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立秋饮食小贴士 适宜:玉米、胡萝卜、南瓜、薏米、冬瓜、蚕豆、苋菜、空心菜、土豆、海带、马齿苋 如果想知道你体内的环境是怎样的,就看这会儿的天气好了,内外环境一样,并不是内外平衡,而是内外交蒸。而从中医学角度来讲,湿和热都是导致人体发病的六邪之一,《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湿热之气进入人体最易出现脾气被困的病症。湿热体质饮食中应该注意健脾祛湿,清热解毒。 玉米: 补中健脾,除湿利水。胡萝卜: 下气补中,补肝益肺,健脾利湿。南瓜: 补脾利水,解毒杀虫。薏米: 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冬瓜: 利水消痰,清热解毒。蚕豆: 清热利湿,健脾涩精。苋菜: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空心菜(蕹菜): 清热解毒,利湿止血。土豆:和胃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宽肠通便。海带: 清热利水,破积软坚。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散血消肿,凉血止血。 少吃:煮饼、硬面条、猪肉、西瓜、香瓜、油腻、葱、姜、蒜、韭、椒 《月令》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勿多食猪肉,损人神气。《法天生意》说“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因为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就太阳能量来说,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加了,这个时候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 ,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另外,传统意义上贴秋膘就不太适用于保养脾胃的养生习惯,还是要少吃一些大鱼大肉,休息脾胃。《素问 脏器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泄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热食物。 忌吃:肺、莼、雁、菱角、生蜜、新姜、油炸、烈酒、烧烤 避免冰冻、油炸、烈性酒、烧烤食物,或伤害脾胃,或生湿化热。明代李莚《医学入门》中对于从内引起的湿邪伤人,早有论述,说:生、冷、酒、面四样东西会引起滞脾生湿,郁热多,肚腹肿胀。《金匮要略》三秋不可食肺。以免肺阳偏亢,损伤肺阴,导致寒咳。《白云忌》七月勿食莼,上有蠲虫,害人。勿食韭损目。孙真人:勿食雁,伤人。勿多食菱肉,动气。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勿食猪肺,勿多食新姜。 湿热体质立秋运动小贴士:运动祛湿 以热除热的排湿方法,莫过于加强耐热锻炼,快步走、游泳、瑜伽、慢跑这四种运动可以帮助你提高体温调节功能,使热适应能力增强,早起或者晚上都可。实在不愿意运动的,有一条经络可以帮助清热排毒,膀胱经,可以用敲打的方法来疏通膀胱经,操作到位会感到非常疼,每日敲打10~15分钟。还要特别关照一下,胃经上的丰隆穴,对祛除湿气有特效。 湿热体质立秋起居小贴士:身干气爽 长夏郁热,湿热体质首要任务,是要避免受到外界湿邪、热邪的侵扰。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1.使用空调除湿档,保证通风。2.午睡,减少午间外出。3. 热毛巾擦身。4、洗热水澡。如果已经因为湿热引起发疹,瘙痒则不要用热水冲洗。5、热水洗脚:会带来凉意和舒适。6、喝热茶。7.不穿紧身衣。8.避免山泽熏气。9.避免冒雨行湿。10.避免汗透内衣,要带着干燥衣物随时更换。 湿热体质立秋情绪小贴士:冲动是魔鬼 湿热体质往往性格急躁,感情冲动,发生情绪中暑。所谓智者的养生指导,必定是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以适应寒暑,调节喜怒的情绪而能安然处世,能调节阴阳而使刚柔相济,这样就可以不受内外邪气的侵袭,不衰老而且健康。 湿热体质立秋茶饮小贴士 藕汁或藕粉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藕“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颂莲藕道:“盖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先将莲藕洗刷干净,放在开水中烫几分钟后取出。然后把它切成薄片,放入果汁机中加冷开水打汁、过滤去渣。最后加上少量冰糖,或者用杏仁霜调服 。懒得做的买藕粉冲调也可。 如果你是湿热和阳虚兼有的体质 秋为五行中的金,随着立秋的开始,湿热之气将逐渐减少,阳气开始收敛,所以湿热兼阳虚的重点也要放在阳气的养护上。南瓜、薏米、红豆、土豆都可以常吃,即不伤阳气,也祛湿气。运动对湿热兼阳虚来说也额外重要,运动能生阳,还能排汗祛湿,趁着还在伏天,让体内的吹空调、喝冷饮产生的湿寒冷气排除来,否则秋冬季就会因此而怕冷生病。 如果你是湿热和痰湿兼有的体质 最值得改变的就是狼吞虎咽的习惯,否则伤脾生湿。主食以米和豆为主,面食生湿要少吃。运动也很重要,保证每天即使15分钟的散步,让身体微微出汗,就会觉得精神许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