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海拾贝:疼痛治疗的新技术

 昵称535749 2014-05-12
2014-05-12 00:03:06

    临床医学研究疼痛,最终目的是为了治疗并根除疼痛。目前,临床已掌握了绝大部分疼痛的治疗方法。有些疼痛不需要特殊治疗,如轻微的磕碰、韧带拉伤等导致的疼痛,只需静养即可,医学术语叫制动;大部分伤害感受性疼痛只需去除病因,疼痛就可逐渐消失,如骨折复位、控制炎症等;而有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绝大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病因复杂,则需要采取积极治疗。
    植入可编程吗啡泵——持续释放药物
    对那些晚期癌痛或神经丛损伤后遗留的疼痛,临床医生可以在病人的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植入可编程吗啡泵(IDDS),以很小的剂量持续释放药物,既解决了以往口服吗啡效果不理想、毒副作用大和成瘾的问题,也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微血管减压技术——剥离“责任”血管
    三叉神经痛病人是由于三叉神经根部存在小脑上动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所致,临床医生只要采取微创技术把压迫、刺激神经的“责任”血管从中分开,面部疼痛就会消失。该技术还可以用来治疗顽固性舌咽神经痛、面部痛性抽搐等疾病。
    射频热凝技术——提高疼痛阈值
    对于那些神经源性疼痛、脊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可应用射频热凝技术,调控主导人体痛觉传导的神经纤维的阈值,在达到控制疼痛目的的同时,又可避免损伤运动、触觉等功能。幻肢痛即截肢后仍感觉到已失去的那部分肢体的顽固性疼痛,有60%~70%的患者在截肢后会出现幻肢痛。由于功能磁共振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临床可精确定位出患者已经不存在的那部分肢体在大脑皮层的投射位置,将疼痛控制器植入相应位置后,并通过调试已植入的疼痛控制器的参数,看是否会对患者的大脑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以达到安全高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这项技术还被广泛用于治疗脑中风后疼痛、丘脑痛、带状疱疹后疼痛等多种顽固性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