡逻则击刁斗。银钩,谓擅长书法。杨慎《丹铅总录》:“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书苑》:晋索靖草书绝代,名银钩虿尾。
   注⑥秦川表:指诸葛亮出师表,请出师北伐,以取秦川。《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注⑦左袒:《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周勃“入军行,行令军中曰:[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军中皆左袒为刘氏”。]


 
滕 迈
   作者简介  滕迈,阆中人,宪宗元和十年(815)进士及第,官吉州太守。存诗二首,《云溪友议》尚载有咏柳诗名:“陶令门前罥接?(上面“四”下面“离”),亚夫营里拂朱旗”。咏柳而不著柳字。

(1)
                  杨 柳 枝
                          (《全唐诗》卷四九一)


         三条陌上拂金羁②,万里桥边映酒旗③。

         此日令人肠欲断,不堪将入笛中吹④。


   注①杨柳枝:赠别之诗,刘采春歌之。
   注②三条陌、金羁:三条陌,《成都风物》载三倒拐街,不知是否三条陌遗迹。金羁,黄金制马络头。
   注③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名胜记》:“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叹曰:[万里之行,始于今日],故名”。
   注④笛中吹:汉有横吹曲曰折杨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色满皇州
                      (《全唐诗》卷四九一)

          蔼蔼复悠悠,春归十二楼。

          最明云里阙,先满日边州②。

          色媚青门外③,光摇紫陌头④。

          上林荣旧树⑤,太液镜新流⑥。

          暖带祥烟起,清添瑞景浮。

          阳和如启蜇⑦,从此事芳游。


   注①春色满皇州:为元和十年进士科应试诗题。《全唐诗》载同榜进士及第沈下贤亦有《春色满皇州》诗。均为六韵五言诗,用尤韵。
   注②日边:指都城。
   注③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汉召平种瓜于此,人称青门瓜。
   注④紫陌:指京城郊外道路。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
   注⑤上林:汉苑名,在长安县西,秦旧苑,汉武帝扩拓之。
   注⑥太液、镜:汉太液池在长安。武帝造建章宫,其北为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州,以象海中三神仙。镜,作动词,澄明如镜。
   注⑦阳和、启蜇:阳和,指春二、三月天气。启蜇,冬眠动物复苏。 

殷尧藩
   作者简介  殷尧藩,苏州嘉兴人,唐宪宗元和中登进士第。壁为李翱长沙幕府,加监察御史,尝为永乐令,诗一卷。与姚合、许浑、马戴、刘禹锡等相倡和。姚合有《送殷尧藩侍御游山南诗》:“诗境西南好,秋深昼夜蛩。人家连水影,驿路在山峰,谷静云生石,天寒雪覆松。我为公府系,不得此相从。”唐代、阆州属山南西道。

                张飞庙 

                   (《全唐诗》卷四九二)


          威名垂万古,勇力冠当时。
          回首三分国,何人赋黍离①?


   注①黍离:《诗经·王》有黍离三章。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平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来,见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满庄稼,遂赋黍离之歌。 

李商隐(813—858)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二十五岁举进士及第。为朝廷牛李党争所排挤,止于藩镇幕僚,潦倒以死。宣宗时,柳仲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驻梓州今三台县),辟商隐为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乃入蜀,尝至阆州。

(1)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全唐诗》卷五三九)

                     (一)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驿中忆阆州②。

         若到阆中还入海,阆州应有更高楼。


                     (二)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注①望喜驿:在昭化南,嘉陵江至此折而东流。
   注②忆:念想、回忆。《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但从第一绝之三四句看,作者当时尚未到过阆州。从第二绝三四句看,作者正在赴梓州途中。故“忆”字当系“亿”字之讹。亿,揣度(duo)、推测、料想也。《论语·先进》:“赐也,不受命而货殖焉,亿侧屡中(zhong)”。《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亿不言”。《正义》云“亿,度(duo)也。亿与意同。古诗《焦仲卿妻》:“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史记·吴王濞传》:条侯曰:“七国反,吾乘传至此,不自意全”。
 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全唐诗》卷五三九)


       梓潼不见马相如②,更欲南行问酒垆③。

       行到巴西觅谯秀④,巴西惟是有寒芜⑤!


   注①长卿山:明嘉靖《保宁府志》:长卿山在梓潼县西南二里,旧名神山,唐玄宗幸蜀过此,见有司马相如读书台,改名曰长卿山。
   注②马相如:即司马相如,名长卿。
   注③酒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褌,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注④谯秀:字元彦,东晋时巴西郡西充国县人,祖谯周。秀知天下将乱,预绝人事,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李雄据蜀,征之不应,躬耕山薮。桓温灭蜀,上书荐之,朝廷饬所在四时存问。及范贲、萧敬作乱,秀避难宕渠,年九十余卒。
   注⑤寒芜:荒山野薮。 

薛逢
    作者简介  薛逢字陶臣,蒲州河东人,会昌初,擢进士第,授为万年尉,直弘文馆。历侍御史、尚书郎。出为巴州刺史,复刺蓬州。寻以太常少卿召还。历给事中,迁秘书监,卒。诗一卷。

                    嘉陵江 
                         (《全唐诗》卷五四八)


        备[借]问嘉陵江水湄,百川东去尔西之?

        但教清浅源流在,天路朝宗会有期①。


  注①朝宗:《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马戴
    作者简介  马戴字虞臣,未详里居,唐武宗会昌四年(844)进士。宣宗大中初,为太原李司空掌书记,以正言斥为朗州龙阳尉。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终太常博士。
《沧浪诗话》云:“马戴在晚唐诗人之上”。

                 寄云台观田秀才
                             (《全唐诗》卷五五六)


           雪压松枝拂石窗,幽人独坐鹤成双②。

           晚来漱齿敲冰渚③,闲读仙书倚翠幢④。


    注①田秀才:生平不详。唐开秀才、进士,明经诸科以取士,而秀才科不常举。宋以后凡应举者都称秀才。明清时入泮(考入府学、县学)称秀才,为科举之初阶。
    注②双鹤:《世说新语·言语》:“支公(支遁,晋高僧)好鹤,住剡(shan)东山峁,有人遗其双鹤”。
    注③漱齿:谓隐居。《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此则谓以冰漱齿。
注④翠幢(chuang):比喻青松。幢,经幢。 

贾岛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人,初为浮屠,名无本。后去浮屠,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为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属)主簿,武宗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有《长江集》十卷。

           南 池
             (《全唐诗·贾岛》卷五七二)

       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

       入舫山侵塞,分泉稻接村。

       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

       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
 

刘沧
作者简介刘沧字蕴灵,鲁人,宣宗大中八年(854)进士及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一卷。

               春日游嘉陵江
                     (《全唐诗·刘沧》卷五八六)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

         行看芳草故乡远,坐对落花春日长。

         曲岸危墙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

         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注①嘉陵江:《全唐诗》卷五八六载刘沧《宿苍奚谷 (溪)馆》诗,则嘉陵江指广元、昭化、阆中、苍溪一段。 

唐彦谦
    作者简介 唐彦谦字茂业,并州人。唐懿宗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僖宗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后贬为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兴元(今汉中),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历阆州、壁州(今通江县)刺史。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皆出于侪辈,号鹿门先生。

(1)
             南梁戏题汉王庙
                   (《全唐诗·唐彦谦》六七二)


       数载从军似武夫,今随戎捷气偏粗。

       汉王若问何为者?免道高阳旧酒徒②。


   注①南梁、汉王庙:南梁州,蜀汉于汉中置梁州,南朝梁时于阆中置南梁州。汉王庙在阆中南池上,汉初范目建,祀汉王刘邦。
   注②高阳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陈留高阳人,好读书,家贫落魄。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沛公至高阳传舍,郦生往渴,使者出谢曰:沛公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目真目按剑叱使者曰,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咏兰二首
                      (《全唐诗·唐彦谦》卷六七一)

                                 (一)
           清风摇翠环②,凉露滴苍玉③。
           美人胡不纫④?幽香蔼空谷。


                     (二)

           谢廷漫芳草⑤,楚畹多绿莎⑥。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注①咏兰:卢思聪编著《兰花栽培入门》以为唐彦谦咏兰诗作于阆中或通江。时间大概在公元860—880之间。
   注②翠环:指下弯成半圆或环状长条形绿叶。
   注③苍玉:指苍白色的花片。
   注④胡不纫:为什么不佩带呢?纫,佩带。《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注⑤谢廷芳草:谢月兆《王孙游》:“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注⑥楚畹、绿莎:楚畹,《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绿莎,指兰叶。
         怀 友
                        (《全唐诗·唐彦谦》六七一)

          金井凉生梧叶秋②,闲看新月上帘钩。

          冰壶总忆人如玉③,目断重云十二楼。


   注①怀友:此诗当是唐彦谦怀念阆中友人。滕王元婴出守隆州时,建隆苑。后以避玄宗讳,隆州改为阆州,隆苑改为阆苑,而昆仑王母所居名阆苑,有五城十二楼。於是以阆州之阆苑亦有王城十二楼。此诗结句“目断重云十二楼”故知所怀友为阆中人。
   注②金井:古者施雕饰於井栏,谓之金井。
   注③冰壶:南朝宋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吕洞宾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一字岩客。河中府永乐人。礼部侍郎吕渭之孙。懿宗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游长安酒肆,遇钟离权,得道,隐於终南山。后云游各地,别号纯阳子,为俗传八仙之一。尝游阆中锦屏山与云台山,锦屏山有吕祖殿、纯阳洞。
(1)
                锦屏山
                   (明嘉靖《保宁府志》)

      时当海晏河清日,白鹿闲骑①下翠台。

      只为君平川邸去②,不妨却到锦屏来。


   注①白鹿闲骑:唐李涉、李渤兄弟,读书庐山,常蓄一白鹿自随。
   注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卜筮于成都。日得百钱,足以自养,则下帘读老子。杨雄少时尝从之学。邸,邸舍、旅舍。 
 
  锦屏山
                       (清道光《保宁府志》)

       半空豁然雷雨收①,洗出一片潇湘秋②。

       长虹倒挂碧天外,白云走上青山头。

       谁家绿树正啼鸟,何处夕阳斜倚楼。

       道人醉卧松下石,不管人间万种愁。


   注①豁然:骤然开朗。
   注②潇湘:湘江纳潇水,故称潇湘,比喻嘉陵秋色,可与潇湘比美。 

郑谷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江西宜春(即袁州)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进士及第。昭宗乾宁中为都官郎中,人称其诗为[郑者官诗]。僖宗时避乱入蜀,寓巴州,尝至阆。有《云台编》。
《六一诗话》:“郑谷诗名盛於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游  蜀
                     (《全唐诗》卷六七六)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断塞遮秦甸②,花落空山入阆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③,惟因杜宇信春愁④。

      梅青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


   注①游蜀:一作蜀中春暮。
   注②断塞秦甸:断塞,指秦岭。秦甸,指关中之地。
   注③不忿:不怨出。
   注④信:信使也。 

齐己
    作者简介  齐己,晚唐僧人,俗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人。七岁为寺院牧牛,常于牛背得佳句。落发为僧于沩山同庆寺,复栖于衡岳东林。与湖南名士相唱和。后欲入蜀,过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于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有《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

           送朱侍御自洛阳归阆州宁觐
                          (《全唐诗》卷八四四)

        寻常西望故园时,几处魂随落照飞。

        客路旧索秦甸出,乡程今绕汉阳归。

        已过巫峡沉青霭,忽认峨嵋在翠微。

        从此倚门休望断②,交亲喜换老莱衣③。


   注①朱侍御:阆中人,生平不祥。宁觐即宁亲。省视父母曰宁亲。《杨雄法言序》:“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
   注②倚门:父母盼游子早归,常倚门闾而望。
   注③交亲、老莱衣:交亲,朋友道义之交。此齐已称咱朱侍御。《荀子·不苟篇》:“交亲而不比”(意即道义之交不是朋党)。《唐诗纪事》卢渥题嘉祥驿诗:[交亲荣饯洛城空]。《旧唐书·徐晦传》:杨凭得罪贬临贺尉,交亲无敢祖送者,独晦送至蓝田。老莱衣,老莱子,春秋时楚之贤人,性至孝,年七十,作婴儿戏,著五彩衣以娱其亲。

 
 杜光庭
    作者简介  杜光庭字圣宾,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工辞章翰墨,应百篇举,不中。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召见,赐以紫服,充文德文章应制。广明二年(881),随僖宗入蜀,入居阆中天目山(在今阆中市狮子乡)唐福观。后隐居青城山白云溪,自号东瀛子。蜀主王建赐号广成先生。有《广成集》一百卷,《壶中集》三卷,今存诗一卷。

(1)
             题 唐 福 观二首 
                     (《全唐诗》卷八五四)
                  (一)
       盘空蹑翠到山颠②,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③,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④,何须蓬岛访真仙。


                 (二)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歧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爇炉香不须去⑤,伫陪天仗入神州⑥。


   注①唐福观:一作福唐观,在阆中东北百三十里狮子乡天目山上,相传为葛洪修炼之所。有二洞,一日天目,一日天溪。上有观,下有寺。
   注②盘空蹑翠:在高山上踏着青草盘旋而上。
   注③八州:《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州有伯,八州八伯。”
   注④轻举:升仙。
   注⑤(ruo):点燃。
   注⑥天仗:天子随行仪仗,此指僖宗车驾。
 题永宁观
                           (明嘉靖《保宁府志》)


        三千功满此飞翔②,丹灶双碑接上方③。

        灵女台高笼晓雾④,芙蓉洞暖泛琼浆⑤。

        风飘剑履升云阁,云拥经幢寒渺茫。

        半壁仙桃花自发⑥,与谁攀折驻流光?


   注①永宁观:即云台观。
   注②功满飞翔:传张道陵在此升天。功满,道家谓九转丹,九还丹,九年功满,盖三千日也。(《全唐诗》卷八五六)。吕洞宾诗:“直候九年功满日,和根拔人大罗天。”
   注③双碑: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
   注④灵女:指张道陵之女。
   注⑤芙蓉洞:永宁观四洞之一。
   注⑥仙桃:《太平广记》:张道陵将诸弟子登云台绝岩之上,下有一桃树,下临不测之渊,以试诸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