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兴石佛寺“定慧之路”止观禅修小结

 富士施乐 2014-05-18

时间:2013年3月13日至3月26日

 

指导:上向下智法师(台州紫箨山广度寺)

 

注:关于修行技巧的问题在此不便透露,需向法师或过来人请益,以避免因断章取义造成的误解。

 

笔记小结:

入定并不难,难在放松与放下,能双盘最好,但不必执著身相,修行重在心解脱。不如先求入定,后练腿,若硬练盘腿,腿耐受力不够,会消耗能量并影响入定,尤其在较密集的禅修期间。当年站立着为佛陀理发的优波离尊者在佛陀的开示下,只几分钟就入了四禅,并未入座。

 

打坐时裤带要松,使三焦之气沉入丹田。打坐不能双盘也没关系,关键是保持腰直立与心安定。能足够放松,能十分认真、小心和轻柔地观出入息,自然入定。若呼吸太紧,可不观呼吸,以清净放松的一念入无念定亦可。

 

外道定靠的是专一集中,佛法的禅定是通过如实观察,大有区别。外道易落入无想定,令前六识心及心所不起现行,以色界第四禅的无想天为果,有定无慧,不能生起利他之妙用。佛法是定慧之学,修止可得定,修观可开慧,一般先修止后修慧,也有先修慧多后修止,无上法是定慧等持。

 

古有“黄钟律吕推开禅门”说法,调心如调琴,不紧不松,不急不缓,方为上策。

 

入四禅在近行定时可以听到声音,呼吸将断,但入四禅根本定时会听不到声音且呼吸停止。目犍连尊者在入无色界定时能听到恒河边大象耳朵拍水声,只是因为在刹那间出定,后又入定,即属入定出定不善知。

 

若平时打坐定力培养得好,睡时易入定,可做“睡罗汉”,哈哈,但睡起来要记得按摩头部与干洗脸。有时睡时会见一片光明,白天大脑一片空灵灵,做个无心道人也。

 

曾经有好的定力不代表现在可入定,生活规律失度或喜欢与人言自己的定境也会失掉定力。若要保持定力,至少早晚打坐一小时以上。

 

很多修行人将身体炼得太紧,很受伤,且很多人一辈子都末掌握入定的技巧。

 

修行有信入、见入、行入与证入,见入只是比量,证入才是现量。很多人自认为的觉悟只是在理上明白一些,与自身证量无关。佛陀在世时,某弟子觉悟,并得到佛陀印证,便仍有结使有,为烦恼增上,可见只是解悟而非证悟。证悟或见道见法至少以七觉支生起为准。

 

禅定,只是保持一定因缘条件下的清净。财是外福,定却是内福;定能产生福德,慧能产生功德。禅宗不论禅定,却不离禅定。

 

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不离止、观、中道(或中观)、法界等四法。中国佛教十宗亦不离四法。如念佛,要看行人当下是什么心念去修,可以是止或观、可以是悟入中道,也可契入法界。而且,要注意,念阿弥陀佛的不一定是信佛的人,如有些出了神通(其实是依通或鬼通)却喜欢与鬼神打交道。

 

九次第定属有相次第定,佛亦不舍,楞严大定属无相定。禅定是外道与佛教的共法,即外道有,佛法亦有。

 

入定的快慢与个人修行时间长短无关,与因缘福德与方法掌握有关。身体有时影响心行,能调好身体四大,也可使烦恼减轻。

 

阿罗汉有依九次第定解脱的属定解脱,有依四念处修得圆满而解脱的属慧解脱。教下诱力强与宗教色彩浓,依之解脱者属方便解脱;宗门直截了当但难度大,依之解脱属无上解脱。禅宗初祖迦叶尊者证得无上解脱,惟一能接佛之心法的佛弟子,且二六时皆在定中,著粪扫衣,为后世修定慧作出了榜样。

 

《阿含经》中“无上解脱”之说,可见小乘中有大乘,有因唯识或中观证入阿罗汉的。修大乘者,若不能证道,不能契入无上解脱,也只能算是修小乘的资粮。法其实无小乘大乘,无上法更无大乘与小乘。所谓法无大小,人有利钝。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亦不离“三十七道品”(见《佛说阿弥陀经》),能修好三十七道品即当下即净土。

 

中国佛法不外三大系统,唯识系、中观系与如来藏系,以唯识为道,以中观为基,以如来藏为果。唯识系,重在以修定来观“三界如画、唯识所现”之实相,解属次第解脱(或定解脱)法门;中观系以契入中道与般若性空,属胜妙解脱法门;如来藏系即祖师禅(或密宗大圆满),属无上解脱法门。

 

修定不是定多久,关键要自在,即入定自在、住定自在与出定自在,象佛陀一样动一念入九次第定哪个定都行,即所谓“狮子迅奋三昧”。

 

佛经是给人看后实修的,才能因指见月,可惜很多人执指忘月。三藏十二部其实都是“为心下注脚”,佛法即心法,心微妙广大与无形无边,不识者为迷,识者为觉。

 

信是修行资粮,修行应少些宗教信仰,如盲目见上师或求灌顶,多些理性信仰,此是真内求。

 

四念处的每个修法都会产生七觉支,但修时须以正念来抉法,必须不落思维。

 

见法前都有七觉支出现,见法后开始步入“八正道”。

 

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大错而特错,不是阿罗汉没有福气,是众生没有福气,不能留住圣人。

 

初果前以三法印为正解,初果后以见法为正见,阿罗汉以究竟无我为正见,菩萨以契入法界或入金刚正定为正见,佛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为正见。

 

宗教多有仪式感与祭拜色彩,大象遇见死亡同类的骨头亦会用鼻孔朝天来祭拜,从大乘的见地上讲,虽敲敲打打具一切法,只是对圣人而言,对凡夫却不一定,不能以宗教来挟持佛法,而佛法只讲戒、定、慧、解脱与解脱知见。

 

我们这一百多斤的身体天天被念头转来转去与骗来骗去,——来来去去是谁?忙忙碌碌的又是谁?

 

据说城市中有60%多的人失眠,失眠多是源于意根对法尘的执著回忆。

 

凡夫都在自欺与欺人,只有证得解脱的圣人心甘情愿地自欺与被人欺。

 

心经不离四重缘起,即业因缘起、相对缘起、相依缘起与相碍缘起。其中“无眼耳鼻舌身意”,非指无六根,是指不起根量相,以契入中道。

 

一切的发生,皆是法界的因缘推动下产生的。所谓“法界因缘聚,佛门喜常开。植善龙华会,弥勒功德圆”(法师的诗句),修行不能懈怠,因为无常迅速;也不能太着急,我们都会依佛陀的授记于弥勒佛出世龙华会上最终成佛的,佛言不虚。

 

观眼前的每一个因缘因果,来看透宇宙真相,让每一念不落思惟;此时平时所看经书一点用不上,惟有择法,对实修有用。佛法只有当下,在眼前的因缘因果,在六根门头。凡夫只是被根尘所骗,解脱是超越根尘,以证得世间皆是幻化不实。

 

阿罗汉有所知障,不能见佛无边顶相,不能相信如来智慧相,故法华会上有阿罗汉退席。

 

禅宗是最高乘,即无乘,无上菩提之法,无乘即无所不乘,每乘法都知道,且超越各乘,故佛名号有“正遍知”一说。

 

能证得圣道即僧,无论在家出家。僧只是佛法的代表,就象共产党员代表共产主义一样。

 

修行时间只是一个相对概念,长至三大阿僧祗劫,短可弹指一瞬,顿超十地。凡夫执著于概念属遍计所执性,故有相对,由此产生烦恼。

 

在相上,佛法不离因缘观,所谓“佛说因缘法,理趣世出世。真如如真照,寂空无自性”(法师的诗句)。

 

禅宗祖师常呵斥行人“落入黑山鬼窟里做活计”,非指修定(修止)不好,实指行人修慧(修观)时却入定(修止),故不可取,定后修慧或定慧等持,方为证悟之道。

 

修观,应具备四禅的定力(包括四禅近行定)最好,观法即见法。修观无须造作,增加强度,应让心念随客观情况走,变成全自动的机器。思惟即是烦恼,是概念习惯性的聚积。修观修得好,亦可入定,可动中定,甚至无需打坐。

 

七觉支的生起可让心由钝变利,睡眠减少且精神大振,这是开发自性宝藏,挖掘自性功能,因为我们心的速度十分惊人,修行好的睡前看表决定次日几分几秒起床,能精确的至分秒无差。

 

口头上的“缘起性空”不能打遍天下,只有心念上的涅磐寂静才能进入,“缘起性空”只是佛针对外道见的立论。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但生灭灭已不等于生灭灭尽,小心落入断灭见。所以,烦恼灭尽亦不等于法灭尽,性空也不是空掉“性空”,否则是恶取空。毕竟空一样,也不是象一些人说的将“空”也空掉,毕竟空即非空非有,两边不取不舍,当下契入中道,自性清净。

 

禅宗的入道因缘常不离“三棒打”,打破蛋壳方能出尘。禅宗契入毕竟空(佛性)有三次第,即本觉、始觉与圆觉。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如来藏的基础上的。本觉悟是根本智,始觉与圆觉是后得智;本觉以“即心即佛”而信入,是圆觉菩萨至佛建立的见地,相信“法尔如是”与“本来具足”,是地前菩萨心,始觉是初地菩萨非登地菩萨(需见性)的证入,圆觉属佛果。

 

禅宗的书,建议读宋以前(包括宋)的。

 

佛同凡夫一样有五蕴,不增不减,但佛有般若智慧。

 

修行应时时提起正念,如抡刀上阵,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钻木取火,先磨钻头(修好定力)后找方法(择法)。当人走夜路害怕时,只有恐惧一念而难有其他妄念,此时恐惧一念如同修行正念。

 

无我者名为寂静,心净即国土净(见《维摩诘经》),天下人人是菩萨,惟有小人有“我”在。

 

吃素是梁武帝的提倡,是针对全国人民,非特对僧众。

 

四众弟子十大罪之一是谤法,包括谤小乘法。

 

打坐要时时提正念,勿迷惑于沿途之风光,因看风光就不能精进前行,否则着魔有份。别说自己定中见莲花见圣像,鬼神能化佛菩萨像,而佛菩萨很忙,没有时间理这些,所谓如如不动,佛也只讲定与慧。其实见圣境只是很多人八识田中种子的显现,显多了魔知道了就会来。鬼附体的神通多身体差,黑煞之气多;天神附体的神通,定力虽好却无慧,很多气功师即是。

 

打坐如果经常昏沉,不如睡觉,小心入阴阳界,被鬼神附体。路不能走错,慢一点没有关系,所谓“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

 

九次第定中有六个定是没有呼吸和听不到声音的,入定了若没有呼吸,叫不醒,被送到医院会补氧,二十小时后不能醒就被判为死亡。故开定很重要,惟磬声穿透力强,故平时需交待家人或告师父电话(必要时通知师父),出定不自在时,让人以引磬敲三声(每声完全消失后再敲),直至出定为止。最好是平时修定时多修入定自在、住定自在与出定自在,即无此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