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搭建理解历史的桥梁

 newstartfree 2014-05-09
 发布者: 魏莉      发布时间: 2014-5-9 8:16:44

化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搭建理解历史的桥梁

滨湖中学 魏莉

初中学生因认知水平或经验局限,对没有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难以理解。历史现象虽不可重演,但我们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有趣的故事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当时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切身去感知、体验、和感悟。

例如讲述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这一措施,(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在七年三班上课时我只是提出问题:秦始皇在统一国家后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同学们能够从书中找出答案: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措施。但对秦朝建立前七国的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不统一的,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也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一问题认识不深刻,而且单纯从课本轻易的找出答案,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此积极性不高。为使学生对此能有清晰具体的认识,也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我用一个故事引出这一措施:传说在秦朝建立后,有一位曾是楚国的老农种了几亩萝卜,秋天到了,萝卜大丰收,这一天老农拔了一车萝卜,拉到曾是韩国统治的一个村子里卖,一位大婶挑了两根萝卜,老农称了称,四斤一两多。大婶拿钱时,发现因出来匆忙忘记带钱,急忙回去拿钱。来到家中,儿子对两根萝卜有四斤重表示怀疑,用自家的秤称了称,发现才三斤多,大婶有些生气。她把萝卜拿回来,质问老农为什么缺斤少量,老农放在秤上又称了一次,并让大婶看了看秤,明明是四斤还多。大婶说,就两根萝卜我也不计较了。但她把钱交给老农时,老农说此钱在他们那儿无法花,拒绝收。大婶一气之下要退回萝卜,老农对此也很气愤,两人争论起来,谁都觉得自己委屈。为求公道,老农一纸诉状告到当地县衙,县令展开诉状却一字不识,无法断案。首先声明:此故事中老农很朴实,县令也不是文盲。故事到此,面对听得津津有味的同学们,我问道:谁能分析这一系列问题出现的原因?学生答出:因为各地使用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不一样。我点头赞同,那么秦朝统治者要解决此问题应做什么?“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学生异口同声答道。小故事的讲述,为学生再现了一个可以感知的历史场景,学生跨越时空,具体体会,自己分析,得出结论。生动历史场景的创设,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灌输,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