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剛經》的則見如來,和而生其心的問題

 草堂書屋 2014-05-17
1.欲如何的親見~諸相非相?又欲如何的親見~則見如來?
2.欲如何的親見~應無所住?又欲如何的親見~而生其心?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的「含義」與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含義」,講得通嗎?欲如何通?


2009-10-09

一、提問中的「親見」兩字用得不恰當。對於所問這些經句的了解,有兩個層次:一是理上的體會,二是事上的親證。

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一切相都是由如來藏所如幻顯現的。諸相非相,因為只是幻相。

如來藏就是眾生本具的佛性、諸佛共同的法身。一切四聖六凡染淨諸相都是由它而顯現,這就是如來藏的大用。

當了知這種大用,知道了「諸相非相」,也就同時知道諸相的本源,都是以如來藏為唯一的根本所依。

如果把層級提高到「親證」,當親證諸相非相時,也就是親證法身之時,所以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如來不是指某一尊佛,而是指諸佛的法身。

三、當無所住之時,不住於色聲香味觸法,此時如果不墮於無記或頑空,則會住於如來藏的本體空性。如果一直住於空性,沒有起用度生,就是阿羅漢。菩薩則是自心安住於空性,而行種種利生事業。是為「無所住而生其心」。

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是由世間到出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對世間諸相看透其真相,然後見諸相非相,而證法身,為出世間。這是攝用歸體,收攝如來藏的大用,歸於如來藏的本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由出世間而入世間,無所住是出世間的境界,但再生其心而入世度生。這是由體起用,由原本安住於如來藏本體,再起如來藏的度生大用。

兩者相通之處,在於如來藏(佛性、法身、自性)。前者入(證入本體),後者出(起其大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