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野第三次四平之战:血战七天七夜 伤亡一万多人

 相逢就是缘 2014-05-10

四野第三次四平之战:血战七天七夜 伤亡一万多人

  旧四平街景,这里发生过一场国共之间最惨烈的街战

1946年8月,根据东北当时国共军事斗争形势需要,已进入东北的我新四军3师特务三团奉命地方化,其团部与直属特务连、骑兵连及第一营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长农支队”,赴长春、农安地区一带打击国民党军及反动势力,建立我地方根据地发展武装力量。三盛玉(农安县的一个镇)战斗后,支队改为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二团,何文清任团长,钟福云任副团长,随即部队前往内蒙高力板、突泉等地休整补充。之后回师反击,参加攻克开鲁、通辽、保康、法库、彰武、阜新、新立屯、梨树等地的战斗,接着转入1947年6月我军夏季攻势的四平攻坚战。

  四平市是东北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地,战略意义重大。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在此投入大量兵力,不惜代价反复展开过四次争夺战,民间形容为“四平、四平,四次被平”。尤其是1947年6月我东北民主联军第三次大战四平即“四平攻坚战”,更是震惊中外的一场硬战、恶战、血战。其残酷程度为当时解放战争前所未见。此役,我军歼敌17000余人,我军损失亦不下13000人,而伤亡的支前民工、市民百姓则不计其数。期间香港《华侨日报》发自沈阳特讯称:“四平街之争夺战越演越烈,……战况惨得未曾有过,为东北历次战斗所仅见”,所描述的“战场上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确如此。

  当时四平守敌主力是国民党陈明仁71军及13军一部,并纠集大量地方保安团、土匪等反动武装。陈是国民党名将,骁勇善战。此时的四平城布防严密,工事坚固,守军严阵以待,号称“四平城防,固若金汤”,叫嚣“与四平共存亡”,不惜一切决心与我死战。而我军攻城部队主要为东北民主联军1纵、辽吉纵队(即邓华纵队)和6纵17师,都是我军能征惯战、善打硬仗的部队。

  我当时在辽吉纵队所属独立一师二团(即后来的130师389团)二营任卫生班长兼调剂员。二营是我团的加强营,有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含轻机枪排、重机枪排、炮兵排),营部有警卫、通讯、卫生、司号、马车、炊事6个班,武器基本上为日式装备。全营共550人,战斗经验丰富,队伍精良。

    当我营从怀德急行军挺进包围梨树时,守敌趁拂晓突围沿公路往四平逃跑,我营四连尾随追击,毙敌17人、俘敌30余人,缴重机枪2挺、轻机枪3挺、步枪10余支,我无一伤亡。部队随后进入指定位置(四平城外西北砖窑场一带),构筑战壕、伪装隐蔽,为攻城作准备。此时,我军已对四平城完成包围,而国民党军则利用空中优势,每天不断派飞机轮番在城外田野、村庄及树林上空扫射、轰炸,力图阻滞与摧毁我攻城准备。我们每人都挖一防空掩体,并且动员附近村内群众也挖洞防备,敌机一来人员就进洞躲藏,任它轰炸、扫射都难以打到我们。

    四平被包围后,城内断电、缺粮少水,被国民党军控制在城内的市民们生活十分艰难。大战在即,城内老百姓纷纷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地冒险往外逃跑,国民党军不准他们出门,更不让出城,一发现有出逃的市民群众,就从高层建筑上开炮、机枪扫射,飞机也来轰炸封锁,每天都有外逃的市民大量伤亡。我军见状,不断派员向市民喊话并散发传单:“白天不要行动,夜晚再出城”。

  6月14日傍晚,天气大变雷声隆隆,随即夜色黑暗大雨倾盆,部队进入前沿战壕待命出击。晚8时20分在我军实施炮火准备后三颗信号弹升空,总攻开始。此时瓢泼大雨积满战壕,壕沟中有不少白天被敌军枪杀、炸死的外逃市民尸体,有些伤员还在呼救。大雨中我进攻部队无法充分利用交通壕,便跨越壕沟踏着雷区顶着敌人的炮火弹雨向前冲锋。攻击中,我营在敌人猛烈的火力下英勇顽强,前赴后继,成片的倒在敌前沿阵地上,十分壮烈!黑夜中敌机来回不断在战场上空投下照明弹,为守敌照亮目标,但敌人照明弹也帮了我们的忙,我攻击部队借着亮光寻找守敌位置及火力点,待照明弹亮光熄灭间隙即上前爆破、冲杀。而我救护人员与支前民工也及时地将我伤亡人员抢运回砖场窖内,这座老砖窖十分宽大坚固,三分之二建在地下,炸不垮打不透又不漏雨水,成为我前线伤亡人员的一个接转站。

  15日拂晓前,我部突破并占领了攻击方向的敌前沿防线,敌军除留下伤兵及尸体外,全部退缩到城内防区。此时盘踞在城内高层建筑上的守敌不停地朝我占领位置猛烈炮击、扫射,燃烧弹不时打的四周一片火海,力图阻拦我攻势,我部随即进入敌人遗弃的战壕、猫耳洞、碉堡等工事内隐蔽,待命攻击城区。敌军在外围一带到处敷设铁丝网鹿砦绊桩、埋置地雷、陷坑,手段无所不用。我在跳下一壕沟准备进猫耳洞时,发现土中有一黑色物体正要用锹清除,轻机枪排长过来一把将我拉开,说这是敌人埋的地雷不要动并马上做了标识。中午12时后我营才开上早饭,这是炊事班送饭途中遭敌炮击伤亡3人经两次换人才送上来的饭菜。下午3时,我部奉命攻击城区。

    四平城内,敌军利用日据时期的建筑特点,在大街小巷及楼房中,密布明碉暗堡及各种防御工事,许多民宅与院落也都构筑成据点,门窗与宅院门口被封堵或堆上沙包、大豆大米等粮食麻袋,墙壁四周都开有射击孔,与附近主体工事形成区域间交叉火力网,相互支撑协同防守,并配合其炮兵支援与我顽抗。我部攻入城内即展开激烈巷战,初期,部队缺乏经验硬打强攻伤亡较大,战斗进展缓慢。城内陆形复杂生疏,且道西一带多为坚固建筑,易守难攻。敌在暗处我在明处,据守在各处建筑及工事内的敌人从不同方向和角度,以密集的交叉火力压制我军进攻,部队每前进一步都付出很大代价,在敌人疯狂的弹雨中战友们纷纷倒下,进攻不断受阻,就连抢救和转运伤员都十分困难。这期间,凶恶的守敌还不断发起反冲锋,双方短兵相接不时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和肉搏,混战中敌我打成一团,刀枪劈刺下血肉四溅、断骨碎颅声不绝于耳,十分惨烈。我军虽在装备上处于劣势,但战士们个个会刺杀而且手持的都是日式三八枪和七九步枪,比敌军的美式武器枪杆长,拼刺刀让敌人吃了大亏。巷战头两天,双方拼死较量反复争夺,在突击与反突击中呈胶着、僵持状态,形势十分紧迫。根据战况部队随后改变打法,白天减少攻击行动与规模,尽量避免硬打强攻,以小股战斗人员在地面位置牵制与消耗敌人,大部人员则转入民房与地下(下水道、盖沟)以及被我占领的敌工事内,夜晚再组织与扩大攻击。行动中,部队分头穿插迂回包抄,尽量不走街道、路口和开阔地带,避开敌正面火力,寻找空挡从敌侧及敌控薄弱处发起攻击、推进。我营各攻击位置以重机枪开路,集中火力向敌方薄弱处的建筑墙壁上定点射击,我们称“打洞钻墙”(道西地区多为砖结构建筑,而砖墙在重机枪集火打击下比土墙容易击穿),一待打穿墙体,我突击人员即在火力掩护下上前爆破并用锹镐扩大墙体破口开辟通道,接着部队再冲上与近在咫尺的顽抗守敌进行逐户逐院、逐巷逐街的殊死争夺,直至将守敌肃清或逐出。此法十分奏效,付出代价较小,成为后期巷战的经验。在我进攻部队英勇顽强连续鏖战下,巷战进展加快,守敌节节败退。

    大战连日,漫天硝烟的四平城满目创痍遍地瓦砾,断壁残垣下血凝焦土尸横累累(据说多年以后四平街兴建房屋开挖地基仍掘出不少白骨)。6月中下旬炎热的天气下,战场上不少尸体已肿胀发烂,蝇舞蛆蠕,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腐臭经久不散,就连后方送上来的饭菜吃在嘴里都是一股臭味,难以下咽。仗打到这份上,早已是汗水和血污浸透衣衫的我们,此时只有一个目的:为了胜利战斗到底!

  我二营从开战到进城巷战,5天时间里伤亡大半,巷战之艰苦实在是啃了硬骨头。战至第7天打到天桥北铁路边时全营仅剩100余人,此时守敌退至铁路上利用停在那里的火车头和车厢为屏障继续顽抗,我营在伤亡重大的情况下,仍不断向敌发起猛攻。21日晚9时,我营又一次冲杀将据守在火车头和车厢内的敌人赶过铁路东。至此,四平城内铁路以西范围全部被我军占领。午夜,友邻部队赶上铁路接战,我部奉命撤出战斗。

    我营撤离时只有副教导员一名干部和一名通讯员在阵地上收集所剩无几的队伍,此时全营仅存十几人了。至22日中午12时我整个二营只报到了23人(含伤员),由团部通讯员带至道西一地下指挥所休息。黄昏集合出城时,赶来的钟福云副团长问副教导员:“二营还有多少人?” 副教导员指着零星的队伍只回答了一句“就这些”,便失声痛哭,我们也都禁不住纷纷落泪,整整一个加强营打成这样,实在是令人伤心啊!钟副团长说:“同志们!不要哭,打仗是要死人的,二营还在!二团还在!”话没说完也哽咽失声,接着他又大声喊道:“同志们!我们还要打回来的!” 这夜,我营仅存的这些人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撤到城外老四平车站休息待命,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

    23日下午,四平前线传来不幸的消息:“我们的师长马仁兴同志,在昨晚攻击四平道东的战斗中牺牲了!”全师上下闻之震惊,指战员们都为痛失马师长处于激愤、悲痛之中。马师长一生传奇,抗战胜利后曾任我民主联军四平市卫戍司令,率部在前两次四平大战中战功卓着,被誉为“四平名将”,没想到这次竟牺牲在他所熟悉的四平街上,马师长的牺牲是我军在四平战场上阵亡的最高级别指挥员。当时我师在激战7昼夜后四平道西地区被我军占领的情况下奉命撤出战斗,但马师长率随员仍坚持留在阵地上继续观察道东战况,夜里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中胸部,为四平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来,马师长的遗体运去辽西白城子安葬,中共辽吉省委授予马仁兴烈士“辽吉功臣”称号。此间我二团撤至通辽休整,在追悼马师长大会的那天,仅通辽分会场(主会场在白城子)就有党政军民上万人参加。当时通辽一带正流行鼠疫严格限制人员行动,但为追悼马师长仍有大批各界民众自发前来吊唁。追悼大会场面十分隆重倍极哀荣,军民各界怀着沉痛的心情以各种方式祭奠烈士英灵,大会后军民群情激昂游行示威,齐声高呼:“打回四平,活捉陈明仁!”,“打回四平去,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

  四平攻坚战历时半月,其惨烈悲壮难以言尽。国共四战四平尤以此战最为艰苦,这是我军历史上在实力有限、准备不足的条件下,第一次对国民党军严密设防的坚固城市进行大规模攻坚战。我军面对顽敌,在困难形势下以高昂的革命斗志及大无畏牺牲精神,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歼灭了四平城大部守敌。此役,后期在国民党重兵救援四平、战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军主动撤离而告结束。四平攻坚战,我军虽未能取得最后成功,但给骄横的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同时为我军在解放战争后来的城市攻坚战取得了宝贵经验。有评价说此役是东北民主联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向辉煌的起点,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48年四平解放后,人民政府为纪念解放四平牺牲的马仁兴师长,将市内沿铁道西一条宽阔的马路立牌命名为--“仁兴大道”。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年后“文革”大破四旧把“仁兴大道”的牌子给拆除了,当时就有四平街的老人对年轻人说:“仁兴大道不是旧,不能除,那是从前为了解放四平城,八路军有位首长叫马仁兴牺牲在这里,政府为纪念他树的这块牌”。还说:“当年有一位拼死炸毁敌人大红楼立了大功的英雄,听说还活着呢”。1968年,四平市方面经多方查找,得知当年参加过四战四平全部战事的马仁兴部队此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4军130师,驻四川省雅安地区,而那位当年炸毁敌人大红楼的爆破英雄李广正仍在这个部队。四平市方面派人专程远道来部队进行了慰问,同时热情邀请时任该部队副参谋长的李广正同志回去看看四平解放后的新面貌并给四平人民讲述革命战史,老英雄欣然前往。之后,四平道西“仁兴大道”的路牌又重新立了起来。

    做为当年四平攻坚战的参战一员,当时的情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当年的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其后番号依次更为7纵19师、44军130师、54军130师,1969年改番号为160师),这支铁打的英雄部队,一路走来,万里征程所向披靡。从北到南由东向西,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意志与钢铁般的战斗精神,无论在国内战争还是保家卫国、反击侵略的战争考验中,都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支部队当年在四平攻坚战的表现,只是其百战经历的一个缩影。勇猛顽强,敢打敢拼,从不畏惧任何对手,是该师作风的集中体现。部队的原上级老首长一代名将邓华将军,后来在蒙受不公正对待到地方工作期间仍关心该师建设,并于60年代初亲自来老部队看望,了解部队现状及回忆讲述历史,感慨该师做为当年7纵仅存下来的一支野战建制部队走到现在十分不易,勉励部队要努力保持和发扬光荣传统,不断为党和国家立新功。该师历史厚重,英雄辈出,饱受战争洗礼,征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解放以后参加过西藏平叛,还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对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是我军历史上与外军交战最多的一支部队,具有丰富的对内对外作战经验和光辉战绩,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历来不负使命勇担重任。1969年中苏边境形势紧张时该师(54军序列)由云南边陲急调东北,部队运动至河南省途中因中苏关系趋缓奉命停止行动就地驻扎。做为曾在该师23年的一名老战士我深感自豪,部队当年火热战斗生活的情景,至今仍时常回现在脑海,始终不能忘怀。这支部队不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支精锐之师、英雄之师,其光辉历程与战斗功勋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回首战火当年,令人感慨万千!每当想起牺牲的老战友们,心情就十分沉重!(当年与我一批入伍的同村11名青年,到解放时就幸存我一个!)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值得珍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国家安全而流血牺牲的英烈们永远值得纪念!在此,我愿逝去的老战友们安息!祝健在的老战友们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