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为流传的往往不是史实——赵氏孤儿的真相

 乌丸西 2014-05-15
 
 
这先要从晋文公姬重耳说起。晋国西边有个蛮族叫犬戎,重耳曾流亡犬戎十九年。在此期间,重耳身边有几个忠实的追随者,其中有一人名叫赵衰。重耳很看重赵衰的才能,对其十分友好,并分别娶一对犬戎的姐妹叔隗、季隗为妻。赵衰的妻子叔隗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盾。
后来,晋文公在追随者们的随同下回国当上国君之后,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赵衰以示笼络,即赵姬。赵姬为赵衰生下了三个儿子,赵同、赵括和赵婴齐。后来犬戎把季隗送来晋国,因此赵姬就也让赵衰把仍留在犬戎的叔隗和赵盾一起接来。起初赵衰没敢同意,赵姬说:“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得志了却忘记旧恩,拿什么指使别人?一定要接来!)于是赵衰才敢答应。根据当时的宗法制度,国君的女儿要立为正室夫人,正室夫人的儿子就是嫡子,应该继承赵家的族权和军权。由于赵盾的才能超过了公主所生的三个儿子,以致于在立继承人的问题上,连公主都表态支持立赵盾,于是赵盾以庶子(也就是非正室夫人的孩子)的身份当上族长掌握大权。
此时因功勋卓著而被重用的大臣,除了赵氏,还有狐氏。狐射姑任中军主帅,赵盾任副帅。而主管官员任命的阳处父曾是赵衰的下属,就对晋侯说:“赵盾能。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赵盾有才能。用才能更高的人对国家有利,应该提拔。)于是就让赵盾替代了孤射姑。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名姬欢)患病,召太傅阳处父、上卿赵盾及诸臣,在榻前托孤太子夷皋,群臣再拜受命。
襄公薨后,群臣认为太子幼小,不如换立个年长的国君。赵盾说:“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立襄公的同母弟弟公子雍吧,年长且善良,当初晋文公就喜欢他;而且他正在秦国做官,关系很好。拥善良者稳固,事年长者和顺,立喜爱者孝敬,结旧好者安全。现在由于国家多难,因此应当立个长君。有以上四个条件,困难一定会缓解的。)
狐射姑提议立公子乐,赵盾以其母班位低贱的理由否决(公子乐的母亲辰嬴班次为九,公子雍的母亲杜祁的班次为四)。狐射姑就生气地暗中仍然派人到陈国迎接公子乐,准备争位。有人报知赵盾,赵盾就派门客公孙杵臼率家丁埋伏在半路,刺杀了公子乐。
狐射姑闻知大怒,认为都是当初阳处父造成的,就派人刺杀了阳处父,自己逃奔到犬戎的潞国。赵盾派大夫臾骈送归狐射姑的家属。臾骈原先与狐射姑有私怨,手下打算尽杀狐氏家人以报复,臾骈说:“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不行。我听说《前志》上有这样的话:“与敌人的恩怨,和后代无关”,这是忠诚之道。赵盾对贾季即狐射姑有礼,如果我却因为受到宠信而报自己的私怨,恐怕不可以吧!借助别人的宠信而去报复,这不是勇敢;消减怨气而增加仇恨,这不是明智;以私害公,这不是忠诚。舍弃了这三条,用什么去事奉上级?)亲自护送狐家家属到边境。
潞国的相国酆舒曾问狐射姑“赵衰和赵盾谁更贤良?”狐射姑回答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赵衰好比是冬天的太阳般可爱;赵盾好比是夏天的太阳般可畏。)
再说襄公夫人穆嬴自从送葬归朝之后,每日早晨都抱着太子夷皋,到朝堂大哭,对诸大夫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嫡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先君有什么罪?这孩子又有什么罪?你们舍弃嫡长子不立,而要到国外另找君主,要怎么处理这孩子!)散朝后,就到赵盾家,以头磕地说:“先君奉此子也而嘱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先君临终时,把这孩子托付给您,说:“如果这孩子有才能,就拜托您辅佐;如果无才,就请您好好教诲。”现在虽然先君不在了,但遗言还回响在耳边,你为什么要背约?)说完就号啕大哭。大家听了,都可怜穆嬴,而责备赵盾,认为迎立公子雍是失策。
赵盾万般无奈,只好背弃公子雍和秦国,改立太子夷皋为晋灵公。
后来晋灵公逐渐长大,行为不符合为君之道,他重重地收税用来彩画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而取乐。有一次,厨子没有把熊掌煮熟,灵公就杀死他,肢解后放在畚箕里,让宫女人用头顶着走过朝庭,被赵盾和士会发现了畚箕里死人的手,问明杀人的缘故,并多次向灵公进谏。晋灵公尽管口头上认错,但心里很讨厌,派刺客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清早潜入赵家,发现赵盾卧室门已经打开了,穿得整整齐齐,准备入朝。由于时间还早,赵盾正坐着打瞌睡。鉏麑于是退出来,叹气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人。刺杀百姓的主人,就是不忠;放弃国君的使命,就是不信。两件事情有了任何一件,都不如死了好。)就撞在槐树上死去了。晋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请赵盾喝酒,埋伏甲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随从提弥明觉察了异样,就在席间突然扶赵盾下殿逃跑。晋灵公急吹哨,唤出灵獒扑过来袭击,提弥明上前搏斗,把狗杀了。赵盾对灵公愤怒地大喊:“弃人用犬,虽猛何为。”(不用人而利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最终赵盾得以逃脱。
 
 
 
后来,赵盾的族人赵穿杀死了晋灵公,并到成周迎接公子黑臀立为国君。晋国史官董狐记载此事为“赵盾弑其君”,赵盾虽然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孔子评价此事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董狐算是个好史官,记载事实不隐讳;赵盾算是个好大臣,背受恶名也不妄为。只是可惜了,如果他逃亡到国外去,就可以免受恶名了。)
为了表示自贬,赵盾请求让赵括替代自己公族的地位,让出了族长的位置。不久,赵盾就死了。他的儿子赵朔娶了国君晋成公的女儿为妻。赵朔谥号赵庄子,公主便随夫名为赵庄姬。赵庄姬为赵朔生下一个儿子,名叫赵武。赵武生下不久,赵朔就死了。
后来,赵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婴齐私通,被赵朔的另两个叔叔赵同和赵括发现,于是按家法将赵婴齐放逐到齐国,而由于赵庄姬是国君的妹妹而免于惩罚。放逐前,赵婴齐曾对赵同、赵括说:“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有我在,所以栾氏不敢作乱。我逃亡,两位兄长恐怕就有忧患了。而且人各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赦免我又有什么坏处?)但两位兄长没有理会他。
过了两年,赵庄姬向晋景公(晋成公已死)报告说:“原(赵同)、屏(赵括)将为乱。”并以栾书、郤克两位大臣为人证。晋景公大怒,将赵同、赵括杀死,把赵家所有田产和奴仆赏给了大夫祁奚。赵庄姬和赵武从此寄养在公宫中。
有一天夜里,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厉鬼,披头散发,搥胸狂跳,大叫着“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已经得到上天的允许为子孙复仇了!)破门而入,直冲过来……晋景公惊醒后,忙叫来巫师桑田。桑田作法招魂,所表现的言语和动作与梦中丝毫不差,细问,原来是赵家祖先前来问罪。晋景公自此便病倒了,不久就在如厕时跌入粪坑而死。
等到新君继位,将军韩厥对晋侯说:“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赵衰有功勋,赵盾很忠诚,但如果他们却没有后代来继承,那么做好事的人就要害怕了。三代的贤明君王,都能够几百年保持上天的禄位。难道就没有邪恶的君王?这是靠着他祖先的贤明才得以免于亡国。《周书》说:'不敢欺侮鳏夫寡妇’,就是以此来发扬道德。)于是重新恢复了赵家的地位,让赵武继承族权,并归还了原先赏给祁奚的田产和奴仆。
 
 
这就是《左传》中记载的“赵氏孤儿”始末,不同于《史记》《东周列国志》中的描述,缺少了戏剧性,也没有程婴、屠岸贾等那些人物,但却增添了残酷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史学家作出这样的考证:
把继承权交给谁?——这是个十分关键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立贤不立不肖?……恐怕都不是那么简单。而几乎一切的血海深仇都源于对权力的争夺。狐氏的逃亡、晋灵公的继位、赵家的内乱,无不是根源于此。由于赵盾继承族权而引起的嫡庶之争,始终是赵家危机四伏的不稳定因素,那些理应继承族权而没有实现的族人(如赵同、赵括),一直在急渴渴等待着……赵朔的英年早逝给他们重新夺回族权带来了机会。这时,一个谁也没想到的、经验丰富的宫廷斗争高手出现了,并有力扭转了局面,这就是赵庄姬。她使用了一个很古怪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生活作风上的绯闻,逼走赵家现存的骨干之一赵婴齐,因为他十分骁勇,除掉了他,另外两个(赵同和赵括)就好办多了。而后,她又找了外援,那就是和赵朔关系很铁的栾书、郤克和韩厥。最终,她就名正言顺地把赵武推上了赵家当家的位子,获得了政治斗争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