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安汉代王陵:千年古墓群“危机四伏”现状堪忧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4-05-14

三星庙墩旁的违章建筑

  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队在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发现并列两座西汉大墓。经文物部门对该区域进行科学调查,确定其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墓葬区,简称“六安汉代王陵墓地”。该墓群位于我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和先生店乡境内,面积15平方公里,区内大小墓葬近50座。从墓葬分布和地形看,可分为南北两个小区。南区墓多为单冢,少数为双冢。北区约有30余座墓,其中在宁西铁路以北的核心区域有4座巨大的南北向并列双连冢墓葬,被俗称为“八大墩”。

  日前,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千年古墓群如今却“危机四伏”:盗墓案件频繁发生;盗墓手段多样、陵区面积大环境复杂、人员紧张、资金不足等导致守护工作困难重重。

  1 原址保护 合武高铁为此南移

  2007年8月,王陵墓地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经多方磋商,六安王汉墓实行原址保护,合武高速铁路工程还为此向南改道108米;2013年5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将列入“十二五”时期全国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

  据六安王陵管理所所长徐明飞介绍,虽然双墩一号墓在唐代就曾被盗掘,但墓室周围仍清理出大量遗物。完美精湛的“黄肠题凑”王室墓制构造,出土的漆木器、玉器、金银箔、玛瑙等仍让人们感受了2000多年前汉家王朝的辉煌和荣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葬俗、葬制、工艺美术、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经勘探,在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周边,还有3对封土巨大、左右并列的连体双墩,大致可以判断是其他3任六安王与王后的墓,分别为三星庙墩、高大墩和马大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徐明飞说,双墩一号墓的发掘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盗墓团伙的觊觎,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和这些盗墓团伙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2 斗智斗勇 “猫”和“鼠”数次交手

  据徐明飞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1年成立了六安王陵管理所,并外聘当地村民组成了巡查队,主要负责王陵的保护与管理。“由于我在明他在暗,这些年来几乎每天我们都在和盗墓贼们斗智斗勇,但依然无法预料那些黑手何时再会伸进来。”徐明飞坦言,保护王陵须全身心投入,稍有不慎,即会让盗墓者得手,造成文物流失。几年来,死看硬守式的防范有时让他感到十分疲惫。但他们深知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责任重大,丝毫不能懈怠。

  徐明飞告诉记者,就在最近的5月2日下午2到3点钟左右,有2个嫌疑人偷偷的跑上了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的高大墩上,幸好被在此上坟的村民撞见。眼见行迹败露,2人迅速钻进周围树林,逃之夭夭。而在此前1个月,一伙不明身份的人于深夜也悄悄的进入高大墩,停留大概1个小时左右,被村民发现后匆忙逃离,后来巡查队员在附近草丛中发现部分遗失的作案工具。

  “如果说最近两次是有惊无险的话,那去年10月的经历,则让我们心惊肉跳。”徐明飞说,2013年国庆期间,有村民向他们举报,最近在来到高大墩附近垂钓的人多了来,而且很多是新面孔,这引起了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通过走访很快锁定几名江西九江籍人员有重大嫌疑,并进行持续性的动态跟踪。

  10月底,该团伙分乘两辆车从九江来到六安作案,他们之前已在一座古墓上打了一个探洞。10月29日晚,这伙嫌疑人前往古墓进行踩点后返回旅馆,这让文物和公安部门抓住了战机。次日凌晨1时许,公安部门分别在六安城东开发区3家小旅馆内,将9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擒获。民警随后从车辆后备厢里搜出不少作案工具,不仅包括洛阳铲、特制木板等传统盗墓工具,还有美国产的探测仪器,9名嫌疑人也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仅2013年后的一年多时间,就发生了5起盗墓嫌疑人在王陵区踩点、钻探、挖掘等盗墓现象,而且在‘10·29’案件成功告破后,依然还有犯罪嫌疑人经常‘光顾’王陵区。虽然这几起案件被及时发现制止,但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徐明飞说。

  3 现场探访 守护工作困难重重

  盗墓活动频繁,六安王陵区岌岌可危,那当前的守护工作该如何进行,又存在哪些难题?记者随同王陵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来到近期频繁被盗的几处陵墓,去往现场一探究竟。

  5月8日下午,记者首先来到了近期盗墓活动频繁发生的高大墩墓葬处。马文章是负责高大墩守护工作的巡查员之一,他指着大墩顶部一处草丛告诉记者,去年9月3日,他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棵大树底部的杂草下面有可疑痕迹,挖开后,竟然发现了一个盗洞。时隔一个月,在墩子顶部,又发现在一片干涸的树叶掩盖下面竟然有一个矿泉水瓶,拿掉瓶子还是个盗洞,像这样的盗洞墩上还有好几处。

  据马文章介绍,高大墩由于地势偏远,凌晨以前,日落以后,他们不敢过来。“因为这里地形复杂,树林里藏几个人根本看不出来。况且盗墓的一般携带刀具等危险物品,巡查员为了安全也会带一把铁锹或者一根钢筋,如果正面相遇肯定会发生冲突。”这让马文章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个别巡查队员还因此提出了辞职请求。“为了让巡查员们安心,市文物管理局通过争取财政资金最近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份人身意外险,但是这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徐明飞说。

  位于金安区先生店乡钱圩村的三星庙墩,情况也较为复杂。记者发现,在距离墩体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废弃的养殖场。据王陵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向上级单位提交报告,希望能够将这个违章建筑拆除。可是,至今没有结果。“这个违章建筑有可能成为盗墓的藏身和实施盗墓用电的地方。”这是让管理人员最为担心的地方。就在去年6月份,三星庙墩发生过一起盗墓案件,通过现场取证,盗墓嫌疑人盗墓用电就来源于此养殖场,幸好被及时发现。

  徐明飞认为,仅靠死看硬守,很难解除王陵潜在危机。徐明飞分析,目前危及王陵区安全的主要有这个方面:一是陵区面积大、墩子多、目标分散,加之墩子及附近环境十分复杂、道路难行,给巡查和抓捕行动带来严重不便,反而为作案者藏身和逃跑创造了机会。二是资金投入有限、人员紧张,王陵管理所仅有3名工作人员和8名巡查队员,每人每天平均巡查7个墩子。同时,一些基本建设对陵区文物安全也造成一些破坏。

  他建议,在王陵区总体规划没有批准之前,如果投入一定的资金,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将王陵区一些较大较偏远的墩子的土地统一征迁,砍掉墓区周围的杂草树木、拆除非法建筑,植上草皮、建上围墙,配备更强的安防力量等。

  4 历史学者 文物破坏损失难估

  而面对如今古墓群安全形势严峻的现状,历史学者姚治中认为,文物是不可复制的,一旦遭到破坏,损失将不可估量。

  “以刘庆墓为代表的汉墓群集中体现了汉文化形成时期的许多代表性的特点,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认识西汉以及当时皖西社会的生动而具体的材料;它体现了皖西在汉文化形成时期的特点以及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双墩汉墓群在已知汉墓群中规格最高的,他们构成了一座地下的汉代都市,是汉文化形成时期一些重要元素的历史积淀。这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也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姚治中分析道。

  徐明飞告诉记者,自一号汉墓发掘以来,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一号汉墓本体及王陵区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成立了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领导小组和王陵管理所,强化管理力量,编制《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配合省考古队对一号汉墓及出土的“黄肠题凑”采取保护措施,并实施“黄肠题凑”地下室工程。

  “日前,在国家文物局发文中特批准同意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编制立项。这将是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推动六安汉代王陵墓地整体建设的重要转折点。”不过徐明飞认为,王陵区是大型古墓葬群,大遗址保护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多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记者 张少尉 汪娟 田凯平)

返回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