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为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可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点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EGFR属于erbB家族,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0的跨膜糖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通过结合三磷酸腺苷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破坏EGFR活性,所以EGFR-TKI已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药物,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KRAS突变的患者表现出TKI原发耐药现象,所以,尽早判断肿瘤是否存在KRAS突变至关重要。在临床中,寻求一种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药物非常紧迫。 一项国内的研究检测了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发现,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相关基因突变位点不完全相同,KRAS和EGFR基因突变位点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不一致率分别为6.7%(10/150)和8.7%(13/150)。Kalikaki等发现,25例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突变位点不一致率分别为24%和28%,高于本研究结果。Schmid等报道的96例患者中不一致率分别为26%和6.3%。Monaco等发现40例患者中22.5%的病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位点不一致。本研究结果低于国外的研究结果,推测与人种差异有关。西欧国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人群中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在腺癌患者中甚至达到了30%~50%,但EGFR基因的突变率低,仅为3%~8%。亚洲国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则相反,EGFR突变率为30%~60%,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24%。转移灶中的基因突变位点与原发肿瘤中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一样的现象提示,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仍会出现基因突变。尽管目前具体的分子机制不明确。但不可否认这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能够部分解释有些患者转移灶对EGFR-TKI类药物具有较好的反应而原发灶无效这一现象。 另一方面,当使用靶向治疗时,不应忽略原发灶和转移灶可能存在基因突变位点不一致的现象。在靶向治疗前,建议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肿瘤组织活检,检测其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突变位点并不一致,这意味着对于已经出现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定这两种基因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状态对是否选择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抗肿瘤药物EGFR-TKI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结果显示,EGFR基因除20号外显子外,携带l8、19和21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中75%-95%的病例对EGFR-TKI都敏感,但若同时有KRAS基因突变还是会导致TKI耐药。因此,确定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的突变位点对选择药物治疗对象至关重要。
|
|
来自: 昵称16969366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