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林式悲剧发生的5种原因

 東泰山人 2014-05-15

宋林式悲剧发生的5种原因

2014-05-14 | 作者:难民甲 | 编辑:萧伟潮


 
宋林在2004年出任华润总裁,其时华润的总资产为1012亿元、经营利润为45亿元,到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133 7亿元和563亿元,增幅均超过十倍。年仅50岁的宋林,管理万亿人民币资产和十一家上市公司,在当今全球职业经理人中实属罕见。 然而,宋林今后或会沦为牢中之囚,这无疑是中国又一个国企高管的悲剧结局。那么,除却 个人操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致这种悲剧发生? 
1、 国企高管身份复杂 难逃利益纠缠  
 
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国企高管同样显得特殊。"商人+党员+官员"的" 三位一体",令宋林们的身份变得非常模糊,在转型未尚完成的中国,国企高管“三位一体”的身份,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为他们成为商业风云人物提供更高的可能性。但正因为这种复杂的身份,令国企高官难逃与利益集团纠缠不清。
2、国企高薪遭舆论诟病 高管心理失衡 
 
近年来,由于国内社会各阶层收入失衡 ,国企高薪处在风口浪尖,饱受舆论诟 病,国企降薪呼声愈高。而相对于国外 企业高管薪酬,不少国企高管认为,他 们的薪酬并不高。 去年,猎头公司Pedersen & Partners进行了一项全球性调查,对象为17个国家330家企业的1,700名高管2012年的薪酬 。调查显示,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大型企业高管的总薪酬非常相近。他们包括 短期奖金在内的年薪总额通常介于130 万欧元到140万欧元之间。除了现金报 酬,美国的高管还享有长期奖励,大部分是股票期权,平均价值为393,100欧元 。而欧洲的高管享有的股票期权平均价值仅为76,500欧元。
 
目前,西方国家高 层管理人员的平均薪酬增幅为4%-5%。 虽然国资委所谓“限薪令”并无实质性成效,但面对国内外迥然不同的境遇,国企高官们的心理难免失衡。

Page-1 ↑

3、国企高管的商业才能客观评价 
 
近年来, 随着国家资本集团的畸形壮大,民营企业家与国企经理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彼此互不服气。很多人认为,国企经营者的成功俱得益于政府庇护,“在所有的球员中,他的父亲是教练,他的哥哥是裁判”。于是,一方面国有企业所实现的业务增长并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很多人认为,国有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必要的,国企获得的成功越大,对 民营企业的压抑就越大。另一方面,国企经理人的收入与他的商业成功几乎没有对价关系,如宋林没有一分钱的股份 ,也不享受分红激励,更谈不上“金色降落伞”,甚至他的职务能否保住,都需要某些灰色的权贵保护。 
4、国企高管怀疑自身职业价值 
 
一位央企领导人曾对我自嘲是“三无人士 ”无存在感,无论企业管理得多优秀,都得不到民众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无兑现感,无论经营业绩有多出色,都与自己的收入不匹配,与同资本等级的民营企业家相比更是判若云泥,无安全感, 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实名举报”,坐车、 吃饭、旅行、收受礼物、与异性合影, 凡此等等都可能被“一票击杀”。国企当家人的此种“三无情绪”非常普遍,且有弥漫之势。 宋林式悲剧以及“三无情绪”的产生,其背后凸显出来的,其实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迄今仍未破题的重大命题:如何 看待以及实施国有经济改革。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

Page-2 ↑

5、国企改革实践陷入停滞
 
 1979年5月,国务院宣布,首都钢铁公 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 家大型国企率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 ,从此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序幕,然而, 其后的改革实践并不顺利,甚至多次陷 入歧路和陷阱,现今形成的国企格局仍 然广被病垢。 在不久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企改革被列为核心目标之一,可是一些基本的改革理念及路径仍然是非常的模糊, 比如,国有经济存在的伦理性和必要性解释,国有资本的管理模式,国有资产的处置模式,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模式 ,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模式,以及对国有企业经理人阶层的奖惩制度等等,无一条有明确的改革诠释和预期设计。
 
宋林们的悲剧,归根结底是制度缺陷所致。国企像一个娇生惯养的宠儿,缺乏免疫力之下,其体的内寄生虫难免蠢蠢欲动。制度的创新若无破局,宋林式人物势将层出不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