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话是“胡化汉语”吗?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

 行者无忌图书馆 2014-05-12

普通话是“胡化汉语”吗?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有着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其中方言就是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我们看疯狂的石头,觉得幽默有趣,这其中不能不说有着重庆话的巨大功劳,我们看武林外传被逗得前仰后合,又何尝不因为其中五花八门的各地方言呢?听到方言我们觉得亲切,觉得鲜活,觉得表现力十足。每当此时,我都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感到骄傲。

  可是,近来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论调,那就是“普通话是胡化汉语”,是“被蒙古和满清强奸过的汉语”,是“英语中称为满大人的语言”,与此同时,有人宣称“古汉语存活于南方方言中”,看到这些论调,我不得不承认和我内心的直觉有着巨大差异,甚至于和我一贯的想法相反。

  所以,本文就是想理性谈谈这个问题,正如题目所说,我们只要真相不要偏见!

  事实上,在很多北方人(南北方原则上按照长江划分)内心,都有着某种文化优越感,自然而然的认为北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切文化,语言,文字都应该以北方为标准,甚至有些人称南方人是“南蛮子”,或者笑南方方言是“鸟语”,这些言论无疑是错误的,而且会激起南方同胞的某种逆反心理。我想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攻击普通话是胡化汉语的言论。

  但是,普通话究竟是否胡化汉语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在我国有着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北方方言区,这其中包括几乎所有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多达7亿的人口。可以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势语言。在北方方言中,又细分为一些小的方言,但是这些小方言彼此的差异是很小的,基本的沟通没有问题,可以说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在北方方言区内进行交流是没有困难的,而且由于普通话本身就是北方方言,因此可以说所有北方方言区的人都可以用普通话,即使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如果说普通话是胡化汉语,那么所有和普通话非常类似的北方方言都不可避免成为胡化汉语,然而要“胡化”如此庞大的使用地区和使用人口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无论蒙古还是满清,其人口与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口相比都是微乎其微的。在今天这样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要推广普通话尚且非常困难,何况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数非常有限的少数民族,如何可能“胡化”整个北方方言呢?从逻辑上来说,这种假设完全不合理。做出这种假设是否是一种偏见呢?

  2,如果说北方方言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并没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南方方言的整体。因为,在我国的南方存在着众多完全无法沟通,彼此几乎没有多少共同点的方言。简单说就是,湖南人听不懂上海话,上海人听不懂广东话,广东人听不懂福建话而福建人又听不懂浙江话。不但如此,还有一个省内语言不通,一个城市语言不通,甚至相邻的两个村子语言不通的情况。这一点南方的同胞不能否认吧。那么如果说古汉语的直系继承者不是北方方言的话,那么同是古汉语继承者的南方方言何以十里不同音呢?如果说只有某一种南方方言是古汉语的直系继承者,那么应该是谁呢?江南人说是吴语,广东人说是粤语,福建人说是闽南语。可是,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古汉语,怎么直系继承者的影响力如此有限呢?而如果认为北方方言是古汉语的直系继承者,则完全没有这些问题,从直觉上说也是最合情合理的。

  3,有人认为普通话里有太多的儿化音,这就是胡语对汉语的影响。那么真是如此吗?其实,带有儿化音的是北京方言,而不是普通话,但不只北京方言,儿化音是普遍存在于整个北方方言中的,甚至在西南官话中也有保留,四川重庆一带的儿化音也是非常多的。可见儿化音本来就是古汉语的一部分。更有趣的是杭州话也是带有很多儿化音的。而其他地区吴语中是没有儿化音的。这是因为

  “在南宋以前,杭州城里的人口结构与江南其他地方差不多,都是由本地人与外来移民构成。由于外来移民一般不是很多,而且都是陆续迁入的,即使移民操不同的方言,对本地方言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东晋和南朝期间、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江南地区都有大批北方移民迁入,使江南的方言增加了不少北方话的成分,但杭州的移民状况与周围地区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所以对方言的影响也没有什么差异。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覆灭后,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一次次的移民浪潮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自绍兴元年(1131年)起,临安(今杭州)一直是南宋的“行在所”(临时首都),在此后的143年间都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因此,从北宋首都开封南迁的皇室和一部分皇族、文武官员、商人、士人、市民、士兵、僧尼大多集中在临安。由于这批移民的身分和地位特殊,数量较多,居住集中,定居在杭州后依然说开封话,所以在杭州城内形成了一个开封方言区。杭州还有来自北方其他地方的移民,他们原来的方言与杭州方言有很大不同,却与开封话接近,自然会选择向开封话靠拢。开封话成为朝廷官话,也成为杭州的强势语言。而杭州的土著为了与这批处于统治地位的开封人打交道,要做官,上学,经商,当仆佣,也只能学说开封话。久而久之,开封话成为杭州一带的方言,完全取代了原来的方言。当然,在此过程中,移民或多或少会受到本地方言的影响,新形成的“杭州开封话”与原来的开封话也会有些差异。

  北方移民也迁入江南其他城市如常州、苏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地。在这些地方,一方面移民人口未必能在当地人口中占多数,另一方面,移民并非来自同一地方,他们也操不同的方言,为了便于适应迁入地的生活,与其学其他移民的方言,还不如学本地话。所以其中即使有开封人,也不一定会导致别人学开封话。不同来源移民与土著往往处于势均力敌、此消彼长的态势,最终只能在多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方言。当然,占人口比例较高的群体,或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优势的群体,他们所操的方言往往会在新方言中留下较大影响。”

  以上材料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杭州由于成为了南宋的临时首都,因而比南方其他地方更多受到当时北方官话的影响,因此导致今天的杭州话带有和北方话一样的儿化音。这很好的证明了在宋朝北方话中就是带有儿化音的,因此不可能是受到蒙古和满清的影响。而这说明,至少在儿化音这点上,北方话和古汉语是一致的,但南方话则不同。

  4,关于“满大人”,英语中管普通话称为“mandarin”,读出来正和“满大人”一样,于是有人联想这不是正好证明普通话就是满洲话吗?其实这只是你的联想而已。英语何必不用满语来指代普通话,那样不比满大人跟更直接吗?就算英语用满语来指代普通话,就代表英国人正确吗?这些都是没根据的。更何况,mandarin也根本不是对中文的拟音,它源自拉丁语,指官僚,这里用来指中国的官话,而不是某些人胡乱联想的那样。

  5,事实上,我们如果抛弃偏见,就会发现无论吴语,粤语或是闽南语都不可能是古汉语。有人说这些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老的用法和发音,这一点我完全相信,但是,日语,朝鲜语中也保留了某些古老的用法和发音,这是否能证明日语和朝鲜语也成了古汉语呢?显然是荒谬的。只能说它们受到了古汉语的影响。而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吴语,粤语和闽南语都和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有相关性。无论发音还是某些用法都类似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甚至是东南亚国家语言。这证明南方方言应该是受到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古代汉语共同影响而形成的。这也是有根据的。下面我们以吴语为例来论述:

  吴语有着黏着语的特点,而这和汉语孤立语的特点是不同的,反而接近阿尔特语系,事实上,正有人论证吴语在久远的古代应该是源自阿尔特语系,后来受到汉语的巨大影响。那么吴语源自阿尔特语系的证据是什么呢?就是一些最底层的基本词汇有着阿尔泰语系的特点,比如,鄂温克语言和吴方言中“现在”的表示都是“艾些”,现在这个词在汉语中从来没有和艾些对应的表达方式,吴语这个基本的词汇显然不来自汉语。这代表着早期的吴语可能是不同于汉语的其他语言。类似的还有,在表示“全部”意思的时候,苏州话中的“夯波浪当”竟然和蒙古语中的发音几乎一模一样,苏州话中表达“热”的意义,可以叫“奥造”,而在日语中表达“热”竟然也有相似的读音,“快”在苏州方言中更为原始更为纯净的一种读法为:”骇赛”,描述“死”的意思的时候,吴语中有一种被戏谑化的读法叫“榻浪”,这个意思的读法在蒙古语、维吾尔语等阿尔泰语系语言中竟然普遍存在。(音)。通东话把滚动叫pho,壮侗语族的拉珈语叫phou。

  可见,吴语很难说是古汉语的直系继承者,而像是古汉语和某种语言相互影响融合而来,当然,汉语最终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底层还保有一些原始痕迹。类似的情况在粤语和闽南语中更明显。

  而北方有很多土话,可能有千奇百怪的表达方式,但是总可以追究到某个汉字的本意上,而没有这种完全找不到汉字对应意义的表达方式。比如某北方土语称一起为“相个”,其实就是“相跟”称半天为“半晌”,等等都是和汉字对应的。

  6,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一些普通话和南方方言的对比。

  “你在哪里啊?”(自然表达的上海话:侬拉拉哈里答?)

  “我在火车上。”(自然表达的上海话:吾么拉拉火车高头哇。)

  粤语

  佢(qu)他或她(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乜(mie)什么(你讲乜啊?)

  嘅(ge)的(喱个系我嘅女朋友.)

  嬲(niao)生气(我好嬲你!)

  系(xi)是(你真系个好人嘞!)

  咁(han)如此,这样(咁都得?)

  哋(die)相当馀国语中的"们"字用法(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唔(en)不是(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国:现在很晚了,明天见吧

  粤:依家好夜了,听日见了

  国:麻烦你,付款结帐

  粤:唔该埋单

  国:你有没有吃饭啊?

  粤:你食咗饭未呀?

  国:谁和我聊天?

  粤:边个同我倾诉?(打字)

  粤:bingetongwokingai

  闽南语

  a.伊共我骂。a’.他骂我。

  b.伊有共我讲。b’他告诉我了。

  c.你比我卡好额。c’.你比我有钱。

  d.伊走并我卡紧。d’.他跑得比我快。

  我无法从这些南方方言中看到古汉语的影子。

  7,其实古汉语究竟是什么样子,大家难道不知道吗?古汉语的读音我们无法准确掌握,但是有很多古汉语的文字记录啊。我也想引用一些来。从古至今吧,正好可以看看古汉语的发展。

  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易水歌/史记

  风萧萧兮

  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

  不复还;

  探虎穴兮

  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

  成白虹。

  登台赋/汉赋

  从明后之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见天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殿

  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川之长流兮,

  望众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功怛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呈。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虽桓文

  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

  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关山月/唐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声声慢/宋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寿阳曲潇湘夜雨/元曲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红楼梦/明小说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老残游记/清小说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挈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来明时,看海中出日。习以为常,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不知不觉,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来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你想,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应用呢?

  以上一直从诗经到明清小说,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是一个有文言逐步向白话过度的过程。汉语一直是连续而自然的发展。并且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我国文学作品一直是由北方方言创作的。特别是从宋词开始,和今日的白话文已经没有多大差别。这难道还不证明北方方言就是古汉语的直系继承者吗?所谓北方方言是胡化汉语的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

  7,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不断发展进步中的,汉语也不例外,今天我国的任何一种方言都不是古汉语,同时都和古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为某种语言就是古汉语,或者某种语言就是胡化汉语显然是缺乏理性态度的。而从日本韩国去找古汉语的证据更是舍本逐末。最接近古汉语的,不是日语不是朝鲜语而是汉语。当然现代汉语肯定不同于古汉语,如果一种语言一成不变那才是可怕的。但是变化不等于胡化或者异化,而只是正常的发展进步。通过以上文学作品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语言实在不断完善中的。而更明显的就是,从古至今北方方言都无疑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灿烂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用北方方言所创作。今天,为了全国人民更好的沟通了解,推行普通话也是无可厚非的。普通话不是胡化汉语,而是古汉语的直系继承者,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通用语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是无可厚非的选择。

  总之,保护我国语言资源的丰富多彩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各种方言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攻击普通话乃至整个北方方言的言论却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无视事实的。我如此长篇大论也正是希望这种荒谬的言论可以由此瓦解。普通话不是胡化汉语,北方方言不是胡化汉语,而是古汉语优秀的继承者,是中国语言的骄傲和代表。抛弃偏见,接受真相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文/吕志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