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港文化遗产之十二 县衙门遗址

 迎风初开 2014-05-15

贵港文化遗产之十二 县衙门遗址

    据1893年版《贵县志》载“廨署 县治在城内东……县治旧在城西 明正德十四年知县戴会宗迁建于城东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鲍济重修大堂 四十六年知县陈元焕修东书房二间 五十四年知县林兆惠修后堂 咸丰年间遭乱尽毁 同治三年克复城池其时知县岳维萨毕图俱权寓三界庙……同治六年署知县萨毕图重建县治头门仪门各三间……内堂右为西花厅……照墙外栅门额左曰浔阳属邑右曰古郁名区”。同时还附有《邑绅梁廉夫重建贵县署碑记》载“县署建自康熙年间迄今二百余载毁于盗贼……同治二年统帅刘方伯……委邑候萨公……即灭黄三奴于黄练……四境肃清生民乃得休息今年春公以衙署未复不足以肃观瞻于是悉心筹划捐助廉俸……始于丁卯仲春至孟秋而工告竣计费金五千两……落成之速属廉为之记……”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这张即是1893年县志上手绘画的县治衙门全景图,在视觉上看到此图是相当的震撼!百分之百的中国古典式的建筑群,照墙左侧的“浔阳属邑”及右侧的“古郁名区”清晰可见,照墙正北对着的大厅门上有一匾,上书“贵县”二字。这个大规模官方建筑群,自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知县戴会宗将治署由城西迁建于城东,历清代康熙年间三任知县修建基本成形,后在咸丰年间遇太国天国及大成国运动而毁,到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在广西布政司刘坤一亲临贵县督战,最后黄鼎凤败北,清军收复县城,但县衙门早在咸丰年间俱毁,清军光复县城后知县官吏只能在三界庙内作为办公驻地,此三界庙即是之前文化遗产系列所提到的“祖三界庙”,原址在旧市粮食局,现址为建设东路大洋百货附近。在三界庙里办公的滋味当是落魄不堪,哪像胜军之师呢,于是知县萨毕图筹款共得金五千两用于重建县衙门,于同治六年(1867年)完成重建。

 20051117 038.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拍摄于2005年12月,这牌坊式大门,当是清同治六年重建县衙后的残留建筑。为出入县衙门的大门,与大南门正对面。

据清民二代县志记载,从明正德十四年即1519年知县将县治由城西迁至城东此地,一直到2005年,最后的官方东家港北区政府北迁区府驻地,期间,历清民及解放后,包括1989年4月县级贵港市成立,都是贵港市的政治中心所在地,1996年地级贵港市成立,市府北迁南梧公路,此地为港北区政府办公驻地,直到2005年该区北迁到港北新区办公,至此此地域结束了有确切官方文字记载的持续近五百年历史的官方政府办公驻地的历史,成为“港北区政府旧址”,政府将该地块挂牌出让待售。那个时候,这寂静的表面,有几人会想到地下潜伏着惊涛拍岸的吼声?

 200558225857860.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拍摄于2005年

 20051117 039.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拍摄于2005年。与贵港粤东会馆流落南宁人民公园烈士纪念碑的石狮有些神似。

 5a0d4b1e209ee512bec3115d9da3297c_44962.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拍摄于2008年11月。现未知这对石狮下落何处?上下两张同一地点相隔三年后的对比,眼睛被震撼了吗?

 30W20061209 042.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200811月,在停工6个月后,一切都最终尘埃落定:遗址发掘工作已经结束,遗址将不做原地保护,发掘工作结束后,原房地产开发项目继续进行

    在此,大概还原一下四年前那一幕:2008年5月,因这块土地被用作房地产商业开发,大型挖土机挖出了石破天惊的发现!挖出了堪比1976年发现贵县罗泊湾汉墓的考古重大事件,6月初自治区文物局组织专家到现场考察评估,确认旧址地下存在一处等级高、规模大、延续时间长的古建筑遗址。挖掘过程由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贵港博物馆、湖南大学民族考古研究中心共同完成。 

        所挖掘出的唐宋官署建筑遗址,这是对志书上所记载的唐元和年间州官谢鹏迁县治于江北筑城的互证,也是对明正德十四年由城西迁于城东这一事件的补史作用:在城西建县衙之前,亦是在此作为官署驻地,由16世纪上推到了公元9世纪,这一处县衙门遗址从500年历史延长到了超过1200年。

    随着不断的深入挖掘,不断振奋的消息陆续传来:汉代古城遗址、汉至明清陶瓷器瓦片瓦当、汉代城内运河……,野外挖掘工作从620日开始,到1021日基本结束,持续时间四个月,共挖掘出汉代至民清时期的文物标本1000多件,瓦片、陶器、瓷器、砖块等遗物数万件,挖掘过程还发现了古代护城河、壕沟、官署、水井等建筑基址。 这一处古建筑遗址迄汉,经唐,历宋元明清的文物堆积层,将贵港的筑城历史上溯到了汉代,亦使得从9世纪的唐代,又上推到了公元前公元后的时代,从超过1200年延长到了超过2000年,这一实地遗址的发现最能说明的是这里是贵港城垣的源头,是贵港历史文化的零公里,是贵港的文脉之根!想我贵邑自先秦时代即为西瓯王都,再到汉吴陆绩筑城于江南,而如今江北之畔又现汉代之宫署遗迹,这种一城之中的双城记,放眼全国,能有几家?

    据悉当时以贵港民盟凌榜雄等人为代表的政协向市委市府市人大提交了紧急提案,呼吁采取果断措施,保护贵港市港北区政府旧址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建议立即暂缓对港北区政府旧址的改造和开发,由自治区和贵港市共同筹款,对该遗址进行保护,并根据财力,实施保护措施,分阶段修理文物,复原遗址,恢复其原有风貌,逐步建设成能供人参观和开展学术研究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遗址,成为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由自治区和贵港市两级政府共同对因文物挖掘给开发商造成的经济损失酌情赔偿。但最后的结局,凡热爱贵港历史文化的人们四年前就知道了。

    1934年版《贵县志》载“光绪二十九年知县陈景华以后楼改建西式楼房 民国十二年县长刘伟才重修监狱增加一楼改称管狱所”。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贵县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酷吏陈景华将传统的中式建筑后楼改为西式楼房,这是时代的建筑风格特征:大凡清末民初尤其是民国时代,西式风格,或者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席卷全国,贵县当然也未能幸免。像本文化遗产系列之首的县图书馆旧址、中山纪念堂,包括本文化遗产系列后面将会提到的骑楼、中山公园驰道牌坊等均如此,都是本邑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的折射,折射的载体则是这些各种用途的建筑物。

 71650.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2006年拍摄的相片,当时整块县衙门范围内的区域将已被封围起来,当时还可以看到残留的圆拱门及廊柱。

 DSCN0823.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网友平天山拍摄的会议厅,典型的民国风格建筑。位于县衙门西侧。民国时为参议会会堂,解放后,为市政府小礼堂。数年前已被推倒拆除。

 复件 2006320233027678.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此图片来自网络,县衙门内的旧楼,依然是散发着中西结合风格的民国建筑物。数年前已拆除。

 20051117 036.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2011年7月,广西考古队对县衙门遗址斜对面的旧莲城宾馆地段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此次挖掘是继2008年港北区旧址挖掘出汉唐官署遗址后所进行的一次计划内例行挖掘,在2008年那次挖掘中,专家就断定南面这块属于汉代文物堆积层。果然,去年的这次挖掘行动出土了汉代柱础遗迹,以及汉晋明代的水井。这块区域是与县衙门遗址是连成一体的遗址范围。但非常可惜的是,这块区域也于本月早些时候进行了重新掩埋。如果说2008年那次汉唐官署遗址进行永久填埋恢复房地产建设施工是因为商业开发利益问题所致还情有可原,但去年7月这次挖掘出土的汉代古建筑遗址的地段完全属于市政府郁江北岸堤路园工程项目用地,没有地产商大鳄的利益困扰,为什么就不能局部修编该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难道市住建部门及建投公司等政府职能部门是与房地产商划等号?!

 IMG_0001.jpg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2011年7月,县衙门遗址上矗立起了水泥高楼,而其前面临近的汉代古建筑遗址也于本月早些时候被重新填埋。

很遗憾,在2008年关闭上江北古城历史大门后,贵港城垣遗址原址保护的最后一扇窗户也完全封闭,永沉于地下。

或许,先秦时代的西瓯王城还沉睡于地下,最后E言想起了光绪版县志里浔州知府江西人胡南藩写汉郁林太守谷永的那首诗“夷巢十万古西瓯,聚啸南江最上游,一自汉家开置后,曾烦凿井郡东头”

或许,未来还有最最后的一线机会……


类别: 文字 |  评论(2) |  浏览(3046) |  收藏
一共有 2 条评论
CUANGWUREN 2012-07-22 15:50 Says:
城市发展,焚琴煮鹤!
1日贯通 2012-07-22 07:19 Says:
来过此地,留有印象,也写过小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