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琴 1948年9月出生,甘肃庆阳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会员,甘肃省书协名誉主席,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曾任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展赛评委,书法和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展,并有获奖。出版有《走进黄土的脚步·张改琴书画集》、《中国书法·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改琴卷》、《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张改琴》等。主编有《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作品集》、《守望敦煌·敦煌写经作品选》、《守望敦煌·武威汉简作品选》、《守望敦煌·甘肃书法作品集》、《敦煌风·甘肃省书法作品集》、《敦煌风·甘肃省摄影作品集》等。 张 改 琴 书 法 大 事 记
■1986年,书法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 ■1989年,获甘肃省政府、省文化厅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甘肃省美术、书法摄影展二等奖。 ■1990年,在兰州举办张改琴书画展,任甘肃省庆阳地区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当选为甘肃省书协副主席。 ■1991年,书法作品获甘肃省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 ■1991~199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1994年,加入中国书协。 ■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改琴书画展;在西安市举办张改琴书画邀请展。 ■1998年,参加新加坡举办的中国百家妇女书法篆刻展。 ■2000年,任庆阳地区文联主席,连任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当选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2001年,书法作品参加中国·韩国书法作品交流展。 ■2002年,兼任甘肃省书协主席。 ■2003年,策划举办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等十个展览,主编《敦煌书法论坛·论文集》、《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作品集》,创办《甘肃书法》杂志;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张改琴书画邀请展。 ■2004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成立甘肃省书法奖励基金并开始颁奖;开办了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创作提高班。 ■2005年,书法作品入展第十六届中日自作诗书交流展并获奖,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参加中国书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书协理事。 ■2006年,书法作品获甘肃省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书法作品参加第十七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任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人口文化协会副会长。 ■2007年,书法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收藏,参加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第十八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等。 ■2008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第十九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参加中国妇女书法代表团访问日本,组团赴台湾举办甘肃·台湾书法交流展,任甘肃省政协常委。 ■2009年,获甘肃省第六届敦煌文艺奖“突出贡献奖”。 ■201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当选为中国书协副主席。 ■2011年,任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 ■201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2014年,成立“甘肃改琴书法教育奖励基金会”并任理事长。 张改琴在书房里作画
畅 哉 塬 上 风 入 怀 为 我 歌 —— 张 改 琴 书 法 赏 会 ■ 旭 宇 由于都在文联部门工作,又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活动中时常晤面,我与甘肃女书家张改琴同志很熟识,并为能结识这样一位在中国西部声誉卓著,在当代书坛上也饶具影响力的“才女”书家而感到荣光。 在我的印象中,张改琴性格文静内敛,待人谦和素朴,举止间体现着一位女性驾驭文联领导重任的特有的政治素养和文化品位。然而在她文静的外表下,心田中艺术激情的奔放以及艺术思想的敏锐,又往往是令须眉之辈难以揣测和比况的。正是这种复合型、全方位的素质,成就了张改琴从管理者到艺术家的骄人业绩。 张改琴是甘肃书坛的领军人物,在当代各省书坛上,也是少有的一位善于谋大事的女性书法领袖。在她的策划与组织下,自2003年起,甘肃省连续承办以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为龙头的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名家邀请展等系列活动,在扩大甘肃书法事业在全国影响的同时,为甘肃向书法大省迈进打下了基础。同时,由她倡导并设立的书法奖励基金、甘肃省最高书法专业奖“张芝奖”,为书法人才的涌现和壮大拉升队伍素质都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谋大局者路自宽。当一位艺术家将追求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也必将受到大众的青睐,张改琴从此名重西部,并为全国书坛所瞩目。 古人论艺有言:“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就中国书法而言,外在形式的阳刚之美,犹似诗文的豪放派,令人激赏而振奋;而富含多元信息,独抒心性的含蓄之美,又如同诗文的婉约派,因其含蓄内美而更具有艺术外延的张力,并产生持久的赏会性。诗与书尽管都是精神的外耀,却存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诗是情性的直接表达,而书法心迹的外化,是受书写工具、技法层面的束缚与隔阂的。就此而言,女性在工具的掌握与使用上,也存在着生理属性的差别。因此,历史上阳刚雄放的一路,往往是男子一统天下。尽管古代女词人中有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苍凉悲怆、鉴湖女侠“貂裘换酒也堪豪”的胸襟气度、萧娴碑体的金戈铁马、周昭怡颜书的方刚劲节,但这都属凤毛麟角,世所仅见。 说张改琴是“奇女子”,是因为她的精神领域中,同时寓含着雄放与婉约的两极,并且能够达到恰当的融合与置换。这犹似李清照的诗文,两极并臻而独领风骚。我以为,张改琴艺术上的雄性化抒发,一是源自于她自身的秉赋与气度,二是来自于赖以生存的物质与文化环境的陶染,三是出于对艺术导向及定位的深入思考。 作家莫言曾说:“饥饿与困苦是我创作的动力与源泉。”的确,在困苦的生存状态中,人类的知觉和欲望会变得愈发敏感与强烈。张改琴自幼生长于陇东贫瘠的黄土高原,但这对渴望文化与精神期许的张改琴而言,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却拥有属于世界性的敦煌艺术以及伏羲文化、武威医简、唐人写经等无比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使她的艺术视野,自起步便领略着文化艺术的开放性与深广度,并在心灵与历史多元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中产生灵光,折射时代,从而果断地扬弃了时尚潮流,确立了打造“塬上风”的艺术风格。 张改琴的艺术主张显然是理性化的。对她来说,近30年书法时尚的轮回不过是过眼烟云。秉承着传统技法功力的深湛,她的文化诉求和创作理念直截导向于敦煌艺术宏伟富丽、高古典雅的大境。无论魏晋之先的写经、碑版、简书,本土先贤张芝、索靖的大草与章草,都成为她择取和吸收的艺术养分。她是在腾越当今书学体系的高度上,整合文化资源,并形成了个人以碑学为主、碑帖相融,雄放奇逸,颇具丈夫气概的艺术风骨,在当代女书家群落独树一帜,并为整个书坛所嘉许的。 “塬上风”概,显见于张改琴各种书体。她以《张黑女》书体作小楷老子《道德经》,在温文醇厚的基础上融合了《张猛龙》等魏碑的体势,并参以《韭花帖》的灵动。其增减变化之处,是对这几种版本结字妙谛的综合,是对楷书成熟后传统法度规律的抒情性夸张。与《张黑女》原帖相较,用笔更为精到与丰富,字势因碑意的强化而增加了力度之美与奇逸的态度。虽为小楷,笔致之间亦有着精神上的连属。沉稳内敛的《张黑女》,在她的整合下不仅保持了高古之韵,并激活出新的神采与旺盛的生命力。诚所谓“静中寓动”,这是圈内人士对她做出的准确评价。这一艺术实践使我们发现,所谓出新,并非是离经叛道的另起炉灶,其出路要么是对传统经典精准度的综合与强化,要么是对法则之美的丰富或写意,在这一空间中是有着尺度限制的。 张改琴善作隶书大幅楹联,赏来亦有仗剑而行的须眉气概。她的隶书迥然于时下隶书美术字化的泛滥。她在取法《石门颂》、《曹全碑》等隶书经典的基础上,舒放之处施以篆籀笔意,紧结之处融注了“二爨”的体势,且时有行楷之意见于章法。整体来看,虽长枪大戟,峻拔雄放,有长松出斜谷之飘举意韵,而局部绞转映带时有圆润之机,因而形成了阴阳互补的哲学意味。这种对书法艺术本质和文化上的诉求,使她的隶书扬弃了现代隶书表面化的浅显与空乏,既保持了汉魏隶书静穆苍莽的纯正味道,又能让人体味书家通过文字载体阐发出迫切的创造意识。所以她的隶书既不同于时尚,又不同于萧娴,也不同于取法的版本,而属于张改琴自家的神貌。 张改琴的行草书在碑帖的融合上是颇具造诣的,其中碑的元素占据主导地位。结字胎息于《张黑女》楷书及汉魏碑版,而结合帖学的笔致转化成为行草。虽方圆并用而以方笔居多,其萧散自然之处,显然受到了赵之谦、于右任的影响。由于讲求大量的留白,使章法的疏朗更映衬出单字如舞者般的瑰丽多姿。同时,她心无挂碍的挥洒,不禁透视出这位女书家特有的胸襟与气质,也让人领略到她上乘的技法功力。她的行草正符合于书坛对她的评价“动中寓静”。令人敬佩的是,张改琴尚碑以及碑帖结合的探索,是她有意趋避时下蜂拥于二王、米芾帖学门径的风习,而出于固守和发扬“塬上风”的自觉意识。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在艺术的抉择中,大取大舍是件痛苦的事情,而更是一种难能的大智慧。 概而言之,“才女”张改琴是以其广角式的文化视野,理性的思考并结合本真的优势,寻求到自家的艺术定位,并依靠超绝的心智与勤奋的实践,在传统的沃土上辟出一方独特的艺术畛域,她的丰硕之果,当为书坛所瞩目! 张改琴闲来做几针 名 家 集 评 沈 鹏:张改琴同志担任甘肃书法界领头人,继林岫之后作为唯一的女性进入中国书协领导者行列。她从古代张芝、梁鹄、索靖的辉煌,从敦煌写经、武威医简的文脉,激发本人乃至西部书法家群体的历史使命,达到可贵的自觉,推动书法进步,她的书法有中国西部大气磅礴的风尚。 文怀沙:张改琴的书法有两个明显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是其楷书寓动于静;另外是其行草书寓静于动。这对于一个女书法家来讲,实在难能,唯其难能,所以可贵。 作为书法家,她对于线条的把握和罕见的悟力,无疑是迥异凡响的。由此反观她的每一幅作品,如同她的山水画,具宁静幽深的高远气象,流贯于笔墨畦径之表,直使人深切体会到西部人独有的那种坚忍不拔、昂扬奋进的精神品格,令人振奋。 冯远:张改琴的黄土世界,是一种以和谐、宁静、生机盎然的生命之美唤起着人们的精神向往,构建起人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她的作品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和主题空间,带给人们丰富的思索和回味的余地,这可能就是她苦心孤诣营造的笔墨世界的当代价值。 刘大为:张改琴的画,不仅仅具有男性的阳刚之气,同时也保留着女性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独到的理解。 张改琴的画,可资久赏玩味之处颇多,而我觉得其中两处最为突出:一为山水意境的澄澈深邃;二是造型语言的天真简率。这是张改琴的不二法门。而她在造化与心源之间的自由驰骋则得力于她的绝不自我拘囿。对于传统的继承并不死守成规,而是随时随地用开拓的目光注视自己的创作。 肖云儒:张改琴的书与画都浸渍着一种沧桑感,有一种江南女子很难有的境界。她的画作,恢弘厚重而不凌厉、不峥嵘,古拙苍涩而不奇诡、不玄虚,回响于深处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沉着与对生命的关爱。她的书作,久受传统碑学的浸濡,对墓志石刻书风研习尤深,且能融会近现代金石书风的笔意,又从民间书法中汲取了营养,汇多家为一家。而且以书入画,以画为书,写出自己心中的意趣。 高平:张改琴不是专业诗人,她的诗大多是为了题画或写字而作,但也都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她的诗和她的书画一样,都是来自她对实际生活的体验,细致入微的观察,具体形象的感受,不陷于窠臼,不刻意雕琢,情意率真,信手拈来,清新活泼,天然成趣。这种诗风是值得称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