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归纳汇总

 紫曦唯幂1 2014-05-12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归纳汇总

在初中学物理的同学肯定知道有浮力这一公式。是阿基米德原理,而在整个中学这一章节的知识点非常重要,关系到后面的学习,这里重庆家教网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总结。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一汇总进行复习或者是预习,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不信? 不信看了才晓得。

定义: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1、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浮力的大小由液体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两个因素决定。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及物体的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V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当液体密度ρ液一定时,V排越大,浮力也越大。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ρ气gV排。

  2、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有两种:

  (1)受力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F>G物,物体上浮;

  F

  F=G物,物体悬浮;

  (2)密度比较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只要比较物体的密度ρ物和液体的密度ρ液的大小,就可以判断物体的浮沉。

  ρ液>ρ物,物体上浮;

  ρ液<</FONT>ρ物,物体下沉;

  ρ液=ρ物,物体悬浮;

  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如空心球,求出物体的平均密度,也可以用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3、正确理解漂浮条件:漂浮问题是浮力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是理解物体的漂浮条件F=G物。

  (1)因为F=ρ液gV排,G=ρ物gV物,又因为F=G(漂浮条件),所以,ρ液gV=ρ物gV物,由物体漂浮时V排ρ物,即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将浮在液面上。此时,V=V+V露。

  (2)根据漂浮条件F=G物,得:ρ液gV=ρ物gV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ρ物、V物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液体的密度ρ液成反比。ρ液越大,V排反而越小。

  4、计算浮力的方法一般归纳为以下四种: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形状规则的物体。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G排液=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已知ρ液和V排。

  (3)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浮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这三个力平衡:即F=G-F

  (4)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G物,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的浮力。

  运用上述方法求浮力时,要明确它们的适用范围,弄清已知条件,不可乱套公式。

  5、浮力 综合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判断它所处的状态。

  当物体浸没时,V=V物,

  当物体漂浮时,V+V=V物,

   看了这些公式以及方法过后,你还没懂吗?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列方程式,代入公式,数值,然后进行计算,就这么简单的操作步骤,还有画图,不过这个得根据你对学科的了解来了。希望通过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