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史

 无恒567 2014-05-15

亚洲史

亚洲史,主要讲述了近现代以来亚洲各国的政治体制、革命运动、宗教发展等各方面的历史。另有同名书籍《亚洲史》。

1 一、《江华岛条约》与东北亚国际体系的变动

  亚洲史

  兵,并逐步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876年2月,日本以武力相威胁,在江华岛强迫朝鲜签订了《朝日修好条约》即《江华岛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锁国政策的崩溃,朝鲜的国门从此被打开。此后,朝鲜又与美、英、德、法、俄等列强陆续签订了修好条约。这些条约动摇了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和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从此,该地区动荡不定,战争频仍,最终使朝鲜沦为殖民地。这段历史成为学术界的重点研究课题。

2 二、近代日本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开始了“被动模仿”的工业化进程。过去学界对两国实现现代化的国内条件、国际背景、对异文化的适应等都有不少有价值的比较分析,然而有些分析过多地强调两国的差异。条件的差异带来结果的差异符合历史发展的一般

  般逻辑,但我们不能把差异和结果的逻辑关系笼统地上升为“社会发展规律”,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是描述历史而不是研究历史。今后的研究要从社会历史转型期条件的差异是否为路径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以及我们的前辈没有实现最优选择的原因、其历史教训和可供借鉴的经验等新视角进行深入开掘。

3 三、近代日本的民族主义问题

  过去,学界在谈及日本近代民族主义问题时,自然会把幕末“国体论”、明治“教育敕语”、昭和“国体本义”等联系起来,称之为国粹民族主义。近年,日本有些学者认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是欧化民族主义,欧化民族主义就是开发自由主义,而且与今天的新自由主义很相似。由于日本的民族主义问题与日本近代的社会变动和东亚的局势走向关系重大,而且一直影响到战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客观分析国粹民族主义和欧化民族主义的关系,准确把握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流变和正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正确解释近代日本社会和东亚国际局势的变动,也才能解释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期、高速成长期、泡沫崩溃期民族主义的不同形式和影响。

4 四、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

  抗日时期,金九在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任主席,在中国大力开展了有影响的抗日活动。返国后,金九坚决反对建立单独政府,为此,1948年4月,他赴平壤就建立统一政府问题同金日成会谈。1949年6月,金九被安斗熙暗杀,后来有资料证明此事与当时的韩国国防部和美国政府都有关联。由于背景复杂,直到现在韩国政府对暗杀金九的幕后真凶也没有一个公开的说法。金九晚年的活动和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5 五、朴正熙“开发独裁”体制

  1961年5月,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夺取韩国政权。上台后,朴正熙结束了混乱的社会秩序,建立了高效率的军人政权,并致力于经济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汉江奇迹”。朴正熙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的统一,被称为“开发独裁”体制。这种体制或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引起中国与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广泛关注。

6 六、宗教与南亚历史发展

  印度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则是了解南亚印度文明发展历程的主要线索。在印度河流域文明之后,经过吠陀教婆罗门教沙门思潮印度教等几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度文明体系。11世纪,伊斯兰教大规模传入印度后,进一步丰富了印度文明的内涵。由于宗教在南亚社会的广泛影响,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的作用有增无减。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宗教改革运动、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印巴分治、南亚各国关于宗教与国家政权关系的争论、教派主义、宗教政党和组织的存在,都说明宗教是关乎南亚各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进步及地区安全的重大问题。可以说,不了解宗教就无法深入南亚各国的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念、经济和政治发展。

7 七、印度古代社会历史分期

  对于印度从奴隶制向封建主义过渡的时间,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孔雀王朝是奴隶制社会,有人认为孔雀王朝处于过渡期。根据史料,孔雀王朝实行的土地国有制,村社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础,国王与村社农民之间的租税关系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据此判断,当时的社会已具有封建社会萌芽性质。这一问题对探讨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意义。

8 八、西亚原教旨主义运动

  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运动始于18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运动,风行于整个中东北非。进入20世纪,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运动推动了西亚的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发展。随着西亚伊斯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受挫和大国在中东争夺的加剧,原教旨主义运动再度兴起。以霍梅尼为首的激进教士集团,成功地领导了1978年~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将西亚的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向高潮。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耳其伊斯兰政党繁荣党崛起。进入21世纪,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在选举中获胜并执政。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十分关注西亚原教旨主义运动。近年来西亚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复兴,将对中东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西亚原教旨主义运动仍将是学术界的重点研究课题。

9 九、西亚现代化与民主问题

  西亚国家的现代化属于西方冲击下的后发型现代化,迄今仍未完成。二战结束后,西亚国家纷纷独立,掌握了现代化事业的主动权,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经济较快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进行。现代化造成了新的社会、政治和宗教问题,现代化的受挫刺激了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复兴。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催生了人们对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的渴望,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中东“推销”民主,亦刺激了西亚国家民主的发展。然而,伊斯兰国家敏感而错综复杂的政教关系,中产阶级与公民社会的欠发展,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崛起,使西亚的民主发展面临极为复杂的的局面。我国学术界高度重视西亚的现代化与民主问题,并将持续关注西亚民主的曲折发展。

10 十、巴布教徒起义

  19世纪40年代,在俄英殖民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伊朗民不聊生,带有平等主义色彩的巴布教逐渐兴起。1848年~1852年,巴布教徒掀起阵阵起义浪潮。起义虽然失败,但迫使统治阶级进行改革,客观上打击了俄英殖民主义者.

11 十一、1905年~1911年伊朗革命

  受俄国革命的影响,伊朗于1905年12月爆发了由伊斯兰教士领导的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迫于革命的压力,国王不得不同意召开制宪议会,并批准了1906年~1907年宪法。1911年,这次伊朗革命被俄英帝国主义联合扼杀。1905年~1911年伊朗革命具有宪政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性质。

词条标签: 南亚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