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心武做客复旦大学:向曹雪芹学习如何化解身份焦虑

 yyb168336 2014-05-11
刘心武做客复旦大学:向曹雪芹学习如何化解身份焦虑
  时 间:2014-04-18 10:32:22  来 源:上海热线-悦读上海

刘心武做客复旦大学:向曹雪芹学习如何化解身份焦虑

新长篇力作《飘窗》近期上市

2014年4月16日,应复旦大学中文系邀请,著名作家、红学家刘心武在复旦光华楼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我向曹雪芹学什么”的讲座,来自复旦、交大、财大、同济、上大的师生们济济一堂,一起分享他在红学研究的最新收获和个人创作的内在焦虑。讲座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陈引驰教授主持。

曹雪芹的身份认同焦虑

作为新一代红学研究考证派的代表人物,刘心武的研究成果自1990年代以后广受中外关注,中央电视台邀请他在百家讲坛主讲,吸引了全国的关注,从而使得百家讲坛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化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风行全国,一时洛阳纸贵,销售数百万册,刘心武以纯文学作家版税收入第一进入作家富豪榜的前十。外交部邀请他讲座,李肇星部长作为听众坐在第一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也邀刘老师前往讲学,著名学者夏志清教授专程前来捧场。本次复旦讲座,是刘心武老师第一次到复旦,第一次为上海的读者现场讲述他研究红楼梦的最新收获,便是曹雪芹的三重焦虑:身份认同的焦虑、时空认同的焦虑、文化认同的焦虑。限于时间,他这次只讲了第一重焦虑,即身份认同的焦虑。

刘心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展开讲述。他提出《红楼梦》里的居住错乱问题、回避女足和男发问题、赖大家的问题等等,结合曹雪芹家族史,探析其身份认同(满与汉,主与奴)的焦虑。这种焦虑,正是《红楼梦》在创作上诸多不合情理的原因所在,而这诸多不合情理,确实曹雪芹的一种内在自觉,即“真事隐去,在假语(文学)中保存”的创作意识。

如何超越这种困惑与焦虑?

对于曹雪芹深隐于《红楼梦》文本的这种身份焦虑如此体贴入微,不仅基于刘心武本人对这部经典的深入探究,更源于他自身多次面临的人生焦虑。刘心武将自己人生中的几次身份认同困惑向大家娓娓道来,新旧换代之际到从文革时的大动乱,到改革开放期间的写作,真实的回忆和反观,引起现场很大的共鸣。刘心武认为,曹雪芹通过贾宝玉这个外形非满非汉的人物,通过对贾宝玉超种族、超阶级的人格写照,通过在皇权、男权社会中红楼梦儿女闺中净土的描绘,通过宏大的叙事文本,化解这种身份认同上的巨大焦虑。回到自身,刘心武则认为:“如何化解身份认同焦虑?我觉得答案只有一个:我一定要做我自己!”

新作《飘窗》:试图书写当代社生存形态刘心武谈到自己的创作,特别是近年来的关注与焦虑,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飘窗》。这是刘心武在间隔十来年后的第一部写实长篇,一部非常扎实非常有力的作品。 《人民文学》杂志今年第五期将全文刊出,与此同时,漓江出版社将出版发行单行本。“在这里,我试图书写当代生存形态,镜照我们这个时空的人性与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