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趣,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香茗室 2014-05-12

语文

激趣,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谈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内容摘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就从激主动学习之趣、激自主学习之趣、激合作学习之趣、激探究学习之趣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激趣的重要性。激趣,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激趣  主动参与   有效教学

 

如何使学生学得快乐?如何使学生学得有趣?如何使学生热爱语文?这是每一个语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被动参与,这是有效教学能否实现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面,我就从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四个发面来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之趣:

一、激主动学习之趣

新课改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克服传统教学主体颠倒,以讲代学的严重缺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不是体现教师教的过程,而是实现学生学的过程。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再是学生配合老师的程度,而是应该看教师是否创设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是否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是否引发学生产生了问题和困惑。

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

1938年的一天,陶行知先生在武汉演讲时,变魔术般地从皮包里抓出了一只大公鸡,再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使劲按住鸡头,逼它吃米。谁知,公鸡只是一味地扑腾着翅膀,碰也不碰。陶先生又掰开公鸡的嘴,硬把米塞进去,可公鸡挣扎着仍是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后,那只公鸡竟抖了抖羽毛,张望一番,便从容地吃起米来。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是否做过类似的事呢?

鸡不吃米硬掰嘴,牛不喝水强按头。有时好心会办坏事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容器,所以我们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展现语文学习的魅力,使学生品味主动学习的喜悦。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

“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因此,教师的授课语言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并且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热情的赞扬、挑战性的问题、多媒体的运用等;授课时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一定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

“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激自主学习之趣

石鸿波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疑难问题解答》中对自主学习的目标定义为: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全班学生群体的,……通过相应学习活动,既达到教师规定的对群体的要求,也实现自身的个性发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自我学习,还是课堂的学习活动,要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独特和长处,激发继续学习、发展和探究的热情。比如,作业的布置巩固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作业的布置怎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要求?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快的进步?因此,作业的布置训练应该具有技巧性,层次性,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到自主学习后的快感,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乐趣。

要做到作业布置训练的层次性,就必须要做到“少而精”和“厚而实”,避免出现“5×15的现象。所说的“5×15的现象,就是我们布置了许多作业却不如布置少量的作业的效果,就是追求“事半功倍”而避免“事倍功半”的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围绕同一层次、同一类型做5个题目,其实效果远远小于让学生做一道题,老师指导学生从5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自主学习。

就某个知识点给学生练习巩固时,常常就这个知识点设计一些由简到难,由单一到多元的阶梯式作业,把一个题目设计成多个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让学生去重点解决,而不是布置几个或者更多的类似性习题。

如此这样,老师不再布置若干“多而全”的作业巩固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不再疲于应付,而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了。根据个人的层次不同,他们可以自主的学习,自主的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从而大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乐趣,实现更有效的学习。

三、激合作学习之趣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尤其要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关系,变小心维护师道尊严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学习型课堂就要求学生将自己上升为学习的主人,不仅要求老师建立合作者的关系,更应注意和其他同学合作者的关系,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及智力互激互促,以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他人合作交流,贡献分享,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互助、分享的过程。语文的教与学是一种游戏,是人本之间的游戏,是情感交流和审美情操相互熏陶的游戏。我们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这里说的“游戏”,就是趣味性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成语接龙、模拟法庭、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形式多样的小组学习活动;比如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去当小演员,去感悟和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积极地在自身的体悟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架设起感应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交流。愉悦的情感体验犹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这样的土地中,才会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心灵中下自信和激情的种子,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争鸣与尊重”并存,它会无限激发学生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因此,通过多样化的任务情境的设置,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团结和谐提高,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激探究学习之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新课改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

我们知道,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载体,好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争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甚至会生成新的有深度的探究问题。探究最好是老师从一个能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或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开始精心设计。对于探究,要少些老师说教的痕迹,多些学生自我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情上的升华,多些学生“知识生成”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呢?

首先,教师要采用创新形式,避免一些“形式主义”和“思维定式”。比如,老师在上课一开始时就出示课题,简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这是很多老师习惯的做法,那这样的结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框定了,使问题变得毫无意义。实际上,可以慢慢的导入,激趣,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从多角度去分析、讨论。这样才使问题变得有意义,才能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次,我们的教学应该是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合作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最有价值的收获是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这样的能力的提升,会诱使他不断地去主动探究新的问题。爱思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这样反复不断的良性循环(问题——合作——探究——新的问题——再合作——再探究……),会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增强,也就是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具备了探究的能力,最终实现了有效学习。

最后,教师的身份定位要处理好。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知道,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生成和思维优化的过程。比如对于探究问题的最初设置,教师要考虑好难度、有无探究性、有无趣味性,在整个探究的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好;探究学习一般会分为这样三步骤:探究什么、探究为什么、探究怎么办。假如一位学生探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探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还不知道“探究什么”、“探究为什么”的情况下,直接“探究怎么办”,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积极地启迪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要他们讲究探究的方法;如果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较强,产生了新的老师都没有预料的新问题,老师此时更多的应当充当探究合作者的角色。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新形式、设置有趣味的探究问题、以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定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强烈欲望与兴奋情绪,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惊奇和震动,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交叉中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研简报》朱锡民 2009年第8

2、《云南教育 继续教育》2005年第26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4、《有效教学方法》鲍里奇

5、《教育,诗意地栖居》朱华忠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