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九势》今译

 清风堂主005 2014-05-21
《九势》今译
[东汉]蔡邕

    字始于自然,自然立后,产生阴阳,阴阳产生之后,字形和字势就出现了。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字显得美丽。因此说:字之势,纵横来去是不可阻止的,这些奇怪现象都是因为笔毫柔软所造成的。
    下笔写字结体,上要遮盖下,字的下部要承接字的上部,使字形字势互相连带照应,不使字势失去。
    转笔,要左右照应,不使点画孤立。
    藏锋,点画起始、收笔的痕迹,欲左先右,再回到左来。
    藏头,圆笔着纸,使笔尖常在点画中运行。
    护尾,点画收势的时候,用力收笔。
    疾势,体现在啄磔点画之中,又体现在竖笔紧(急)趯(跃)当中。
    掠笔,在趱(散走)锋峻(高)趯(跃)的时候用。
    涩势,紧急颤动运行的方法。
    横如鱼鳞,竖如束绳的方法。
    这就叫九势,掌握了它即使没有老师传授,也能合符古人之妙,必须多下笔墨功夫,就能开造妙境。

    [简评]《笔论》告诉我们:一、写字时所应有的心境。二、字应有动有静,有愁有喜,这不是告诉我们,写字已成了抒情的东西了吗?字并非要象形,而是让我们更多注意字形以外的东西。
    《九势》并非说字从自然界中开始。而是以“肇于自然”这句引入“阴阳”观念。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笔下所生成的千姿百态全是因为这柔软的笔毫啊。
    他建立这几个概念:形、势、结字,以及九势。上下左右点画之间要映带。
    势是因为连而生的。书法艺术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些基本的东西:笔画要连带照应,要有力,笔尖常在点画中运行等等。
    用文字来形容笔的动作,因没有图示表述系统,已经不可能详细地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