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主要病害之木霉

 东营菌物科学 2022-11-19 发布于河北
图片

M

ushroom

食用菌主要

病害—木霉

//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运输、贮藏过程中,受病原生物的侵害,或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引起外部形态或内部构造、生理机能等发生异常的变化,严重时引起子实体或菌丝体的死亡,其结果使食用菌产量降低,品质变坏,甚至生产失败。按照食用菌是否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区分,食用菌病害分为两大类:即侵染性病害(病原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这期文章主要讲食用菌侵染性杂菌中的木霉菌。

木霉的症状

木霉是侵害培养基料最严重的竞争性杂菌。凡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料均适合木霉菌丝营养需求,一旦接种面上落入了木霉孢子,孢子即迅速萌发形成菌丝,木霉初期菌丝呈纤细、白色絮状,菌丝快速生长,2天后能产生绿色的分生孢子团,将料面覆盖,使食用菌失去营养而停止生长,菌袋报废。

图片

段木灵芝菌棒被绿霉侵染            绿霉污染金针菇菌袋

图片

绿霉污染蘑菇菇床               木霉与食用菌菌丝形成的

                                          拮抗线

病原

常见的种类有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木霉菌落生长初期为白色,致密,圆形,向四周扩展,菌落中央产生绿色孢子,最后整个菌落全部变成深绿或蓝绿色。菌丝白色,透明有隔,纤细。分生孢子单生或簇生,圆形,绿色,产孢瓶颈体端部尖削,微弯,尖端着生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球形至卵形。康氏木霉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个别短柱状,菌落外观浅绿、黄绿或绿色。

图片

绿霉孢子和孢子梗                     绿霉菌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木霉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通过气流、水滴、侵入寄主。木霉菌丝生长温度4~42℃,25~30℃生长速度最快;孢子萌发温度10~35℃,15~30℃萌发率最高,25~27℃菌落由白转绿只需要4~5昼夜,高湿环境对菌丝生长和萌发有利。在基质内水分达到65%和空气湿度达到70%以上,孢子能快速萌发和生长;菌丝生长PH值为3.5~5.8,在PH值4~5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较耐二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菇房内,菌丝能大量繁殖快速地侵染培养基、菌丝和菇体。

栽培多年的老菇房、带菌的工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可以多次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重复侵染更为频繁。

防控方法

1、清洁卫生减少病源。保持生产场地环境清洁干燥,无废弃和污染料堆。

2、减少破袋。购买特定厚度的袋子,且袋子面无微孔,底部缝接密封,装袋时应防止袋底摩擦造成破袋。

3、科学调制配方,防止营养过剩。配制培养料配方时,尽量不加入糖分,防止培养料酸化;平衡碳氮比,防止氮元超标。

4、菌袋灭菌彻底,防止留下空压死角。在灭菌过程中防止中途降温和灶内热循环不均匀现象;常压灭菌需要100℃保持10h以上,高压灭菌需125℃下保持2.5h以上,等温度降低,菌袋收缩后才能开门取出。

5、菌袋密封冷却,快速接种。出锅后的菌袋要及时在接种室接种,适当增加用种量,以菌种量多的优势减少木霉侵染的机会。

6、保持菌种的纯净度和生命力。具有纯净和适龄的菌种和具旺盛活力的菌种是减少杂菌源和减低木霉的侵染的基础保证。

7、确保接种室清洁无菌。接种环境高度清洁,在接种前用菇友牌优氯净消毒粉对接种室进行烟熏消毒30~40分钟后再进行接种,有效杀灭接种室内的杂菌,防止杂菌污染。

8、发菌期勤检查,及时检出污染袋。发菌期间多次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检出,以降低重复污染的机会。

9、出菇期干湿交替,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较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湿度大和不通风的环境下出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