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防治的六宜六忌...

 雨林修养馆 2014-05-19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杀手,目前我国的患病率已达3.2%,总数已超过3000万。如何防治糖尿病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如下六宜六忌,对防治糖尿病很有帮助。
  
  六 宜
  
  1、宜控制饮食。控制饮食是防治糖尿病的基础,宜清淡饮食,不吃肥甘腻味,热量摄入要适当,每餐七八分饱,宜低盐、低脂肪(植物油),禁吃动物脂肪、内脏及腌制食品、各种糖类与含糖副食品,忌吃含糖量高的水果等,应多吃一些粗纤维食品,如蔬菜(含有丰富的抑制饭后血糖上升的食物纤维)、豆类(含有异黄酮对糖尿病有抑制作用)、粗粮(其粗纤维能减少脂肪与胆固醇的吸收,遏制血脂增高),膳食结构要搭配合理,品种多样化,以保证营养平衡。
  2、宜适度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减少体内的能量消耗,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并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运动锻炼应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体操、健身舞等,要因人而异,每次一般30~40分钟,每周3~4次。不宜空腹晨炼,运动要适当,不可过度。但病情不够稳定的患者则不宜运动锻炼,以免加重病情。
  3、宜重视心理卫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保持乐观情绪,体内新陈代谢才能运转协调,对稳定和降低血糖有重要作用。如果整日长吁短叹、焦躁不安,则会引起体内一些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应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心态平和,善待人生,知足长乐,这样就有利于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
  4、宜加强自我保护。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必需终身服药,因此,把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才能防止发生并发症。一是经常检测血糖,并定期检测其它有关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医治。二是既要限制总热量,又要保证营养全面,做到定时、定量、定餐。三是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等。
  5、宜补充微量元素。糖尿病患者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对改善糖尿病病情有重要作用,微量元素应从饮食中摄取,主要有:钙元素,能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硬化(含钙的食品有鸡蛋、乳、豆制品等);钾元素,有对抗钠离子引起高血压的作用(含钾的食品有豆类、乳类、蔬菜等);镁元素,糖尿病与缺镁有关(含镁的食品有紫菜、小米、燕麦等);铬元素,铬能促进正常糖代谢和脂代谢,维持良好的铬营养,有预防发生Ⅱ型糖尿病的作用(含铬的食品主要有河虾、贝类、蘑菇等)。
  6、宜戒绝烟酒。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中烟碱能收缩血管,加重肢体缺血,还会降低降糖药物的疗效。而酒中的酒精能损害肝脏、刺激肠道及胰腺,易诱发胆囊炎及胰腺炎,还会诱发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禁忌烟酒。
  
  六 忌
  
  1、忌少吃主食,以副代主。主食的主要成份是碳水化合物。在合理控制热能的基础上提高其进食含量,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有些糖尿病患者怕吃主食,以为吃主食会升高血糖,往往以副食代替主食,这样身体需要的热量就靠脂肪和蛋白质维持,由于摄人的碳水化合物严重不足,脂肪、蛋白质摄入过多,时间一长,易发生动脉硬化,同时也加大了患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2、忌怕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身体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衰竭,但在需要注射胰岛素时心存疑虑,怕一旦用上,就像毒品一样需终身依赖,在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血糖居高不下时,仍迟迟不敢应用。其实胰岛素是人体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适当补充一些胰岛素是治疗的需要,绝对有益无害。
  3、忌注射胰岛素可不控制饮食。有些人以为注射了胰岛素,饮食可不加节制,大吃大喝,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病情和进食量决定的,如果进食量过多,注射的胰岛素就相对不足,血糖就会升高,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之进食过少,也会出现低血糖。因此,注射胰岛素控制了血糖,也必须严格限制饮食,这样才能对糖尿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4、忌只要尿糖阴性,就是控制良好。有些人认为只要尿糖正常或没有症状,就算控制良好,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尿糖仅是一项参考指标,而真正的控制良好应将血糖长期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这样才能防止和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如果放松自我监护和治疗,就有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5、忌轻信虚假广告和迷恋保健品。有些糖尿病患者对某些商家为了推销产品,所作的溢美之词,深信不疑,以为吃了这种保健食品、那种保健品就不必控制饮食,甚至能根治糖尿病。其实保健食品和保健品并不是药品,不可能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根治糖尿病更是天方夜谭,充其量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而已。迷恋保健品不仅花钱,而且还会贻误病情。
  6、忌讳疾忌医。有些人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认为自己能吃能喝,没有症状,身体就算良好,对糖尿病采取消极态度,不检测,不治疗,听之任之。这样有可能使病情加重。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高度警觉,认真接受治疗,千万不可讳疾忌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