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網經序

 企愚書櫥 2023-05-01 发布于湖南

《梵網經》全稱《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共二卷。又稱《梵網菩薩戒經》、《梵網菩薩戒本》,後秦鳩摩羅什譯,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冊。上卷主要在說明盧舍那佛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及十地等;下卷則敘述應說十無盡藏戒品,以及說十重、四十八輕戒。因全部與《華嚴經》的說相有相通之處,自古被判定為華嚴的結經。

此經最受重視的部分,是下卷所說的大乘戒。《梵網經》所說的戒,稱為梵網戒。其特性是,并無在家與出家的區別,而以開發自己的佛性為目的。因此,此種戒亦可謂為“佛性戒”。即以勸人孝順父母、師僧、三寶等及重慈悲,說“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以及立於佛子的自覺而行菩薩道等為主。

本經除了提到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大乘戒戒相之外,也論及受戒的作法、大乘布薩的集會作法等,為一完整的戒經。十重(十波羅夷)就是十波羅夷罪。即(1)殺戒,(2)盜戒,(3)淫戒,(4)妄語戒,(5)酤酒戒,(6)說四眾過戒,(7)自贊毀他戒,(8)慳惜財法戒,(9)嗔不受悔戒,(10)毀謗三寶戒。四十八輕戒依經文逐段結釋,分為五聚。四十八輕戒是不敬師長、飲酒、食肉、食五辛、不舉教懺、住不請等。

此經另有禁止食肉、食五辛、名利私欲,以及勸放生、追善供養等日常行儀的規定,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地持經》(《菩薩地》)的瑜伽戒是含有小乘戒律的大乘戒(通三戒),而《梵網經》則是大乘獨有的戒,因此頗受中國、日本佛教重視。講說頻繁,注疏亦多。

關於本經的注釋本,天台大師認為《梵網經》乃鳩摩羅什所譯,並為該經作二卷《菩薩戒義疏》,而納入自己的教義體系之中。此外,還有賢首法藏所撰的《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六卷;新羅·太賢的《梵網經古跡記》。此三部注釋對后世的影響甚大。又有義寂、元曉、玄奘、智周、袾宏、智旭等著名佛教學者所作的注釋。在日本,最澄依據此經在比睿山建立大乘戒壇,并著有《顯戒論》。其他另有善珠、空海、睿尊、凝然、鳳潭等佛教學者亦著有注釋。二十世紀以來,望月信亨主張《梵網經》為中國人所撰。此說已大致獲得學術界的承認。

自古以來,佛門以經、律、論三藏爲要,缺一不可。經者譯作修多羅、素怛纜、蘇怛羅,一般譯為契經、正經、貫經。律者譯為毘奈耶、毘那耶、鼻奈耶,又作毘尼、比尼,含有調伏、滅、離行、善治等義。乃制伏滅除諸多過惡之意。論者音譯阿毘達磨、阿毘曇、毘曇,意譯對法,即明示教法之意。將經典所說之要義,加以分別、整理,或解說,统稱為論。由此而觀,則經爲佛教教義之核心,而論爲詮釋經義之著,二者當為一體兩面。至於律藏,乃護持正法之禁製,乃是修成正法的有利保障。至於詮釋律藏之著作,亦可稱之為論,由是而觀則三藏主要爲經律兩個部分,至於論乃詮釋經律之著也。足見,不明經義,無以辨明修證方向,而修行甚苦且長,途中若無戒具以護持,必將功敗垂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