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绿霉菌

 老刻刀 2014-05-12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绿霉菌

别名

木霉俗称绿霉。属于真菌门,

概述

主要危害香菇、黑木耳、银耳、蘑菇等。

绿霉(木霉)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敌,主要发生在没有发菌的菌块上和未经彻底消毒的材料、未及时清除的死菇上,酸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孳生绿霉菌。其孢子在空气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惨重损失。

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不仅危害菌丝体生长阶段,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个别品种如草菇的菌种在完成发菌后亦可发生该种杂菌,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少地区的银耳、香菇,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病害症状

木霉的主要生物特征为其菌丝成熟期很短,往往在一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然后即生出绿色霉层,即其孢子层。当基料被侵染后,菌丝阶段不易察觉,直到出现霉层时才能引起注意;起初只是点状或斑块状,当条件合适或食用菌菌丝不很健壮时,很快发展为片状,直至污染整个菌袋或料床,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菇棚内短时间即可成一片绿色,其孢子飞扬,周边棚墙上也将附着大量木霉孢子,给以后的生产留下严重隐患。

分类属性

 

 

发病原因

木霉主要生存在朽木、枯枝落叶、土壤、有机肥、植物残体上和空气中。许多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菇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木霉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较大,木霉孢子在15-30`C下萌发率较高,菌丝体在4-42`C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在25-30`C生长最快。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相对湿度低于85%较难萌发。因此,在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和培养料呈偏酸性时,很容易滋生木霉。木霉侵染寄主后,与寄主争夺养分和空间,同时还分泌毒素杀伤、杀死寄主,把寄主的菌丝缠绕、切断。

防治措施

10种方法及时进行防治处理。

降低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量,并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防止霉菌孢子飞扬传播。

先用3%的来苏儿溶液或3%的甲醛溶液室内喷熏,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霉菌处。

在霉菌处撒上高锰酸钾颗粒后,喷水于霉菌外围。

取生石灰9份、多菌灵1份与适量水混合洗刷霉菌处。

5%的石灰水浸泡霉菌,待霉菌消失后排除石灰水,补上新料。

1:200克霉灵溶液注射料袋内的绿霉或洗刷床面绿霉。

1:800苯菌灵溶液喷洒料袋霉菌处。

在霉菌处涂刷95%的酒精或煤油,点火烧掉,然后挖除,填补新料。

3%的来苏儿溶液喷洒霉菌处,洗擦工具后将霉菌挖掉,每挖1次将工具洗擦1次,挖除后填补培养料和菌种。此法可彻底根治晚期霉菌。

生料栽培时,每100千克培养料中添加三王牌克霉灵100克,可彻底根除霉菌孳生。

 

 

初染病时,可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擦净料面。菌块上出现绿霉时,要及时用多菌灵800倍液擦洗

 

防治措施
   
1)制种或熟料栽培拌料时按比例加入11000倍疣霉净,并严格灭菌,以彻底杀死其孢子。

    2)科学调配基料组分,使营养全面、均衡,以保证食用菌菌丝的健康和抗性,可对霉菌形成拮抗或抑制。实践证明,生产中按比例加入天天菇耳壮即可。

    3)发酵栽培时,加入疣霉净后,基料仍要发酵均匀,尽可能多的杀死或

抑制其孢子。 

    4)接种操作要严格、规范,不使霉菌孢子落于料中。研究发现,接种时,

    开启食用菌接种净化机5min后再进行操作,生产效果与常规甲醛熏蒸相仿,并且,杜绝了甲醛对人体的刺激,避免了甲醛残留的可能。

    5)菌种或菌袋发菌以及出菇期间,每5天左右对菇棚空闲处喷洒30-50倍金星消毒液或11000倍疣霉净,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6)发现木霉后,及时用1500倍疣霉净喷洒或注射、涂抹污染区和菌袋,效果显著,污染严重的菌袋要及时作焚烧或深埋处理。}

备注

((2)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苯菌灵对料袋或料床霉菌处喷洒。((5)生料栽培时,在料中添加适量二氯异氰尿酸钠,可以根除霉菌。)

[食用菌木霉,又称绿霉。危害食用菌的绿霉主要有哈氏木霉、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

绿霉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它不仅在菌丝生长阶段产生危害,同时也会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能够寄生于几乎所有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上,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抵抗绿霉菌侵染的食用菌品种,木霉是食用菌栽培中最严重的一种杂菌,也是食用菌栽培的第一大病原菌。因而每年都有大量的培养料和菌丝以及食用菌子实体受到绿霉的侵害而报废。

绿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

在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均可感染绿霉,绿霉可寄生在各种大型真菌的菌丝和子实体上,尤其是生长衰弱、栽培后期的子实体以及菇床上遗留的残根更易染病。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木霉菌的生长。许多菌种厂在接种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接种室内绿霉孢子浓度高的情况下,菌袋或菌种瓶面上落入了绿霉孢子,其孢子就会迅速萌发、繁殖并将接种面覆盖,使食用菌菌丝失去培养基而停止生长,导致接种失败。在出菇期,菇体在不良环境下生长受阻,抗性降低,极易被绿霉侵染。

木耳耳片和耳根初受侵染,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体,几天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变成浅绿色至绿色粉状,蓬松,木耳生长受抑制而萎缩,或者腐生细菌参与而引起湿腐;采收后的耳根、分化期的原基及破伤的耳片都容易受到侵染。

受绿霉侵染的银耳耳片呈淡黄白色,失去光泽和固有的弹性,耳片表面长出白色绒状菌丝,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后,呈绿色、粉状;病子实体的耳片慢慢消解胶化而腐烂。

在草菇、蘑菇等的菇床上,绿霉病菌先从麦秸、稻草或棉籽壳等培养基质上生长,之后,蔓延到土表,起初为成片的白色丝状,几天后变为淡绿色至绿色。子实体形成后,整个生长期均可侵染,多从基部开始,使菇蕾萎缩、枯死;较大的子实体表现为水渍状,软腐。病部开始产生白色菌丝,此后转为绿色为此病的特征。

绿霉的主要生物特性为其菌丝成熟期很短,往往在一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然后即生成绿色霉层(绿霉孢子层),当基料被侵染后,在其菌丝阶段不易被人发觉,直到出现霉层时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起初只是点状或斑块状,当条件合适或食用菌的菌丝不是很健壮时,它就会很快发展为片状,直到污染整个菌袋或料床,这时菇农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菇棚内短时间即可成一片绿色,同时,其孢子到处飞扬,周边的菇棚、菇架以及菇房墙壁上都会附着大量的绿霉孢子,给以后的生产埋下严重隐患。其感染初期长出纤细的菌丝,较浓密,几天后菌落逐渐扩展。菌袋感染了木霉杂菌后2-4天,就能生长出大量白色菌丝,随后由于其产生了大量的分生孢子而逐渐呈现绿色。绿霉生长快,活力强,使食用菌菌丝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绿霉侵染菌袋后,严重时菌丝不能生长,子实体被绿霉菌丝包裹而变软,最后导致死亡,有些子实体受到绿霉侵染后,表面出现褐色斑点,不仅产量低下,而且品质低劣。

其对食用菌的危害方式有三种,一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生长空间;二是分泌出毒素杀伤、杀死食用菌子实体;三是绿霉菌丝与食用菌菌丝接触后,缠绕、切断食用菌的菌丝。

绿霉菌常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危害。主要是消毒不彻底、无菌操作不严格而造成的。,如果灭菌不彻底,引起菌袋内的绿霉菌分散出现,即同时出现在菌袋的各个部位;接种过程中由于接种室或接种箱灭菌不彻底,空气中带有绿霉菌的孢子,接种时落入袋内,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感染一般出现在菌袋口附近的表面;母种或原种本身带有绿霉菌或接种工具上带有绿霉菌而发生污染,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污染数量较多,绿霉一般都在接种点发生;菌袋,特别是质量低劣的食用菌袋,有破裂缝口或棉塞出现松动,使接种后的菌种在搬运排放过程或培养过程中侵入绿霉菌的孢子而发生污染,这种污染都发生在破裂缝口下面,有时在菌种袋上面哪怕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的孔洞绿霉的孢子就可侵入;灭菌后的菌袋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室内空气中有大量绿霉孢子沉降在菌袋的外表或袋口的棉塞上,接种时带入灭菌室或接种箱内而引起感染。

防治方法:

①    菌种生产要尽量避开闷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

②    种植前要对菇房、菇架用金星消毒液130-50倍或施耳康”1200倍水溶液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消毒处理,同时搞好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及时处理病菇、死菇和也污染的菌袋;

③    培养料灭菌时必须保证灭菌彻底,在100℃下,灭菌时间要保持12-13小时,并避免棉塞受潮,菌袋在搬运过程中要尽可能不损伤菌种袋;

④    拌料时按干料1000斤加入2瓶(每瓶200毫升)施耳康,或千分之一的金点二代克霉灵,或1200倍左右的浓度加入4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40%的霉得克500倍液,并严格消毒,以彻底杀死绿霉孢子;

⑤    科学调整培养料的配方,使其营养全面、均衡,以保证食用菌菌丝的健康、粗壮和抗性,生产中可按11000倍的比例加入天天菇耳壮,可对霉菌形成拮抗和抑制;同时配料时尽量不掺入白糖;培养料内的水分控制在60%—65%,过高水分极易引起木霉的繁殖;

⑥    彻底灭菌,灭菌过程中防止降温和灶内热循环不均匀现象。常压灭菌需100℃保持10小时以上,高压灭菌需121℃—126℃保持2.5小时以上;

⑦    密封冷却,及时接种,适当增加接种量,利用菌种优势覆盖料面,减少木霉侵染机会;

⑧    低温接种,恒温发菌。在高温期间,接种室安装空调降温和冷却菌袋,低温下接种能降低受伤后因呼吸作用而上升的袋内温度,减少因高温伤害菌丝的程度,提高菌丝成活率和发菌速度;恒温发菌可有效降低因温差引起空气流通而产生较多的杂菌;

⑨    发酵料栽培时,加入施耳康拌料王后,培养料仍要发酵均匀,尽可能多的杀死或抑制其孢子;

⑩    出菇期间要加强栽培场所的通风,并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菌种或菌袋发菌期以及出菇期每5天左右对菇棚空闲处喷洒30-50倍的金星消毒液或将施耳康涂膜剂1200倍喷洒,是目前对绿霉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菌袋出现绿霉后,要及时用1150倍的施耳康喷洒或注射或涂抹污染区或菌袋,效果显著,对污染严重的菌袋要及时作焚烧或深埋处理。]

{特征:绿色木霉分生孢子多为球形,孢壁具明显的小疣状突起,菌落外观呈深绿色或蓝绿色。

   发生规律:多年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再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发病率的高低与下列环境条件关系较大:

  温度:木霉孢子在1530℃下萌发率最高。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