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必须筑牢的护肾墙 近年来,肾内科的大夫们都格外强调控制血压,因为这不但可以显著延缓或减少肾损害的几率而且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专家建议,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人,一定要加强预防,守住饮食控制、定期检查、警惕信号、合理降压这四道“护肾墙”。 1、肾病检查 定期做一次尿检 初次发现高血压,必须做全面检查,尤其是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者,明确有没有肾损伤。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做尿检。若初次检查肾功能,发现肾小球滤过率没有异常,那一年做一次尿常规和微量白蛋白检测即可。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发生改变,就要根据情况,缩短检查频率,如早期可以半年查一次,进一步恶化就需3~6个月查一次,并定期到肾内科监测肾功能。 2、肾病饮食 多吃豆腐和鱼 盐摄入和血压密切相关。预防高血压肾病,限盐是重中之重,每日摄入量控制6克以下。此外,如果已经出现了肾损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蛋白质摄入。因为蛋白质摄入过高,会增加肾脏负担,进而加重肾脏损害;如果摄入不足,就会影响人体的营养供给。因此,患者应根据肾功能状况决定蛋白质摄入量:无明显肾功能损害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日50克左右;如果出现异常,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减少为每日20-40克。高血压肾病患者宜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鸡蛋、瘦肉、豆腐等豆制品。多吃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芹菜、西瓜等。此外,还应戒烟限酒。多饮酒会增加蛋白质的分解,增加血液中的尿素氮含量,酗酒使血肌酐升高必然增加肾脏负担。而经常吸烟的人,会增加肾血管的血粘度,降低血流量,加重肾脏的缺血缺氧。 3、肾病信号 警惕夜尿增多 长期高血压使肾小血管受损,造成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夜尿增多。而这是高血压肾病的重要信号。一旦患者起夜超过两三次,甚至达到五六次,就要赶紧去医院做尿检,往往能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异常,此时提示肾功能已轻微受损,需接受治疗。因此,高血压病人要多注意自己的小便,如出现尿中带血、泡沫多,小便次数多等异常时,需要格外警惕。 4、肾病治疗 血压再降低点 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和肾病的人,应选择那些既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肾脏的药物,如ACEI和ARB类降压药,减少蛋白尿,进而保护心脏。因为,临床研究证实,微量白蛋白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都成正比。高血压合并肾病的人,无论是肾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引起的肾病,降压压标准要更严格。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但如伴有肾脏病(包括糖尿病肾病),血压应再降得低些,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患者年纪较大,收缩压可以适当放宽些,保持在150毫米汞柱左右也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