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何以走完世界

 杂货店伙计 2014-05-19
 
 

【一】

    走完一生是本能,走完世界是可能。本能靠习惯来持续,可能靠智慧来高蹈。

    然而消耗一生是容易的,领略尽世界是难以企及的。  

    走完世界真的那么难以实现?现在,这个结论正在被颠覆。当我们以有限性来度量世界时,会发现世界似乎是一个可以穷尽的存在,所以,今天我们谈及世界、谈及地球,已经不再觉得是一个需要想象力才能附丽的话题了。甚至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我们都热衷以一种世界的眼光来描述事物。这些描述可能竭力要表现这个世界体系的复杂性,却或多或少又暴露出人类以世界眼光自况的沾沾自喜。面对这个世界,现代人已经不再觉得那般敬畏,所以动不动就说多少美元环游世界,全球巡演啊,仿佛走完世界只是几天甚至几个小时的事。这些表达有何不妥,在这里我不想多做探讨,我只想说走完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但一个人确实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走完世界。或者可以说只有在某种意义上才可配称作走完世界。这个“走完”是一个广度,更是一个深度。然而一方面说其不可想象,一方面又显得自命不凡,这到底是来自人类梦境的呓语,还是迷惘理性里自相矛盾的糊涂?

    清醒的灵魂没有呓语,精明的大脑容不下矛盾。

    人确实可以走完世界,就是以人的方式走完世界。我相信,丈量世界的不是脚步,是心灵。

    唯有恢宏的心灵能够支撑起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我记得史铁生去世的时候,周国平曾在演讲中这样评价铁生,说他是当代中国最有灵魂的作家。诚哉斯言!铁生的作品,总有一种力量,能够完整给我们描摹一个灵魂丰硕的世界。这是一个连双脚都停止奔跑的人,他却在无垠的内心给了灵魂一种强大与完整。从《我与地坛》到《病隙碎笔》,我始终觉察到他告诉我们人即使没有双脚,依然可以获得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世界。

   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妄图窥见世界。可是没有人性意义的窥见,那只是生物性行走。唯有以人的尺度,才能洞见一个属于人类的永恒世界。康德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世界的残缺与完整,其实诠释着一种崇高的人类价值。

    我今天谈如何走完世界,是从一个完满人生的角度来着意的。到底如何才能走完世界呢?

    我们势必要相信世界集万象于我一身,世界是一根线,把每一种存在都富集在我的灵魂深处。我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宇宙中不只是一个相对存在,更是无独有偶的全部。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理所当然就是一个世界的实际附着和完整意义归宿。那么获得世界就是要获得一个人性里供奉的世界。

    要用人性构建世界,不可或缺的是人类最核心的情感价值——爱。世界是一个包容的概念。走完世界必然要在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深情眷恋里完成生命的意义。世界无界,心容则容。

    爱,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唯有爱可以呈现世界的妩媚,唯有爱可以布告人生的情怀。每一个生命都要拥抱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都要回归全部爱恋。

    世界从理性的角度是物象的成列,从审美的的角度是诗性的秩序。

    所以不但要有爱,更要有诗意。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我觉得这句话的意义无比巨大,它使人在获得世界时邂逅了最接近生命本质的途径。最好我们来冷静的关注一下这句话,一定不要误解为占用住宅。如果从占用住宅这个角度,那是建筑美学的使命。这句话应该上升到艺术在生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来加以思考。当然也不仅仅在艺术这个点上,更为本质的是它道出了人类灵魂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即如何以灵魂自爱的方式走完世界。

    人的存在有两大象限:灵魂与世界。这两大象限的不同关系就是人生价值的不同求解。如果是相离,这几乎是一个毁灭的人生,比万念俱灰更令人悲哀。如果是相交,这是一个中性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人生是这两个象限无限的重合。世界和生命是同构的。一个美好的人生必然沉浸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生和世界在这里都不能片面理解为时空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理解为精神存在。

    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应该由内心来补白。世界的物象陈列和内心情感法则共同构筑一个完整世界的美丽人生。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取的敬畏和赞叹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大气磅礴的话了。然而,在理解世界和生命的相互意义时,我突然要对康德的这句经典作出一个微小的改动,就是将“道德法则”改成“情感法则”,这一改动的微妙是什么呢?因为道德在实现世界时很容易在某种预设的价值里沦陷,情感法则似乎更能表达生命个体对世界富有个性和自由的诉求。一个人能以这样的方式和世界发生联系,世界于他就是一个完整的存在。

    可是今天,人们过度陶醉在世界的面前,甚至以占有的姿态表达自己的无所不能。这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须知无论科学如何发展,人的有限性是不会变得。既然人的有限性是永远存在的,那么世界的无限性就必须承认。如果把世界完全置于有限性中来看待,人类就会活得很不幸。试想西方科学如此发达,但基督教还是要给自己预设一个上帝。这个上帝不但现在活着,将来还要活下去。

    或许,人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世界的无限性,这就是很多哲学家经常强调的“悬设”。有了这种“悬设”,就能在有限和无限之间建立平衡,才能拉近有限和无限的距离。在这样的范畴里,生命和世界才可能是某种完满。而我们最终可以在生命的历程中这种邂逅一个完整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