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讯

 老刻刀 2014-05-11

简讯

采用“四统一分”(统一原料、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分户栽培管理)的管理模式,并从外地请来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农广校举办的阿魏菇栽培技术培训班,以实践为主,注重技能培训,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参观考察相结合形式进行。学员到种菇专业户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动手实践,与专业户进行交流获取实际经验,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古田县在致力发展支柱产业银耳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食用菌珍稀品种,目前已有36种食用菌珍稀品种在该县实现人工栽培。其中海鲜菇、杏孢菇、茶树菇等产量较大,深受市场的欢迎。

 

广西环江县大才乡一亩田可插云耳菌棒1万根,按一根棒成本1.8元计算,菌棒成本1.8万元,一根菌棒长出的云耳产值4元,一亩产值达4万元,从上年11月份下种,到第二年5月份采集结束,种植一亩纯收入达2万元左右。

 

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食用菌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以唐县,涞水为突出代表。河北唐县主要以杏鲍菇基地化生产为主,同时力抓金针菇等基础品种,涞水主要以香菇发展为主,该地区冬夏气雾温差大,出菇周期长,十分利于香菇品质的优化和产量的提高。

 

古田县食用菌批发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功能最齐全、集散量最大,是集食用菌交易中心、会展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科研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以及食用菌博物馆为一体的综合型批发市场,市场总占地面积有72亩,交易大厅3000平米,围绕着四周有110间的店面,2009日均人流量达5000余人次,市场年交易量达1.6万吨(干品),年交易额5.6亿,入场经营的食用菌产品有30多个品种。

合作社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原料、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照市场经济要求,改变小农生产模式。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改变了以往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无序状况,为种植户排忧解难,社员纯收入比入社前提高20%以上。充分体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上所发展的重要作用。

 

利用木糖醇厂费料栽培平平菇致富。禹城市有亚洲最大的木糖醇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废渣料,木糖渣,主要原料是新鲜玉米芯,经高温提取糖醇的废渣。用他养出的蘑菇成本低质量好,杂菌少,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

 

该区采取六项措施拉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扩张,以实现农民增收。一是积极鼓励引导,逐步形成规模,真正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充分利用暖棚、冷棚、闲置棚等一切有利条件,注重开发模式多样化,实现种植品种的多样化。三是加快推进食用菌深加工项目的建设,促进基地和福建金之榕食品公司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四是抓好典型,正确引导,培养信心,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五是群策群力,想方设法,广开市场,拓宽食用菌的销售渠道,构建高效快捷的销售网络,切实解决菇农的后顾之忧。六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来发展壮大该区的食用菌产业。

 

日照市食用菌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莒县陵阳镇成立。 研究开发中心主要从事食用菌制种、新品种研究开发,以及食用菌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中心采取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并依托大专院校,成功研制了黑木耳带料栽培、香菇、双孢菇等菌种。

 

一亩桑田每年要剪下400多公斤废枝条,晒干后经粉碎加工,便可以直接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原料。桑枝条培育黑木耳

 

他们还坚持引进新技术。到目前,网架晾晒、室内催芽、小孔栽培等10多项新的种植技术已在全县广泛运用。其中,采用小孔栽培技术的黑木耳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质量明显提高,广受市场欢迎,每斤的销售价格增加3—5元。

 

近日2009-11-02,山东泰安市培育的4个优质高产、性状稳定的食用菌新品种,通过第五届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常委会议审定。这4个食用菌新品种是从市农科院选育成功的20多个食用菌新品种中选出的,具有优质高产、性状稳定、适合人工代料栽培、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较高等特性。这些食用菌新品种的审定,为保护地方野生资源,推动我市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保证,标志着我市的农业科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9-07-15南华县野生菌交易市场一片繁忙景象,目前南华县野生菌交易已进入旺季。南华县野生菌资源丰富,有200多个品种,被誉为野生菌王国,经过多年培育发展,野生菌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我省较大的野生菌集散中心。去年全县野生菌交易量达6466.3吨,交易额达2.98亿元,今年7月以来,野生菌日均交易量达37.2吨,日均交易额达60万元

 

黑龙江东宁县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大市场绥阳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目前营销网络已覆盖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2008年,该市场干品交易量达到8万吨,交易额突破33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近年来,东宁县投资1000万元新建8个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推广新品种和单片栽培技。使用新技术生产黑木耳每袋纯效益达1.5元,比普通裁培木耳多出0.5元,农民每栽培1亩黑木耳纯收入达1.5万元。

 

二氧化硫是食品安全的头号大敌之一,也是有关部门日常抽测的重点目标。据食品专家介绍,蘑菇罐头等食品中最容易过量添加二氧化硫,因为这样有利于防腐。而本次发现的5种蘑菇类产品也都是罐头或袋装食品。专家说,过量的二氧化硫残留,会导致食用者咽喉疼痛、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有时,还会引起头痛,对肝脏也有一定的损害。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三来村的永福食用菌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1500万元,采用工厂化生产白金针菇,年产达600万袋金针菇,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金针菇生产企业。

 

对于未来,王为华想得挺远:先将自己的品牌打出来,再建制菌室,生产蘑菇有机食品,往后还要将蘑菇内的抗癌纤维提取出来,发展更加广阔的栗树蘑深加工产品。

 

重庆铜梁县围龙镇龙苑村,只见村民们互相招呼着,谈笑着,将一捆捆的稻草运往村里的菇场出售。在村办公室的墙壁上,菇场大量收购作物秸秆的告示十分醒目,价格:干稻草,每公斤0.24元;玉米秆,每公斤0.20元。稻草、包谷秆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发酵完全熟化,到了明年3月底,最后一批菇采完了,菌料是上等的有机肥,我们就免费送给群众打田、蕹果树,这叫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明年,计划生产100万袋,那时,秸秆的需要量就更大了。

 

2011年,龙泉市食用菌产业“一馆五中心”重要项目之一――中华香菇博物馆开工建设。中华香菇博物馆地处龙泉市城区剑川大道青瓷博物馆旁边,占地22.8亩,分香菇主展馆、菇神文化广场、香菇展示服务区、国际学术名人展示区和科普菇林生态园等五大区块组成,总投资3500万元,整个工程预计2年内完成。届时,“中华香菇博物馆”将承载香菇文化、香菇发展历史以及香菇产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著名食用菌专家张寿橙表示,龙泉有着悠久、浓厚的香菇文化,有发达的香菇产业,所以龙泉具备建设博物馆的优势。建设中华香菇博物馆,对于弘扬龙泉香菇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加快香菇文化和香菇经济的有效融合,同时也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继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之后,淳安又尝试利用废弃茶树枝条栽培食用菌获得成功。淳安县科技局微生物研究所着手茶树枝栽培香菇、黑木耳、茶树菇等食用菌试验,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以茶树枝为原料的菌棒成功长出香菇,黑木耳、茶树菇等也长势良好。

 

浙江省松阳县以母种场松阳食(药)用菌研究所为核心,负责品种的提纯复壮并统一提供母种,以食用菌种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由合作社成员有计划地生产栽培种,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余缺统一调剂、市场统一运作,目前已形成了从母种、原种、栽培种繁育推广为一体的新型食用菌种业体系。在菌种管理中,制种单位严格按《种子法》要求建立生产经营档案,保证菌种质量可追溯,积极推行订单式以销定产方式,并采取谁生产销售、谁跟踪服务的原则,当地农业部门出台菌种销售指导价。

 

食用菌深加工品种很多。深加工设备也是不同的。最先进的也不少。例如山东驰中集团的食用菌脆片加工就很好。

 

近日2011-05-10,新品种虫草菇、珊瑚菇在江苏灌南县研发成功。这两种菇由多种食用菌多包杂交而成,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更高,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食用菌高5%左右;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钙、铁含量是平常食用菌的三倍,而且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目前,新品种已通过权威专家初步认定,专利正在申请中。两种菇已在上海、南京等城市亮相,每公斤60元左右。

 

据了解,香菇菌棒是在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充分发菌之后、出菇之前的生长状态,此种状态可持续两个月左右,这也为“国内发菌、国外出菇”的出口模式创造了条件。与传统的出口香菇成品相比,出口菌棒可以利用国内相对较低成本的原料、劳动力和设施环境,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且采用普通冻柜海运方式,降低了运费和关税成本,规避成品出口导致的贸易壁垒风险及磨擦。

 

201012月,汉狮影视广告公司创意并拍摄制作完成国内袋装香辣金针领导品牌金大州的首支电视广告。作为全国第一家开发研制熟食金针菇的企业,金大州系列产品的销量在全国市场始终遥遥领先,产品铺市率高达85%以上,市场份额占有率高达95%以上,是多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用金针菇品牌。

 

自从金堂县加强农超对接以来,金堂的蔬菜等生鲜食品,每天有100吨直接进入成都的超市。

 

云南陆良县靖伟有机食品公司本公司常年求购过剩平菇、干平菇条欢迎来电咨询!电话:13988966175电话:087169884496联系人:郑云良

 

食用新鲜木耳注意事项鲜木耳含卟啉类光感物质。食用鲜木耳后,卟啉类光感物质会随血液循环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此时受到太阳照射,就可能引发日光性皮炎,入皮肤红肿、痒痛,出现鲜红色丘疹和水疱。卟啉物质还易被咽喉黏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全身不适、流鼻涕、流眼泪、乏力及呼吸急促等症状。

 

湖北宜昌市天麻万亩生产基地(天麻食用菌网)常年供应天麻蜜环菌、野生天麻、乌红杂交天麻等各种天麻的一代母种、原种及栽培种。地址:湖北枝江市市场二巷60号联系人:文会君 邮箱:fad_313@163.com 电话:0717-4243070  13477124976  QQ1017531006

 

山东省单县德玉食用菌有限公司,常年供各种型号优质平菇菌种。地址:山东菏泽单县 联系人:陈德玉  联系电话:0530-4673778  13061569902

 

液体菌种规模化生产技术已成熟据大连春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奎朋介绍由春天公司研发的液体菌种和菌包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技术已经成熟,通过大连科委的鉴定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同时荣获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的2006年度全国食用菌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奖),孙总介绍三年内计划在全国选择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300个液体菌种、菌包生产基地。

 

在山东邹城市阳平寺镇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蘑菇,因为这里的蘑菇都长在特殊的菇房里。加了遮阳网的菇房能使双孢菇的收获期延长到夏季。而大热天还捂得严严实实的菇房,就是为了让喜爱高温的草菇能够提前2个月上市。安装了空调的菇房是为了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让金针菇长得跟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再来一茬。

 

在磐安,成为菇农“香饽饽”的不光是桑枝条,一度被废弃在田头,或直接焚烧作肥料的茭白叶、玉米桔杆也成了当地菇农种植“大球盖菇”的好原料。在冬闲地里铺上茭白叶或玉米秸秆,植入菌丝,上面再铺上稻草,栽培工艺简单得如种青菜、萝卜的“大球盖菇”,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得到众多菇农的青睐。尚湖镇下溪滩村村民陈惠高采用“茭白加大球盖菇”模式种了3亩多地“大球盖菇”,只有50天就可出菇,使冬闲田得到了充分利用,亩产高达1200公斤。他说:“没想到用丢弃的茭白叶种菇,收益还超过了茭白。”

河北省承担的“全国食用菌生产加工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226日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组验收。该项目位于遵化市,建有温室大棚7200多个,食用菌品种10余种,生产规模1.3亿棒,年产各类鲜菇12万吨,年创产值达8亿多元。有农业龙头企业20,年加工各类食用菌6.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据介绍,草腐菌类蘑菇实际上比木腐菌类蘑菇价格高出近一倍。据了解,每发展1平方米食用菌,约需作物秸秆20公斤左右,因此秸秆的需求量十分可观。若每亩田有作物秸秆700公斤,按每100公斤30元计算,每亩就可增收200多元。另外,蘑菇架上以稻草为原料的营养料卸下后,可作为种田的有机肥,肥料恰好又降低了种田的成本。

 

双孢菇规模化种植,还需要用淤泥来铺设菇床。随着廊下镇双孢菇种植规模的扩大,所需淤泥量也随之激增。现在,每年九十月份,菇农们就会组织人员集中到河边捞淤泥运至大棚,全镇几乎所有河道的淤泥都被清理干净。同时,他们备下秸秆、砻糠,到次年双孢菇生长期时加上菜饼、牛粪、淤泥等进行发酵,20天后就可以运到大棚内培育双孢菇了。

 

赣州市首家食用菌研究院——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在安远县九龙工业园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该研究院系我市唯一的食用菌科研机构。  据悉,该研究院主要进行生物技术研究,蔬菜、食用菌新品种繁育、新技术研究及引进、试验、种质资源采集及驯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食用菌原辅材料及产品检验、检测;食用菌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食用菌技术咨询、培训、推广。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县级的食用菌科技项目研究、技术转化,将食用菌科研成果实现全市辐射推广。

 

据了解,云南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近年来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很快,但目前还面临着掠夺式开采资源、科技水平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开展野生食用菌培训,对引导林农走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正式落户平泉,这是全市农业领域第一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  该项目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与平泉县合作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40亩,将建成国家级食用菌种植圃、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国家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中心、食用菌新产品加工技术中心、菌渣利用生物技术中心和食用菌技术培训基地,主要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示范与转化和技术培训等项工作。项目将于2011年开始建设,预计在2013年投入使用。

马志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木耳分春木耳和秋木耳,春天种一茬,秋天种一茬,一茬一个半月就收,一亩地能栽一万袋,平均一袋赚1块钱,一亩地能出1万块钱,而且还不和种粮食,养牛争嘴。  “春节快到了,大家送礼都图个好看,我就把村里的木耳都统一收上来,装箱包装,这样每公斤木耳还多赚10块钱,去年共产了优质木耳3000斤,赚了18万,挑剩下的,就低价处理。外面那一车就要拉去齐齐哈尔的,现在库里的木耳几乎都卖完了。”马志坚说这些的时候,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2007年,金坛市将实施食用菌三年(2007 2009 年)倍增计划,进一步促进食用菌生产向基地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品种多元化、栽培现代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农民组织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09 年使食用菌床栽面积达5000 万平方尺(1 尺约等于1/ 3米),袋栽规模达2000 万袋,总产量达3.6 万吨,年产值达2.4 亿元。

 

食用菌产业是“变废为宝”的神奇产业,香菇培养料中主料为木屑,尤以杂木屑为好,其次为米糠或麦麸,同时还可加入部分玉米秸和玉米芯。

 

野蘑菇也称蕈子、野生蘑菇,属真菌植物,以子实体入药。野蘑菇通常可分为食用野蘑菇、条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类。食用野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条件可食用野蘑菇,指通过加热、水洗和晒干等处理后可吃的野蘑菇;有毒野蘑菇则不能食用。有毒野蘑菇的种类很多,所含毒素成分很复杂,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野蘑菇中毒常发生在夏秋多雨季节,主要是因误采、误食有毒野蘑菇而引起。对那些不熟悉或从未吃过的野蘑菇,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形态特殊的野蘑菇,不可盲目采食。采回野蘑菇后最好请有经验的人帮助鉴别,然后再食用。

 

略阳县地栽黑木耳技术就是突出代表。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用椴木栽培的局限,采用无油脂的木屑,如林木的下脚料、树枝杂灌和秸秆等粉碎装袋,平地置放生耳。该技术具有3个特点:1、经济效益好。亩栽培112万袋,亩产干木耳600700公斤,1年生产两季,每亩效益可达七万到八万元。2、生产周期短。传统生产周期需要3年,地栽黑木耳只需3个月。3、劳动强度小。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就可承担全部劳动。经过3年多的发展,略阳县现拥有地栽黑木耳面积360亩,创造产值3000多万元,栽培户户均增收6万余元。

 

生产流通单位要建立起这些产品可追溯管理平台和企业可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相关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名称、播种记录、灌溉记录、施肥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采收记录、产品检测记录等信息可追溯。

 

为了节约资金,减少成本,日前,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引进辽宁沈阳市一家生产加工企业来镇进行就地生产大棚杆,减少了外运采购等成本。大棚杆采用氧化镁玻璃纤维制成,每个大棚的原料成本可节省资金4000余元,今年落实的6座温室和60个大棚可节约资金近30万元。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曾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研院所”。

 

集科普园、种植园、观光园为一体的卢氏县绿之源特产有限责任公司。

 

宁夏彭阳长城塬食用菌园区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福建挂职干部和帮扶专家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引进珍稀食用菌良种,在56间周年生产大棚、176间智能温控出菇室示范推广,与宁夏高校联合研制日产6万袋的半自动化接菌生产线,形成一年种植八茬的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提升了产业可控性,探索出快速降温保鲜和真空包装的配套技术,比单纯冷库保鲜延长一周,为长途运输和稳定价格提供技术支撑。

 

野山菌和其他菌类有何区别专家介绍,人工菌的菇肉质松散,香味平淡无奇,而野山菌菇肉质结实,口感各异,香气浓郁,其营养价值更是人工菇无法比拟。云南野生菌因为稀有而弥足珍贵。不仅口味独特,还有珍贵的药理养生功效,它富含多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可以达到健脑,提高免疫力,抗辐射等诸多功效。

 

在工厂化生产技术处于山东领先水平的东营市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今年又新上2万吨的珍稀食用菌生产项目,引进日本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实现了生产操作机械化、环境控制智能化,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

 

灵宝食用菌产业效益不断攀升,特别是香菇亩均产值10万多元,收益在6万多元,投入产出比在1:3以上,菇农袋均收入超过8元钱,达到先进地区水平,并出现了一批千袋万元高效户。

 

·                       东营市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集种植、研发、加工于一体的食用菌基地建设,该公司采用荷兰新型生物发酵隧道技术,将建设15条发酵隧道,实现周年生产双孢菇3万吨的规模,还将分期建设高标准大棚300栋。

云南省食用菌协会联系咨询地址:东风西路143号电话:0871-3610965昆明市食用菌研究所0871-5151099.

 

·                       山东省梁山县为了进一步加大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后劲,在县乡政府的努力争取下,山东省食用菌专家科技大院在梁山安家落户。食用菌专家大院是集科研、示范、培训、观光、饮食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经济实体,聘请山东省食用菌专家顾问团团长蔡德华教授为科技顾问,联合全国各地食用菌科研院所共同开发研究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菌类新品种、新技术。目前,专家大院承担国家级星火计划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2项获得省市奖励。专家大院已确定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猪肚菇、杏鲍菇、白灵菇、袖珍菇、黄伞、榆黄、黑鲍等新技术。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培训菇农栽培新技术,指导菇农建设优质节能菇房,示范带动菇农生产反季节鲜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福建海西(尤溪)食用菌科技创业园地处洋中镇后楼村王厝垅,创业园将围绕高科技种植、高设施投入、高效率管理、低能耗生产、高效益产出“四高一低”目标,集成推广食用菌产业高端技术,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科技创业基地。通过创业园建设,把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引进园区,为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浙江省庆元县 “百兴”公司生产的“百兴菇酱”备受瞩目。 “百兴菇酱从包装和品质上与同类酱料相比,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据百兴公司总经理吴其耀介绍,百兴菇酱自去年成功研发以来,市场反映不错,不仅成功打开了国内市场,而且还出口到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商家镇七河村农民正在接种菌种,这些菌袋是生长花菇的基料。他们自2005年开始,由原来出口花菇改为出口基料,先后在韩国中清北道、京几道成立了中韩农产、昌华农产株式会社,去年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了出口基地。今年出口菌袋将达300万个,创汇500多万美元。

 

嘉兴市新仓镇的常青蘑菇产业园和新埭镇的盛龙园艺场蘑菇基地,对高温蘑菇的栽培以及草炭覆盖等蘑菇种植新技术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地内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也给参观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了解,“地栽黑木耳”也叫做“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一种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灭菌、接种、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地栽黑木耳袋产干黑木耳40克~6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个~3个月,是木段的1/10。地栽黑木耳每亩每季平均需投入1万余元、栽培1~1.2万袋,每亩可产干木耳600公斤~700公斤,一年栽培两季,每亩可产干木耳1200公斤~1400公斤,如按每公斤6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一季收入3.5~4万元,一年栽培两季,每亩可实现年收入7~8万元。

 

在第十一届重庆·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重庆市北碚区推出的一种家庭自养农产品金针菇“菌包”深受市民青睐。这种新型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市民在家中可以边食用、边生长,深受市场欢迎。

 

云南省生长着850多种可食用菌类,入选美国《时代》每年评选的“亚洲之最”,成为亚洲最佳食用菌所在地。

 

龙岩市食用菌栽培技术试验有新突破。经市食用菌办试验表明,覆土地栽香菇单产虽比常规栽培低,但菇形好,水分含量低,优质商品菇多,在精心管理下花菇率由13.6%提高到36.7%,接近层架花菇,单产比层架花菇高,而且免除剪袋排菇、注水、搭菇床、浸筒等工艺。覆土地栽香菇菇形圆整,口感好,肉厚,柄短,优质商品率高。覆土地栽香菇平均每袋产值达6.21元,比常规栽培的每袋3.88元增加2.33元。2004-07-07

 

由新西兰安发国际集团与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合作的福建古田食()用菌生物科学研究合作基地项目,将采用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开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食()用菌育种、栽培、生产技术,建设一流的食()用菌生物科学研究合作基地。

 

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约2000种食用蕈菌,其中981种已被鉴定,至2002年,有92个种被驯化,其中60个种已能商业栽培。

 

由内黄县城关镇昌达食用菌机械研究所研制的ZD15—24型食用菌生产线,集培养料的筛选、输送、搅拌、装袋等多工序作业于一体,具有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食用菌加工企业选用。

 

中国食用菌主办: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全国食用菌科技情报中心站,出版:中国食用菌杂志编辑部,出版周期:双月,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

 


   业部食用菌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专家张金霞认为,食用菌规范化生产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菌种标准化。我国生产食用菌使用的品种绝大多数是未经审定、认定或登记的,导致稳定性和一致性差,质量参差不齐。二是生产过程缺乏标准。如食用菌生产的产地环境、设施标准,添加剂、杀虫剂、农药、化肥的使用方法和标准。三是包装不规范,常套用蔬菜卫生标准保鲜保藏,与国际不接轨。总体来说,中国食用菌产业缺乏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证和认证等规范化体系。

 

经省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注册登记,云南省食用菌协会日前2003-4-16正式挂牌成立。省食用菌协会聚集有省内科研、教学、经营界的菌类专家学者、企业家,面向社会、面向“三农”、面向市场,为广大农村群众和食用菌龙头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技术、生产、经营和培训服务,发挥协调、自律、搭桥作用,促进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山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袋料木耳生长期短,一般为5个月左右,头年11月底装袋,次年4月底结束;袋料木耳耗材量少,只需50%的木粉,其余的为棉籽壳等辅料,而袋料香菇则需90%以上的木粉;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比袋料香菇高出30%以上。目前,恒安公司已栽培袋料木耳5万袋。

 

地栽黑木耳投入产出在12.5以上,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80天,比普通椴木缩短30天以上。同时,在120天的生育过程中可采三茬黑木耳,而普通椴木栽培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则需要两年。地栽黑木耳不仅生育期短,出耳快,早上市,而且避开了普通椴木大面积上市的高峰,抢住了商机,经济效益可观。

 

塑料袋是食用菌袋栽生产的主要辅料,是食用菌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之一,需求量大,传统塑料袋菇农购买回去后,还要进行裁剪、封口等作业,影响工效,而且由于封口不牢,造成菌袋感染有害菌,菇农易遭受损失。为解决这个难题,古田青年技术人才之一、福泰塑料厂厂长汤积强进行了创新,研制一种自动分切折角袋使这个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汤积强告诉记者,经过生产工艺的创新改革,现在的栽培袋是经过全自动化机械生产出来。质量提高主要体现在封口结实、无针孔、表面平滑、长短一致等。

 

国家科技部2008年下达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项目。该项目由中华供销合作总社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项目首席专家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桂明英

 

引进丽水先进的工厂化菌棒生产技术, 无公害标准的食用菌冷藏保鲜以及加工烘干技术

 

香菇需要保持5—20摄氏度的恒温和85—95%的湿度,也学会了使用墙上的温湿度计来决定什么时候让阳光给大棚升温,什么时候给香菇们喷水。

 

在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经过五年的研究,通过系统选育、微电子辐射和转基因等现代高科技选育出大宗菇类食用菌新品种8个,其中平菇新品种3个、香菇新品种2个、白色金针菇1个、黄色金针菇1个、褐色蘑菇1个。同时,首次将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进行金针菇栽培,并优化了高产栽培配方,为开发新型代料栽培金针菇提供了新原料。并确定了栽培原料有害重金属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富集规律及含量的限量值,为食用菌产品提供了可控制、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体系。

 

山东栖霞与浙江缙云香菇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夏季反季节栽培技术合同,使该市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北方地区领先地步。

 

嘉田目前正在推广的一种干吃珍菇宝产品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种可以干吃的食用菌,而该类产品在海外市场早已大受青睐。此类产品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又一个亮点,2008年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该公司产品出口量实现100%的增幅,价格也分别提高了15%-20%左右,这一切得益于该公司多年来不断累积的质量信誉,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对行业发展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未来市场商机的敏感性。

 

从国家商务部获悉:201111月,中国对亚洲出口香菇数量为8,860.7吨,同比增长33.6%,金额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57.9%,平均单价为14,205.0美元/吨,同比增长18.2%;对非洲出口香菇数量为7.4吨,同比增长485.8%,金额为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1%,平均单价为14,218.7美元/吨,同比增长149.4%;对欧洲出口香菇数量为345.9吨,同比增长17.5%,金额为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平均单价为11,363.5美元/吨,同比增长8.5%;对南美洲出口香菇数量为42.6吨,同比增长338.2%,金额为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0.6%,平均单价为15,937.7美元/吨,同比下降4.0%;对北美洲出口香菇数量为533.5吨,同比增长12.3%,金额为0.0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平均单价为7,596.0美元/吨,同比增长16.8%;对大洋洲出口香菇数量为51.3吨,同比增长16.5%,金额为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平均单价为13,201.7美元/吨,同比增长18.4%

 

浙江龙泉市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八都珍稀菇类研究所、安仁锦龙食用菌合作社开展以草代木食用菌栽培试验,龙泉市农业局和龙泉市老科技协会农业分会为三地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草代木就是用象草、芒草等菌草代替部分木质材料进行食用菌栽培。 安仁锦龙食用菌合作社用原产于非洲的草类植物象草代替木料,加上棉子壳、粗糠等作为原材料栽培黑木耳。822日接种,经发菌、排场等程序后,11月份长出了第一批黑木耳。该社社长陈锦龙说,以草代木栽培模式出耳期更短,出耳更快,产品质量、成活率与木质栽培都差不多。 眼下,龙泉市双益菇业有限公司用8种比例配方的以草代木栽培试验基地内,第一批香菇、黑木耳也相继长出。

 

农业生产需要种子,食用菌生产需要菌种。菌种的培育一般是通过野生菌驯化,或人工杂交,育出“试管母种”。传统的固体菌种,即是用镊子把“试管母种”接入到棉壳、稻草、秸秆做成的培养基上,25天左右育出固体菌种。农民购买固体菌种,再用镊子接入菌包,才能生产食用菌。液体菌种只需把“试管母种”放入适合菌丝生长的营养液中,7天后液体菌种便培育成功。在生产流水线上,专用的接菌枪把液体菌种打入菌包,农民直接购买这种菌包,即可出菇。 固体菌种相比,生产液体菌种可降低成本90%,养菌时间大大缩短,提高出菇量20%。液体菌种统一操作,自动化生产,出菇整齐,鲜菇档次提高一个等级。据专家测算,每亩食用菌可增收4000元以上。

 

福建省菌草栽培食用菌多项专利技术荣获国家2003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用菌草技术栽培食(药)用菌与以前最大的区别是打破传统的只能用木屑来栽培的常规,而采用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菌草在特殊条件下成功种植。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栽培食(药)用菌时对树木的砍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检测表明,菌草培育出的食(药)用菌,其营养(药用)成分均比野生的或木屑栽培的食用菌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由食用菌产业创业链参与单位平泉县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科技特派员食用菌产业创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运行》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同时入选国家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预备项目库,成为第二批星火计划重点项目。据了解,该县近几年来重点围绕食用菌等县域主导产业,以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为目标,引导科技特派员根据食用菌等产业实际在产业链的各个节点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带动企业、农户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以森源公司为牵头单位的食用菌产业创业链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食用菌产业创业链。2010年,该创业链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食用菌产业创业链配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科技部资金支持60万元,经过近两年来的实施,圆满完成预定目标,2011年带动全县食用菌栽培达到了2.64亿(盘)袋,比2010年净增5000万盘(袋),工厂化日产能力达到30吨。

 

2009年,姚安县瑞峰烟叶烘烤合作社大胆探索,通过对双孢茹、茶树茹、金针茹等几种食用菌进行考察后,选择了对烤房结构不影响,与烟叶烘烤没有冲突的双孢茹在烤房内试种20平方米,在试种成功后,2010年合作社又进一步扩大试种规模,在200座烤房内种植双孢菇4000平方米,并与玉溪的经销商签订了收购合同,经销商以5元/公斤的保护价进行收购,保障了销路。在姚安县栋川镇田坝心瑞峰烟叶烘烤专业合作社的烤房内,邱波向我们介绍:“在烤房里种植双孢菇要比在大棚里种植的成本低四分之一左右,烤房有保湿、恒温的特性,方便管理,今年我在200座烤房内种植的双孢茹,预计可实现经济收入16万元左右,明年我还将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提高烤房使用效率。通过开展种植食用菌,不仅可以提高业主的经济效益,而且使烤房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种植食用菌的营养土在食用菌结束后还可以用作烤烟大田营养土,切实提高了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与漳州市农业局、漳州市科能集团联手打造的农业无线传感网系统正式上线,为漳州南靖的杏鲍菇种植大户们送去了熟谙物联网技术的种植能手。该项目日前被列入2011年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并取得了专项扶持资金。
    
近日,漳州南靖县嘉蕈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里,王健兴打开了电脑,三个菇房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就清楚地显示了出来。不用下菇房,我就可以通过电脑控制菇房中的各种生产条件,还可以把数据上传到市农业局的食用菌数据库,和平均数据比对后进行调整,他说,就像是菇房里出现了一个"种植保姆",以后还可以通过手机监察、控制菇房,就算不在基地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嘉蕈公司有80多个菇房,每天生产2-3吨的杏鲍菇。王健兴介绍说:杏鲍菇属于中低温结实性菌类,对温湿度有较严格的要求,以前,工人们要24小时不间断地在每个菇房来回巡查,凭经验调整,需要的人力比较多,也不能确保温湿度适宜。
    
今年初,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和漳州科能电器有限公司、漳州市农业局合作,打造农业无线传感网系统 嘉蕈公司幸运地成为南靖县的试点之一。公司作为试点的三个菇房中装上了科能电器开发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传感节点负责采集、存储所在地点的各种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数据,通过移动公司提供的无线网络输入电脑,并上传到农业局打造的数据库。
    
从此,坐在办公室里,王健兴就能在电脑上一目了然地看到菇房内不同区域的设施环境参数,观察到菌菇的长势;通过电脑设定环境数据,当菇房条件超过设定值的时候,收到自动警报;通过电脑监控,还可以控制菇房的冷冻压缩机等设备,实施远程反向控制,大大减少了管理菇房的人力。
    “
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发出具备监测和控制功能的手机终端,真正实现移动远程控制。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漳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到。届时,凭借一部手机就能实时接收相关种植数据,并能依托手机发送指令引导种植生产,实现遥控通风、灌溉和微喷等技术。
    
漳州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传感器上传的数据为数据库提供基础参数,供农业专家总结、分析,帮助更多农户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对于大棚菌类、花卉、茶叶等海西特色种植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很有意义。
    “
以往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生产的环境参数检测分析主要是依靠人工经验,缺乏系统的科学检测方法。王健兴介绍说,现在有了什么疑问,可以立刻到农业传感网中搜索,也可以咨询专家,如同有了网上的私人顾问,希望数据库能加快完善,方便更多农户。
    
据漳州市农业局介绍,漳州作为食用菌类生产基地拥有近百家加工企业,仅南靖县就有9家杏鲍菇生产企业。食用菌生产企业是农业传感网的首批试商用目标群体,下阶段,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还将针对农作物相应的环境和生长信息,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农业商业信息推送为主的新型增值业务,不断扩大数据库覆盖范围,实现在水果、食用菌、蔬菜、花卉、水产品、饮料、香料、禽畜等漳州1440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化推广。

 

20106月,北京市农科院植保环保所新获得两项食用菌发明专利,即:“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及其选育方法”和“子实体呈细棍棒状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及其选育方法”。在 “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的专利中,选取杏鲍菇11号菌株和杏鲍菇13号菌株作为亲本进行单孢杂交,选育出子实体呈保龄球形的杏鲍菇新菌株,该菌株产量高、菌肉厚、菌柄较短,属于高产优质新菌株;在“子实体呈细棍棒状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及其选育方法”的专利中,选取杏鲍菇9号菌株和杏鲍菇11号菌株作为亲本进行单孢杂交,选育出子实体呈细棍棒状的杏鲍菇新菌株,该菌株非常适合超市小包装销售。杏鲍菇两个杂交新菌株在房山、通州、顺义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日前获悉,首创纯洁有机保健食品雪杉耳的古田县雪杉耳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姚锡耀今年在广西和古田创办了食用菌有机栽培基地和无公害栽培基地,利用自己发明的两节式营养罐生产的雪杉耳供不应求,销售额超过了2300万元。 姚锡耀2002年开始研究雪杉耳,2004年正式投产,同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独特之处是以OPP营养罐为载体,培养基连同看得见雪白鲜活洁净的子实体,整罐进入超市货架出售,并打入酒楼与餐馆的橱窗,让顾客现点现取。由于完全处在洁净的环境中生长,达到无公害有机食品的要求。姚锡耀雪杉耳的研究获得成功后,专家认为这是食用菌有机工厂化栽培的一项发明,是中国食用菌栽培技术上的一项新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