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 目的蛋白是一种6KD的分泌性蛋白,RT-PCR就显示细胞中mRNA表达不高,估计将培养上清冻干浓缩后采用Western Blot还可能检测不出,但如果用western,是否一定要用0.2μm的膜?用Tris-tricine SDS-PAGE电泳,电泳时分别管制三层凝胶,分离胶用40%T丙稀酰胺(2.6%C)浓度为16.5%,另外两层都用30%丙稀酰胺,中间一层浓度为10%,积层胶浓度为4%,凝胶厚度1mm,转膜的条件试过30V70分钟,膜上可见到小分子蛋白marker的条带,似乎见到目的条带,上样量为60μg细胞胞浆总蛋白,转膜的条件怎么样合适?
解答:一定要用0.2μm的膜,并且转移的条件要摸索一下,小分子的Western不好做,要根据你的实验器材来定,一般你要是有prestained marker就可以参照一下,如果相应的分子量大小的marker转移的好就可以了。
UUU. 怎样才能把胶跑的非常漂亮,泳道和band都能很直,是不是上样的量很重要,罐胶有什么技巧吗?想跑漂亮,是不是应该先小电压,再高电压,总体上电压小些会跑的好些?还有前面有人说电泳液平玻璃板会使电泳条带漂亮些?
解答:影响跑胶跑的质量,有以下几个因素:1、电压,小的电压会使胶的分子筛效应得到充分发挥。电压越小,条带越漂亮,浓缩胶80v,分离胶100v就能跑得很好。2、胶的均匀度,胶越均匀,条带越窄,分离越均匀。倒胶之前,一定要充分混匀,玻璃板一定要干净,双蒸水隔离时,一定要比较轻地加上去,避免稀释上层的分离胶,使胶不均匀。
VVV. 为什么提高大分子量蛋白的转移的时候,小分子量蛋白会丢失一些哪?什么原因?
解答:小分子的蛋白在转移过程中,会透过膜去,所以大分子的上去以后,有一部分小分子的就透过去了。
WWW. 上次转染了1.6*106细胞,收集,收集到了400微升体积,加6*loading buffer, 95度煮5分钟,-20度,交替3次,离心,上样,7%分离胶,先80v跑进分离胶,在100v电泳至溴酚兰出胶,biorad半干转PDVF膜,15v转30分钟,预染marker全部进膜,转移后的胶考马斯亮兰染,可见残留的蛋白带,大分子量多些.blot时,封闭用5%奶粉TTBS 1小时,抗体稀释液TTBS,一抗(1:10,单抗上清,2000年制备)1小时,二抗(1:2000)1小时,均在室温.结果,50kd的小分子显色,160kd大分子未显色。
原因分析及准备改进:转染大容量的质粒(融合蛋白的质粒)的效率会相对较低,大分子量表达也会相对较低,加上大分子量蛋白的转移不完全,可能是我没有拿到大分子量条带结果的原因。另外背景稍微有一些脏(背景整体均匀一致),估计是二抗的浓度高了些,准备降至1:5000,另外抗体稀释液准备改用5%奶粉TTBS,封闭改为室温2小时。这个过程有没有问题?
解答:首先分析你的整个实验步骤。我发现了两个比较大的毛病:
1、一抗用TBST稀释。按照我的理解,一抗最好用5%的TBST脱脂牛奶稀释,和你的封闭液相一致,这样可以降低背景。
2、“biorad半干转PDVF膜,15v转30分钟”,你是这么做的吗?因为我大部分时间是做的恒流转移,用的是0.1mA/膜,100kd--200kd转2小时。到最后电压会升到20v左右。你用恒压法,我不是很肯定你转30分钟能将大分子(160kd)的抗原转上去。我建议你最好能将时间延长,如果是恒流,可按我的做法;如果是恒压,可摸索一下,适当延长时间。有时候你的marker也有可能欺骗你,因为marker的量比较大,是很容易转上去的,实际上目标蛋白的量远远少于marker量。
我对你的结果分析如下:
1、你的结果很好,估计离目标不远了,很快就可以成功。
2、 没有160kd的带是因为你的转移时间过短,适当延长转移时间(我怀疑这是主要的问题)。
3、你的一抗用1:10,2抗可以降到1:5000,背景会低一点。
10. 方法的介绍
XXX. 我想将hbx转到hepg2 细胞里 通过检测hbx蛋白的水平来 检验转染的效率 不知道可不可行?
解答: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表达来检测转染效率不是一个好办法,建议还是:
1、最好是带有荧光标签的HBX转染来看转染效率,最可靠
2、其次,HBX和荧光载体共转染,相对说明问题
3、荧光载体单独转染,主要是看细胞好不好转了呵呵
转染效率高低荧光显微镜下一目了然了。有的细胞荧光强,有的细胞荧光弱,有的没有。所以HBX表达强很可能是少数细胞荧光强的结果,不代表转染效率。
将本文分享到下面的网站:
[http://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