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老刻刀 2014-05-12

食用菌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07-5-30 8:47:47

 

 

  食用菌和其它植物一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当生态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其所需的最低要求时,就会发生代谢性的障碍而使菇类畸变,这属于生理性病害。在菌丝体阶段表现为菌丝萎缩或徒长,在子实体阶段则表现畸形。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食用菌除了受病原体的侵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外,同时还会遇到某些不良的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生长发育的生理性障碍,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及其品质下降,即所谓生理性病害,如菌丝徒长、畸形菇、硬开伞、死菇等。

食用菌对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如不良的环境生活条件(如温、湿、气等不协调),使食用菌生长发育出现生理障碍,产生各种异常现象甚至死亡。现将常遇到的一些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  
    1
、菌丝徒长。 常在覆土后,发生绒毛菌丝持续不断在土表生长而不形成菇蕾,严重时菌丝浓密成团,结成菌块,推迟出菇,降低产量,这在平菇和香菇中常见。  
   
致病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当,菇房通风透气不良,栽培料面和覆土湿度大,适于菌丝生长而不利于子实体形成,有时与菌种本身有关。  
   
防治措施:在覆土调水后或香菇菌丝愈合期,要加强菇房通风,增加透气性,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同时降低菇房温度,抑制菌丝生长,促进子实体形成。如表面已形成菌块,可用刀划破菌块,
喷重水,大通风,仍能形成子实体。  

蘑菇、香菇、平菇等栽培时均有发生。在菇房(或菇床)湿度过大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菌丝在覆土表面或培养料面生长过旺,形成一层致密的不透水的菌被,推迟出菇或者出菇稀少,造成减产。菌丝徒长除了与上述环境条件有关外,还与菌种有关。有在原种的分离过程中,气生菌丝挑取过多,常常使母种和栽培种产生结块现象,出现菌丝徒长。

2、菌丝萎缩。蘑菇栽培中,有时在发菌或出菇阶段出现菌丝发黄、发黑、萎缩甚至死亡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料害:多出现在播种之后3-5天。建堆时化肥添加过迟,培养料含氨量过高导致"氨中毒"而死亡。堆料配制时 C/N不适,发酵时间过长,培养料过于腐熟,产生酸化,则会造成培养料内菌丝萎缩成细线状;水害:覆土层喷水过急,水分渗漏入料层,造成培养料过湿而缺氧,致使菌萎缩;气害:高温湿条件下,菌丝新陈代谢加快,造成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丝易发黄死亡。
    2
、子实体畸形(畸形菇)。 主要发生在平菇、香菇、灵芝等,发生时子实体形状不规则,盖小柄大,歪斜等,子实体不分化,菌盖形不成,严重时只形成一个不分化的组织块。  
   
病因
机械损伤,粗土颗粒过大,出菇部位过低,与木框发生挤压、碰撞等;栽培室内光线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栽培环境过于密闭,尤其冬季只注意室内保温措施,忽视了随着子实体发育菇体需氧量倍增的习性,另外过于追求栽培数量,忽视栽培数量与空间比例的关系,造成栽培场过分拥挤,栽培层架中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另外像病毒危害、药害及物理化学诱变剂作用,也可形成畸形菇。  
   
防治措施:减少机械创伤,加强通风透光,防止病毒感染,正确使用有关药剂,避免药害影响,恰当选用诱变剂,筛选遗传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蘑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子实体,或者形成未分化的组织块。如栽培平菇时,常常出现由无数原基堆集成花菜状子实体,直径由几厘米到20厘米以上,菌柄不分化或极少分化,无菌盖。原基发生后的畸形菇,则是由异常分化的菌柄组成珊瑚状子实体,菌盖无或者极小。蘑菇、香菇常出现菌柄肥大,盖小肉薄,或者无菌褶的高脚菇等畸形菇。 
   
造成食用菌形成畸形菇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供氧不足;或覆土颗粒过大,出菇部位低;或光照不足;或温度偏高,或用药不当而引起药害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
、死菇现象。 在出茹期间并无病虫危害,而从幼小的菌蕾到大小不等的子实体发生变黄、萎缩、停止生长而死亡。  
   
病因:
气温过高或过低,不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喷水重,菇房通风不良,加上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过多,造成菇蕾或小菇闷死;出菇过密,在生长过程中,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或因采菇时受到震动、损伤,也会使小菇死亡;喷药次数过多、用药过量,会使基原渗透压升高或菇体中毒,从而发生药害而死菇。预防时要针对以上原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  

在蘑菇、香菇、草菇、平菇、金针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中,均有死菇现象发生。尤其是头两潮菇出菇期间,小菇往往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前期产量。造成死菇的原因,三是出菇时喷水过多,且对菇体直接喷水,导致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
    4
、水锈斑。子实体在菇房通风差,湿度大(95%)时,菌盖表面常有积水的情况下或覆土中带有铁锈,都会使菌盖表面产生锈斑,形似细菌斑点病,影响食用菌质量和产量。但水锈斑只限于菌盖表皮,不深入肉内,如加强通风,及时蒸发掉菇体表面的水滴,不用带铁锈的覆土,即可防止其发生。  

多见于蘑菇。菇房通风不良,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时,菇盖上常有积水,或覆土粒上有锈斑,都会使蘑菇菌盖表面产生铁锈色斑点,影响菇体外观。避免使用带铁锈色的覆土,加强通风排湿,及时蒸发菌盖表面的水滴,可防止蘑菇水锈斑的发生。
    5
、薄皮早开伞。在平菇旺产期(
在蘑菇出菇旺季),由于出菇过密,温度偏高(18℃以上),菇房内二氧化碳过高,很容易出现柄细长、盖瘦薄、早开伞的子实体,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应及早预防。菌丝不要吊得太高,出菇部位掌握好(宜将出菇部位控制在细土缝和粗细土粒之间),防止出菇过密,不喷潮头水,不出潮头菇。适当降低菇房温度,可减少薄皮早开伞的发生。另外,还有硬开伞只在秋季低温突临时易发生。  

5、空心菇。当气温高于18,水分供应不足,湿度低于90%时,菌柄中易产生空心现象,如果气温过低,菇生长缓慢,在菇床面停留时间过长,也会产生空心菇。为了防止空心菇发生,在蘑菇盛产期应注意加大喷水量和提高菇房内的温度。

空根白心     蘑菇旺产期如果温度偏高(18度以上)菇房相对湿度太低,加上土面喷水偏少,土层较干,蘑菇菇柄容易产生白心。在切削过程中,或加工泡水阶段,有时白心部分收缩或脱落,形成菌柄中空的蘑菇,严重影响蘑菇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止空根白心蘑菇的产生,可在夜间或者早晚通风,适当降低菇房温度,同时向菇房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喷水力求轻重结合,尽量使粗土和细土都保持湿润。

6、硬开伞 
   
当温度低于18度,且温差变化达到10度左右时,蘑菇的幼嫩子实体往往出现提早开伞(硬开伞)现象。在突然降温,菇房空气湿度偏低的情况下,蘑菇硬开伞现象尤甚,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在低温来临之前,做好菇房保温工作;减小室内温差,同时增加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可防止或减少蘑菇硬开伞。

3、玫冠病 
   
主要出现在蘑菇上。病菇菌盖边缘上积,在菌盖上表面形成菌褶;有时则在菌盖上形成菌管、菌褶分辨不清的瘤状物。玫冠病往往在最早的几潮菇发生较多。 
   
玫冠病主要是化学药品污染所致,如矿物油、杂酚油、酚类化合物,或杀菌剂农药使用过量等产生,在以上方面操作注意即可。
   
因此,在食用菌栽培中,要协调好温、湿、气等因素,给食用菌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其健壮生长,就能避免上述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食用菌生理性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静岩    文章来源:吉林省洮南市农业局    点击数:267    更新时间:2010-7-21

    食用菌生理性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除了受病原物的侵染,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外,同时还会遇到某些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生长发育的生理性障碍,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即所谓生理性病害,如菌丝徒长、畸形菇、硬开伞、死菇等。   
   
一、菌丝徒长   
   
(一)病害产生原因:   
   
我市的蘑菇、平菇栽培中均有菌丝徒长的发生。在菇房(床)湿度过大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菌丝在覆土表面或培养料面生长过旺,形成一层致密的不透水的菌被,推迟出菇或出菇稀少,造成减产。这种病害除了与上述环境条件有关外,还与菌种有关。在原种的扩繁过程中,气生菌丝挑取过多,常使母种和栽培种产生结块现象,出现菌丝徒长。   
   
(二)防治措施   
   
在栽培蘑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菌丝徒长的现象,就应立即加强菇房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少细土表面湿度,并适当降低菇房温度,抵制菌丝徒长,促进出菇。若土面已出现菌被,可将菌膜划破,然后喷重水,大通风,仍可出菇。   
   
二、畸形菇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蘑菇、平菇袋料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形状不规则的子实体,或者形成未分化的组织块。常常出现由无数原基堆集成的花菜状子实体,菌柄不分化或极少分化,无菌盖。原基发生后的畸形菇,则是由异常分化的菌柄组成珊瑚状子实体,菌盖无或者极小。食用菌常出现菌柄肥大,盖小肉薄,或者无菌褶的高脚菇等畸形菇。   
   
(二)防治措施   
   
造成食用菌形成畸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供氧不足,应及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覆细土颗粒,其实出菇部位适中;加强光照;降低湿度偏;注意用药,以免引起药害。   
   
三、薄皮早开伞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在蘑菇出菇旺季,由于出菇过密,温度偏高(18以上),很容易产生薄皮早开伞现象,影响蘑菇质量。   
   
(二)防治措施       
   
在栽培中,菌丝不要调得过高,宜将出菇部位控制在细土缝和粗细土粒之间;防止出菇过密,适当降低菇房温度,可减少薄皮早开伞现象。   
   
四、空根白心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蘑菇旺产期如果温度偏高(18以上),菇房相对湿度太低,加上土面喷水偏少,土层较干,蘑菇菌柄容易产生白心。在切削过程中,或加工泡水阶段,有时白心部分收缩或脱落,形成菌柄中空的蘑菇,严重影响质量。   
   
(二)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空根白心蘑菇的产生,可在夜间或早晚通风,适当降低温度,同时向菇房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喷水力求轻重结合,尽量使粗土细土都保持湿润。   
   
五、硬开伞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不温度低于18,且温差变化10左右时,蘑菇的幼嫩子实体往往出现提早开伞(硬开伞)现象。在突然降瘟,菇房空气湿度偏低的情况下,蘑菇硬开伞现象尤甚,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   
   
(二)防治措施   
   
在低温来临之前,做好菇房保温工作,减少室内温差,同时增加菇房内空气相对温度,可防止或减少蘑菇硬开伞。   
   
六、死菇   
   
(一)病害产生的原因   
   
在多种食用菌的栽培中,均有死菇现象发生。尤其是头两潮菇出菇期间,小菇往往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前期产量。   
   
(二)防治措施   
    1
、出菇过密过挤,营养供应不足。   
    2
、高温高湿,菇房或菇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累积过量,致使小菇闷死。   
    3
、出菇时喷水过多,且对菇体直接喷水,导致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   
    4
、用药过量,产生药害,伤害了小菇。  

 

 

食用菌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作者:赵东方    文章来源:赵县农牧局    点击数:259    更新时间:2011-6-30

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较为敏感,常因不良的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出现各种异常症状,导致产量和品质的降低。
一、菌丝徒长:环境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不能满足生殖生长要求时,菌丝体迟迟不结子实体,浓密的菌丝成团结块,出菇迟或不出菇,严重影响产量。
1
、菌丝徒长的原因: 在母种分离过程中,气生菌丝挑的过多,并接种在含水量过高的原种或栽培种瓶内,菌丝生长过浓密。用这种菌丝栽培时,易发生菌丝徒长现象。
管理不当。菇房通风少,培养料表面湿度大,不适于子实体的形成。
菌丝愈后阶段,当表面菌丝已发白并有黄色水珠产生时如不及时换气降温,料面上会形成白色浓厚的菌被。
蘑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杂菌及防治。
1
、胡桃肉状菌,是蘑菇覆土上长的杂菌,培养料发酸、发黑、1发粘、不长菇,具有较浓漂白粉味道。主要是由于菇房和培养料不透气,而后遇高温、高湿而爆发,或是培养料堆制过熟、粪肥过多、含N偏高。防治胡桃肉状菌的方法主要应加强菇房通风透气,对覆土材料严格消毒,培养料堆制采用二次发酵。
2
、蘑菇粉孢霉,发生在蘑菇栽培中、后期覆土层中,初期菌丝短而细,菌丝旺盛,似棉絮状,后期菌丝萎缩,呈灰白色,最后产生橘红色的菌丝,致使出菇稀少或不出菇。防治方法可采用0.1%甲基托布津喷洒,往返三遍,5天后可再用800倍多菌灵液再喷一次。
3
、石膏霉(白色石膏霉和褐色石膏霉),感染石膏霉后,培养料发黑,产生恶臭,菌丝受抑制,一旦发生会使蘑菇产生绝收。主要原因是在建堆时加入了过多的石膏或石灰,发酵不良引起,可采用过磷酸钙溶液喷酒,降低PH值,也可用500倍多菌灵或1:7醋酸或5%石炭酸溶液喷雾,控制其发展,不影响出菇。
4
、鬼伞:培养料不新鲜,高温、高湿、培养料中存有游离氨、粪肥未转化,鬼伞便会大量发生。防治:培养料使用前在烈热下爆晒1-2天,用l-2%的石灰水浸泡,同时增加接种量,鬼伞发生时应及时摘除鬼伞,并可采用明矾水中和培养料中的氨。
2
、防治方法
移接母种时,挑选半基内半气生菌丝混合接种。
加强菇房通风换气,降低CO2浓度及空气湿度。
降低培养湿度及料面湿度,以抑制菌丝生长,促进子实体形成。
若菇床已形成菌被,应及时用刀破坏徒长菌丝,喷重水加大通风量。
二、畸形菇
在子实体形成期遇不良环境条件,子实体易出现盖小柄长、菌盖锯缺、子实体不开伞等畸形,导致质量降低。
1
、造成子实体畸形的原因
菇房内光线不足或CO2浓度过高,会造成食用菌盖小、柄长。
土粒过大,土质过硬、出菇部位过低、机械损伤等,易造成畸形菇产生。
出菇期由于药害或物理化学诱变剂的作用,导致菌褶退化,菌盖锯缺等。
2
、防治方法
合理安排栽种时期,避开高温季节下出菇。
调节适宜温度,适量喷水,以免出菇过密。
慎用农药,注意农药种类、次数、时间和用药量,以防杀药菇蕾。

3.畸形菇病
 
  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倘若遇到不良环境和条件,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畸形。主要特点为: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这种现象平菇和风毛菇多发在头茬菇之后,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其主要病因是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
 
  长柄菇主要发生在侧耳属的子实体形成期间,子实体呈珊瑚状或菌盖极小,而菌柄根部粗大。其主要原因是光线不足、通气不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成分太少。子实体倒斜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朝有光的一面倾斜,其原因是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的趋光性,主要是菇房中的光线不均匀造成的。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菌丝萎缩,有时甚至死亡的现象,主要是菌种不健壮,接到新的培养料上不吃料;或者培养料含水量不适宜,过干或过湿;再有料内温度过高,造成烧菌,或者培养料内通气情况不好,还可能是培养料中的酸碱度不适宜。
 
  其防治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工艺都必须科学地严格按要求进行,以避免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后果,致使生产失败。

 

畸形菇的成因及防治

作者:亿昌菌业日期:2011213 13:47

  

  畸形菇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生产上常见的主要有:“地雷菇”、“空心菇”、“大屁股菇”、“早熟菇”。
  

  

  “地雷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覆土材料过粗,土质偏硬,覆土较厚,覆土层表层含水较少,而其下部及基料的温湿条件又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故易在料表或覆土层中下层分化形成子实体,然后钻出土面。解决办法:选取优质腐殖土,最好使用草炭土,即使在一般耕地取土且挖取20厘米以下的生土也不要紧,可按比例掺入一定量的腐熟牛粪或麦糠、稻壳等;在取土、晒土及处理过程中,应予过筛,使土粒大多保持与小麦粒大小,最大的可有玉米粒的1/2左右,并伴有部分土粉;覆土不必过厚,一般3厘米左右即可,有条件的可先覆一层厚11.5厘米的粗土,后覆细土,并注意使其保持均匀相应的含水率。
  

  

  “空心菇”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覆土层含水不足,或基料含水偏低,使菇体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发生空心菇的主要原因。除解决覆土层含水问题外,适当的棚湿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一般可调控在8590%的范围内,过高过低均不利。
  

  

  “大屁股菇”形成的原因是棚温骤升骤降,温差幅度大,或受冷、热空气袭击,菌盖菌柄生长不平衡;或因棚湿过低,而覆土层含水适宜等原因,均可发生大屁股菇。此外,某些化学药物也可导致该种畸形菇的发生。
  

  

  “早熟菇”的发生原因主要有菇蕾过密、营养不良,使幼菇过早老化开伞;棚温偏高使幼菇早熟;湿度偏低亦可引起菇体早熟。
  

  

  此外,某些药物、油类物质及气体如农村常用的柴油、食用菌上常用的敌敌畏、加温火炉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还可导致其他若干种畸形菇发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以免生产受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