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御心学·超凡入圣篇

 春风杨柳荷香 2014-05-11

三、入闻即入圣

这种倾听身内音声的方法名“入闻”法,即是佛经上的“如是我闻”。读佛经千万不要错解“如是我闻”一句,更不要以为此句可有可无。佛经每字都在讲修行的方法,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去西天取经,少一步路,就难去灵山。首句不理解,第一步就迈不开,难成西行。“我闻”是佛门,不闻不入门。只有正解此句,才能理解佛经的全文,才能知道如何依佛法修行。现代人对“如是我闻”一句的解释各不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士勿争为好。

佛经是佛陀修行的经历、经验、精华之结晶。佛陀常以“如是我闻”直述自己修行的经历、经验,为世人留下无价法宝。而“如是我闻”一句正是佛陀修行之始,是进入心灵游戏之始。佛陀就是从“如是我闻”开始游戏三界,依次游戏欲界、色界、无色界,最后跳出三界成就无量清净光明的心灵世界。世人学佛,也要从“如是我闻”入门,才能游戏三界,最后成就无量清净光明的心灵世界。不“如是我闻”,不入佛门,不入佛知见,不得佛的智慧,难得游戏三界的快乐,难以成就无量清净光明的心灵世界。倘若不“我闻”,即是不回头。不回头,阿里巴巴就不能深入宝山,“芝麻开门”门不开,就得不到健康快乐、智慧善良、清净自在、无量光明等“珠宝”。

佛陀立说几千年,

句句皆是诚实言。

不闻难知真实义,

修行徘徊佛门前。

万法皆从入闻始,

入闻我佛显真颜。

入闻即入圣,入圣能成圣。人们工作之余净化心灵,令自心从日常紧张的情绪中脱出,名超凡;将自己的思维住于自己的闻性之中,“念兹、在兹、常兹兹”,名入圣。“超凡入圣”并不神秘,人人皆可超凡入圣成圣,是人人可信、可行的至平至常的心灵游戏。

入圣并非成圣。即是成圣也不神秘,圣人是研究自我、认识自我、驾驭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的心灵成就无量清净光明自在的人,是耳聪目明的人,是彻底开启智慧之门的人,是特别聪慧的人。孔子是圣人,没有将动乱的春秋化解为和谐的春秋;佛陀是圣人,没有将世间治理成天国佛地;老子是圣人,没坐过飞机飞船,出涵关坐的“牛车”。圣人是入闻后,在研究自我、认识自我、驾驭自我、净化心灵很有成就的人。他们在研究改造客观世界上,不一定比俗人胜出。电灯、电话、电视、电脑皆俗人发明,在这些方面,圣人不胜俗人。

西方有个圣诞节,即是圣人诞生的节日。然而圣人诞生并非固定在圣诞节那一天。圣人诞生在“入闻”的这一天。人们“入闻”时,即是自心入圣时。“入闻”在佛家即“我闻”,在道家即是“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倾听身内的音声名“闻”,倾听身外的信息名“听”。我们不能将“闻”理解为“听”。各行各业各有其道,听到什么就行什么,不能称上士。“入闻”即是“入圣”,即是自己进入圣人的境界。

“听”繁体字“聽”是由“耳、壬、十、四、一、心”组成,其义是听十五心以外的音声,听人的说话声、鸡鸣狗叫声、惊天动地声,是“听”的内涵;“闻”,即门内有耳,名“心闻”。是闻耳门以内的音声,即是那种“兹兹兹”的音声,即是《道德经》中说的“大音希声”。“希希希”与“兹兹兹”其音相近,皆是对耳门内这种音声的描述。佛家称“妙音”。道家称“大音”。“大音”、“妙音”皆是人耳听不到,只有“心闻”能够闻到的虚无音声。真悟佛道者常教人“念兹、在兹、常兹兹”。这种“念兹、在兹、常兹兹”的方法,佛家名观音,道家名“闻道”。上士“闻道”“常兹兹”;中士时兹时不兹;下士不信是真道、是佛道,会大笑而去。

为什么说“入闻”即“入圣”?“在兹”即是“入圣”。繁体“聖”字是由“耳、口、壬”三字组成,中国这个“聖”字就是佛家用耳门圆照三昧之义。用耳门圆照三昧即是入闻,“入闻”即是“入圣”。

入闻”即“入圣”,“念兹、在兹”即是“入圣”。这是多么简单易行的方法呀!真道至简,繁杂不是真道;大道平常,怪异皆是小术。真道正是因为太简单,千百年来,人们不相信是道、是法,所以大笑而去。实际上这个极简单的方法对于扫除心病、身病有很好的效果,不是妙药,胜过妙药。如果朋友们惊奇好异,即会误入歧途,大笑而去永远不得入圣。

这入闻的方法是进入心灵世界的大门,如果朋友们研究佛学,懂得再多,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如果还没“入闻”,即是没有入门、入流的人们。即使你是一介白衣如果入闻,立即就是“入圣”人。

“入圣”即入“圣流”。“圣流”即是进入自我的心灵世界后向清净光明的方向流动的“意识流”。成就了这种“意识流”即得预流果。佛家将“圣流”分成四个阶段、四个层次即四种圣位、四种果位: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四果罗汉是对心灵运动的四种称谓,搞体育运动有三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世界冠军等称谓。搞心灵运动也是有称谓,佛家即称四果罗汉,我们为了方便还是用四果罗汉好。当然也可以称一级心灵运动员、二级心灵运动健将、三级世界心灵运动冠军什么的。

须陀含,名入流、入圣流。当我们眼能观色、耳能听声、鼻能嗅香、身有冷热诸触、心有各种想法,说明还没有入流。 “初入闻中”时,我们心中只存在“念兹、在兹、常兹兹”的意识,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触,不再烦恼名超凡。意识流涟于“念兹、在兹、常兹兹”之中不出来名入圣。当我们入闻后有了如此觉观时就是预流果即斯陀含果。预流果不是真正的果位,正如预备役军官不是真正的军官,是为真正的军官作预备的。或者称三级心灵运动员,是为运动健将作准备的,不是真正的运动健将。

斯陀含,名一往来。即是意识流经过一个来回,就进入静定境界,不再回到色、声、香、味、触、法之中,名斯陀含果。

阿那含,名不来。即色、声、香、味、触、法不再出现在自己心中,名阿那含果。

阿罗汉,名实无有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名实无有法。人的意识住于这种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精神境界不破坏,即是金刚不坏大罗汉。倘若这种境界为烦恼所破坏,就不是阿罗汉果。

须陀洹,即入流、逆流之义。所谓三教九流,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等三教。九流即九孔、九入。三教是口头说教修行的理论。三教学人不懂九入,没有将所学的佛学理论变成具体的修行实践,即是没有入流的学者。学佛人如果不解“我闻”,还没“入闻”,即没入流,没有入圣流。“如是我闻”即是从耳门进入修行的实践,名“初入闻中”即是入流。

入流后会发现自身的精、气、神是在体内流动的。

“流”分下流、上流、圣流

精、气、神化为浊精发泄出来,谓下流;

精、气、神化为精力、体力、智力,有所作为,谓上流;

精、气、神化为清净光明的心灵世界,谓圣流。

“我闻”、“入闻”即是从耳门入流,是将精、气、神聚集在自身化为清净光明的心灵世界,名圣流。

入闻即是入圣流、入逆流。人在生活中自己的意识流是遵循人间的喜怒哀乐、名色知见、贪嗔痴爱流动,名顺流;当人入闻后,意识流逆向人间的喜怒哀乐、名色知见、贪嗔痴爱,向清净、自在、光明、快乐的方向流动,名逆流。

顺则凡,逆则仙,只有中间颠倒颠”,顺流即是凡道,逆流即是仙道、佛道、圣道。当人的意识流“念兹、在兹、常兹兹”时,即入圣流,即是入圣。当然,入圣不等于成圣,要想成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道至简,繁杂不是真道。

大道平常,怪异皆是小术。

佛陀告诫人们,自心自有无价宝,何必四处去乞讨。佛陀、老子讲的就是这种至简至易的大道、真道。四处乞讨的人们,是不会“念兹、在兹、常兹兹”。真悟佛法、道法的人们才能“常兹兹”。

    这种“兹兹兹”的音声即是人体人心的一种妙音、大音,现代科学名次声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这“兹兹兹”的音声,是人体生物电在体内流动的音声。观闻这种妙音运动规律的心理、精神,佛家名观音。英国著名医学博士、名誉科学博士弗农.科尔曼在其《别让医生杀了你》一书在“如何活到100岁”这章中教人“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尽量注意身体的微妙变化”。他说的“倾听发出的信号”主要指的不良信号;他说的“注意身体的微妙变化”指的是不良变化;但他说的“倾听”类似我说的“入闻”、“观音”,他说的“注意”类似我说的“观察”。弗农.科尔曼博士相信人体的潜能,但在如何发挥人体的潜能去战胜疾病、战胜死亡上他缺乏实践。佛家的观音不是观察人体不良的信号,不良的变化,而是观察人体内良好的信号和变化,主动驾驭自身向清净、光明、快乐、自在、健康的方向运动,去战胜疾病战胜死亡。

人类有两类文化,一是观察客观世界的文化,即创造物质文明的文化;一是观察自身自心的文化,即创造精神文明的回头文化。前者是为了建设美好的物质世界,可以用金钱这个工具去激励人们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后者是为了创建美好的精神世界,可以用入闻入圣的方法,引导人们研究自我、认识自我,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观察客观世界有成就的人是历代治世精英、科学工作者;观察主观世界有成就的人即是历代的圣人、真人、超人。

儒释道的文化主要的是创造精神文明的回头文化,是回头观察、研究、改造、驾驭自我的回头文化。为什么佛家常常棒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是人们不重视我们祖先留下的回头文化。我发现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现在出口转内销很受人们重视,很多外国人抓住我们的一鳞半爪加工改造成冒牌货返销中国赚钱,而我们的“老字号”却不是名牌,却不能畅销于世界。原因在那里?在于没有古这今用,没有将祖国的传统文化转变成为广大人们能够实践的,有利于人人心身健康的现代文化。这方面我们要向英国著名医学博士、名誉科学博士弗农.科尔曼学习。

儒释道的学说是圣人之学,是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是东方的传统文化,是认识主观世界的文化。几千年来,它曾经是东方的主流文化,它创造了东方文明,是东方人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寄托。西方的主流文化是科学文化,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文化,它创造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使西方在物质方面强盛于东方。一声炮响,西方的炮舰打败了东方,随之,西方的科学文化战胜了东方的精神文化。于是,人们热中于研究西方的科学文化,忽略了自己的精神文化,东方的精神文化渐渐退出主流文化的地位,变成了一种神秘文化。

东方的精神文化之所以退出主流文化的地位,不是由于它的无能,一是由于千百年来,没有正确解读这种精神文化,没有将精神文化转化为人人须臾不能离的大众文化;二是没有将精神文明转化为科学文化,没有将精神转化为物质。如果能正确解读我们的精神文化,把它转化成健康长寿的文化,净化心灵的文化,我们就会为西方世界送去健康长寿,送去智慧善良,回报西方用炮舰送来的科学文化,共创和谐社会,我们的地球村一定会更美好。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儒学成了统治者愚弄人心的工具。佛学、道学则成了佛教、道教的专利。

佛学、道学、儒学与佛教、道教、儒教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佛教、道教、儒教是教派、是组织;佛学、道学、儒学是东方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教派组织的专利。如果不作正确解读,我们的社会将成为一个诸教林立的社会。如果我们对佛学、道学、儒学有个正确的解读,恢复其本来面目,变古代的精神文化为人们认识自我、驾驭自我的现代文化,人人能够驾驭自我进行这种净化心灵的游戏,人人健康而又聪慧,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出来呢?

儒释道的文化造就中华千古文明。他的精髓在“回头”二字。这回头文化分两类:

一是为了明明德于天下的回头文化。“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为信乎,传不习乎”这种“三省吾身”方法是教导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经常回头反省自己的过错,使自己学、业有成。

二是净化心灵的回头文化。“学而时习之”就是教导人们回头观察自我的文化,“而”是“天”字的变写。“学而”即是“学天”。“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本虚无,“学而”即是学虚无。学虚无有什么好处?“不亦说乎”。“说”作“悦”字讲。学虚无就可得到不说亦说,不悦亦悦的快乐,是一种净化心灵的快乐。

这种净化心灵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们常说的修心养性的游戏。“修心养性”人人会讲,但真能躬行实践者凤毛麟角。主要原因是人们不知心用何法修,性在何处养;不知如何修,不知如何养,不知先后,不懂游戏规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所先后则近道也”这是孔子为我们制定的心灵游戏规则。其中第一法就是“止”法。将自己的意识定在闻性上即会停止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思维名谓“止”,就是“我闻法”。“我闻法”是我们进入修心养性的入门方法。佛经开即是“如是我闻”一句。如果不能“如是我闻”即是没有进入心灵游戏的大门。我闻我回头,你闻你回头,不闻不回头,迷者难回头!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眼观察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人们在知识和财富的海洋中游戏,获得无量的知识、财富、幸福、欢乐,并不觉得前面是无边的苦海;

回头观察自我主观世界,人们在清净快乐的海洋中游戏,能够获得健康长寿乐、清净光明乐、虚无寂灭乐,但是,很少有人回头,不觉得回头就是金色的彼岸。

知识财富与健康快乐两者不可偏废。健康快乐是人类乐意接受的金色彼岸,知识和财富也不一定就是苦海。应该说,放眼观客观是知识财富之此岸;回头观主观,是健康快乐之彼岸。只是我们人类没有回头观主观的习惯,常常乐此忘彼不回头,如是,佛家棒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释道的学说就是回头观主观的学问。这就是我们中华大地千年流传的“回头文化”。社会生活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自在和快乐,绝对的自由自在和快乐只存在于自己的心灵之中。如果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之余回头研究自我、认识自我、驾驭自我的心灵向自由自在快乐的方向运行,浅行,即会身健康得长寿;深行,即会净化心灵,得到绝对的自由和快乐,成为自在无缚的自我。

不能认识自我、驾驭自我,是愚昧的自我。

能够驾驭自我、完善自我,是智慧的自我。

能够驾驭自我,完善自我的孩子是乖巧的孩子。

能够驾驭自我,完善自我的老人是智慧的长者。

能够驾驭自我,完善自我的官员是廉洁的长官。

能够驾驭自我,完善自我的公民是善良的百姓。

真、善、美源于智慧。

假、恶、丑出自愚昧。

试问,世界上无论是在认识客观世界还是认识主观世界很有成就的人,那一个不是能够善于驾驭自我的人?只要我们能正确运用儒释道哲学的智慧、方法回头观察自我、认识自我、研究自我、驾驭自我、完善自我,品尝一下“超凡入圣”的味道,乐在其中,成能就健康快乐的人生、智慧善良的人生、清净自在的人生、大有作为的人生。

当代社会物质财富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精神的发展跟不上物质的发展,阻碍了物质的发展,致使很多丑恶的现象不断发生。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妨研究古代圣人如何认识自我、驾驭自我、成就自我美好心灵的方法,把古代圣人之学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对建设精神和物质双丰收的和谐世界只会有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