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方治验录(邹趾痕)(7) PDF转Word文字

 johnney908 2014-05-15

提示:以下文字内容来自于PDF文件“圣方治验录(邹趾痕)(7)”,本站仅提供部分文字段落供大家阅读和了解PDF转换服务效果。如果您需要专业的PDF转换成Word扫描件转换成Word图片转换成Word服务,欢迎联系我们。仅需几元钱,在线立即为您完美转换!可免费查看转换效果呦…


半月后,吴君曰,昨日又吐血数口,但不多耳。愚曰, 此次所吐,当系脉管裂缝,粘合未密时,渗出之血,此血虽 少,但当吐出,此后脉管之裂缝密合,胸中不复有溢出之 血,不再吐矣。然仍当继续服药,以善其后。又两月后,发 现心痛,间日一发,发时痛尚微,渐加大痛,剧则胸痛彻 背,背痛彻胸。愚曰,此心痹也,病由忧思过度,愁怀久 郁,致令心血聚于心之包络,凝而为瘀,瘀聚而为痹,痹不 着心,而着于心之包络者,心不受邪,心包络代之受邪也, 搏之为状,为一*坚硬之核,大者如大指头,小者如小指头, 着于心包络之一部,气血不能渗入,故不痛,但觉心下隐隐 不快。今因脉管完整,营血流通,遂有新血浸入痹处,痹核 受新血之灌濡,硬核涨大,遂生痛苦。心俞在背,故心痛彻 背。方用乌头一钱,白胡椒二钱,干姜、赤石脂各一两,制 附片五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服一 丸,以知为度。知者效也,不痛也,止痛后,用当归四逆 汤,加红花、苏木以降疲血。
二年后诸病悉愈。(按三)
论曰,圣经无专论吐血致病之文,当于圣经全书中,各 处言血之文,触类而旁通之。盖人身之血,生于入胃之水 谷,水谷入胃,变化为血,行于经隧之内,环遍周身,以养 其生。《灵枢_营气篇》曰,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 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 营无已,终而复始。读此当知经隧即是经脉中空之隧道,血 行于经隧之内,营运不息,故称经隧中之血为营气。营气何 由而生?生于入胃之水谷。故曰,营气之道,纳谷为宝,盖 言食谷便为生,血之宝也。所生之血,借脾气之转输,乃传 之于肺脉血之四散者,由肺脉而流溢于冲任二脉之中,由冲 脉而布散于经脉之外其血之精专者,乃人于经隧之中,营运 周身,终而复始也。夫血行脉内,肺脉起于乳上之中府穴, 心脉起于腋下之极泉穴,心主脉起于腋下之天池穴,是三脉 皆起于膺胸胁肋之间,三脉之中,设有一脉管破裂,则营气 溢出,停留于膈膜之上,胸郭之内,变为瘀血。然而膈肓之 上,乃宗气之所游行,不容瘀血停留其间,故必排逐而出, 此吐血之所由作也。夫排逐而出者,乃脏腑自治之机能,胸 中宗气应办之职务也,俗医不知而止之,不亦谬乎!任营气 之渗入而不知防;置破裂之脉管而不知续,反汲汲乎于应吐 之疲血而止之,止之而增其病,此俗医之所以聩聩也。《金 匮要略·惊悸吐龜篇》第五节曰,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 沉弦者衄,脉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解曰, 面无色者,面白不泽,无血色也,观其面色而知其病脱血 也。脱血有三种,曰衄,曰下血,曰吐血。何以知为衄?曰 面白无寒热,脉沉弦者是也,无寒热,则邪不能从表出,脉 沉弦,则有从阴出阳之象,故知必衄。何以知为下血?曰 白无寒热,脉浮弱,手按之绝者是也。夫面白者脱血之 也,无寒热者,无达表之证也。脉浮弱手按之绝者,有下 之脉也,故知必下血。何以知为吐血?曰面白无寒热,烦 者是也。夫面白无寒热者,有脱血之色,无达表之证也。烦 咳者,血上犯欲吐之候也,经文不言止吐者,听其吐出也。
(按一)周镇按,脉管破裂,因燥脆折,医留瘀阻吐, 以致成癥,皆属颠扑不破之至理,疏方清心肺之热,滋脉管 之燥,敛脉管之裂,均属止当。
(按二)周镇按,因服止血药太多,瘀留结块一涌而上, 壅塞呼吸,医病两家,皆当深悉其弊,勿以止血为小效,终 至于沉痼。
(按三)周镇按,此时脉管破裂早敛,胸痹以温行宣阳 小丸,食后服一丸,暨痛止仍佐行疼,所以得生者,新血营 运不息,无一停蓄死血耳。
秦氏妇妊娠伤寒
秦氏妇,年三十四岁,怀妊七月,患伤寒病,头痛项 强,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寒战,无汗而喘,鼻鸣作 呕。俗医不知伤寒病之圣方治疗法,谓仲圣之方,妊妇不可 服,服之堕胎,当用王海藏φ妊娠伤寒法,既可却病,又可 保胎,斯为两全。病家惊为学识宏富,倾诚倚任,服俗医 方,病日加剧。俗医不知变通,死守王海藏之法,糊涂处 方,日趋沉重,至于昏愦不识人/谵语时作,手足躁扰,循 衣摸床,危险万状。病家始觉庸医之误,延愚往诊。
愚曰,王海藏之妊妇伤寒书,邪说书也,惑世诬民之书 也。无论有妊无妊,凡患伤寒病,皆当服仲圣之伤寒方,既 可使病速愈,又可保胎无恙。彼王海藏者,既不知医,敢于 造此妊妇伤寒一书,遗害万世。且夫医仁术也,仁术之医界 中,何贵有此不仁之邪术书哉?此病初起,本是太阳伤寒, 寒邪初人皮毛,头痛项强,身疼腰痛,无汗而喘,理合用仲
①王海藏,即王好古(1200 -1264),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 (今河北赵县人),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 十岁左右,后又师从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在张、李二家的影响下, 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阴气不 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一家之说。著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
液本草》等。
景麻黄汤,覆被发汗,汗出即愈,乃是最轻浅最易治愈之 病。殊不知俗医不知仲圣伤寒法,而用王海藏邪说,迎合富 贵之门,因循岩延,遂令轻病变为重病。今病巳濒危,命不 可知,尚可胎之可保?兹诊得脉弦而不涩,尚有一线生机。 仲圣经文云,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 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 生,涩者死。兹脉不涩不短,或可挽救。方用黄芩汤,加黄 连、麦冬、生梔子、连翘心,以泻心热,滋心燥,即以保安 心神,三日后,身微汗神识稍清,手足躁扰不作。愚曰,病 至于谵语不识人,循衣摸床,手足躁扰,可谓危险已极,不 敢言必可挽救。今幸得身微汗,神识稍清者,此乃津液绝而· 复回之效也。所谓尚有一线生机者,正指此耳。今乃可以通 大便矣,以大承气汤之,得大便畅下,胸膈宽舒,乃思食。 十日后,乃占勿药,胎乃无恙,妊满十月,居然生子。
周镇按,此证得之于脉不涩不短,仍是阳明腑证之实 证,故清热泻心滋燥,继通燥屎脱险,若南省弱妇,不能保 其不堕胎也。
李时若胸痹心痛
李时若者,四川绥定府人也,年四十八岁。患心气痛, 每痛必先身寒战,面色青,手足逆冷,痛作则以头抵地,闭 口咬牙,不敢息,历一小时之久,周身出汗,痛乃解,求愚 诊治。 ‘
愚曰,此疲血为痹,着于心包络之肌部,积年已久,痹 以久而结核,核以又久而益大益坚,已成痼疾,不可治矣。 时若自述年三十六岁时,患心痛,虽痛未若是之甚也,医用 肉桂、白胡椒、小茴香、制附片、干姜各一两,研为细末, 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极效。虽效隔一年必复发, 发则仍请前医用前方,每服十五丸乃效。以其方效,每发皆 用之每用一次,必加五丸乃效。四年后,痛渐勤,半年即 发,每服必三十丸,痛乃止。又四年每三月必一发,发则极 痛,前方桂香丸,已加至四十丸,近则每月必一发,发则痛 不欲生。

声明:本站仅提供非隐私性文档的部分章节的阅读,以便客户查看文件转换效果,不提供圣方治验录(邹趾痕)(7).pdf/.doc的下载或全文阅读!


请加客服QQ 8000040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