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恩里

 中思网祥哥 2014-05-12
广州街区史话—谢恩里

广州解放南路附近有一条谢恩里的地名平南王尚可喜率军攻破广州后,清军大开杀戒,屠城七日,数万人为之丧生的惨剧,史家称之为“庚寅之劫”,就与这一场劫难有关。“谢恩里”地名的背后,有多少清初平民惨遭屠戮的悲惨往事。据《广州城坊志》记载,1650年初,平南王尚可喜率军南下,准备攻打广州。清军在北城外扎下大营,连绵十里,兵力雄厚。当时南明小朝廷驻守广州的巡抚杜永和下令死守,东、西、北三面城门紧闭,南门连通海运,以接济粮草。杜永和严令男女老幼不得出城。城外清军的炮声隆隆,城内民生困苦,将士夜不解甲,双方对峙了8个月,尚可喜也没找到攻城良策。可惜堡垒从内部被攻破了,而且起因极端无厘头。农历十月初十是南明永历皇帝的生日,文武官员在五层楼饮宴庆贺,杜永和一时失言,将守护西门外城的主将范承恩讥为“草包”,范承恩恼羞成怒,宴席一散,即献出外城,归降清军,同时帮助清军占据内外城之间的炮台,清军进而连连发炮,猛攻内城。农历十月十二,广州城陷,尚可喜痛恨广州久攻不破,纵容手下大开杀戒,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血腥的报复。清军进城当夜,约有数千百姓避入六脉渠中逃命,不料天降大雨,洪水暴发,逃难者悉数溺毙,第二天渠上浮尸累累。清军随后连杀七天,无数百姓做了刀下鬼,有目击者留下一首诗:“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七日之后,尚可喜命令清军封刀。造了这么多孽之后,这群虎狼之师犹不满足,他们下令城内幸免于难的男女老幼,在谢恩里一带齐齐跪下,谢其不杀之恩。这便是“谢恩里”地名之由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