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港是怎样炼成的

 老庄. 2014-05-17


        近期据报载,上海港今年的货运吞吐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已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球之首。如此世界大港有何渊源?人们或许会想到外滩南侧的十六铺,实际上,上海港的缘起,在今天并不靠海的青浦区白鹤镇的一片田野下,这里是唐宋时期青龙镇和青龙港所在地。
 
        青龙镇,相传因三国东吴孙权曾在这里设置青龙战舰而得名。唐朝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建镇,距今已有1200多年,是上海地区历史上最早的贸易港口。它位 于当时该地区主要干流吴淞江的入海口,循江而上可直达苏州,经支流可与华亭(今松江)、秀州(今嘉兴)等地交通。北宋元丰年间,这里已是来自四方的内外贸 易商人会集之地。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南宋中叶以后,随着上海地区海岸线的东移和吴淞江的淤浅,青龙港及青龙镇渐趋衰落,来自各地的海船,多改从吴淞江南岸的支流宋家浜,进入并停泊于上海浦。至南宋末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港口和市镇,即上海港和上海镇。
 
        时至元末明初,受潮汐作用的影响,吴淞江的泥沙淤积殃及下游诸河,上海港所凭藉的上海浦航道,因此也渐为淤浅,来往海船纷纷转往长江岸边、太仓境内的浏河港。上海港的地位,岌岌可危。
 
        好在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时任明朝户部尚书的夏元吉,亲自主持太湖流域的治水工程,下令疏浚源于淀山湖的吴淞江支流——黄浦下游的范家浜等河 道,形成一条黄浦江水道,上接内陆泖湖诸水,下径达海。后又经过多次疏浚整治,终于成为一条河道宽深、水量丰沛的出海航路,取代了吴淞江的干流地位,并延 续至今。
 
        黄浦江的形成,奠定了上海港和上海镇的发展基础。随着海运业和商贸业的繁华,当时海关的分支机构——江海关,于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在上海设立。到这时候,十六铺一带才渐渐繁忙起来。
 
        不过,那时的上海港,仍有不少竞争对手。在上海港的西南和东南,曾有浏河港和乍浦港的屹立。前者位于太仓境内,距长江入海口不远,宋元以后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海上贸易的开展而兴盛,是苏州的外港。
 
        明朝时鼎盛,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曾数次从这里启航。但受潮汐的影响,浏河港也受泥沙淤积的困扰。因疏于治理,通航条件恶化,且越演越烈。海船因进出受阻,相继转往邻近的上海港。当时人记载,曾因港而兴的浏河镇亦是"南北商人皆席卷而去",浏河港风光不再。
 
        上海港的南端,乍浦港一度也颇兴旺。它地处杭州湾畔浙江省平湖县境内,直接面海,与内陆的嘉兴城有河道相通。元明两代,这里的海运往来活跃,清代前期颇盛, 其中大多往返于华南及日本航线。但它偏离长江入海口,与江南经济富庶地区的交通联系远不及上海便捷,港口外又有浅滩梗阻,吨位稍大些的海船要候潮进出,贸易规模终受制约,不少原先进出该港的商船纷纷改趋上海港。
 
        上海南北两翼两大港口的衰退,使开埠前的上海作为江南主要出海港的地位愈发突出和稳固,当时就享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这是1843年开埠后上海及其港口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所谓开埠前的上海只是一个小渔村的说法,其实经不起大推敲。


(作者:戴鞍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