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政策“双激励” 肉羊生产“暖洋洋”

 废都居士 2014-05-21
市场政策“双激励” 肉羊生产“暖洋洋”

编者按

中国是牛羊肉生产大国。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牛羊肉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发展方式转型、自然灾害和疫病等因素影响,牛羊肉生产增速放缓,供需失衡导致价格连续上涨。

为引导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高牛羊肉生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发布了《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扶持牛羊肉生产”。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牛羊肉生产的配套措施。

在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下,我国牛肉羊产业已经迎来发展契机。转变生产方式、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化经营,成为牛羊肉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版以我国农区养羊生产第一省——山东、西部典型的农牧结合省份——青海为窗口,聚焦这两个肉羊生产大省为转型进行的探索;约请专家对我国羊肉市场进行分析并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山东:农区养羊第一省谋划“转型升级”

“这几年养羊挣着钱了,我这波尔山羊是新品种,生羊肉价十六七块一斤,挣一半还多。”5月14日下午,山东省兰陵县下村乡埠阳村肉羊养殖户老李说,他家的肉羊从20多只发展到了50多只,村里现在是家家户户都养羊。

据山东省畜牧局副局长唐建俊介绍,山东肉羊存栏约2200万只,羊肉年产量约34万吨,占全国的8.25%,居全国第三位,是农区养羊第一大省。自2008年以来,连续5年羊肉价格保持在年均22%以上的涨幅,且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肉羊产业发展前景总体向好。

供需吃紧,羊肉价格仍呈上行趋势

山东省畜牧总站副站长曲绪仙介绍,羊肉价格从2008年的每公斤31元,涨到了现在的每公斤70元,上涨了123%,其根本原因是羊肉供给吃紧。由于农民增收渠道增多,肉羊的农户散养率逐渐降低,存栏减少,产量增长减缓,个别年份甚至略有下降。随着消费者饮食结构调整,羊肉刚性需求仍在加大。“受目前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所限,牛羊肉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供应工作任务艰巨,羊肉价格仍将呈现上行趋势。”曲绪仙说。

羊肉价格不断上扬,肉羊产业发展潜力开始显现。规模化饲养水平不断提升,一些地方开始重视肉羊产业发展,肉羊存栏、出栏开始呈现企稳回升趋势。在成武县大田集镇何楼村,已经养羊11年的养殖户何浩东说:“羊肉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以咱多年养羊的经验看,这个价格还能涨,咱还是要大胆地把规模扩上去。”

利润带动,产业发展迎来契机

曲绪仙说:“有了利润空间,农民就有了扩大规模、提高养殖水平的积极性,这是肉羊产业发展最大的契机。”

地处丘陵山区的兰陵县埠阳村,饲草资源丰富,全村185户都养羊。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庆介绍,2012年以来,村里把肉羊养殖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来抓,从济宁、蒙阴等地引进了黑山羊和波尔山羊等新品种,替代了传统的本地老山羊。成立了飞腾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建设了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场,8户社员养殖规模达400多只,带动村里发展起13家养殖规模20只以上的大户。

记者从兰陵县畜牧局了解到,通过推动品种更新,鼓励合作社发展,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兰陵县肉羊存栏31万多只,年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占比达17%。

转型升级,着力做好顶层设计

据了解,这几年,山东肉羊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依然突出。一是母羊存栏呈现下降趋势,发展后劲不足,尽管近两年开始止跌回升,但仍未改变母畜不足的局面。二是生产方式落后,良种良法不配套,饲养管理粗放,舍饲、半舍饲程度低、规模化饲养与育肥比例小,生长速度慢,生产成本高;全省年出栏500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重仅为6.58%。三是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四是支撑体系不健全,良种繁育改良、饲料加工供应、疫病防控体系不配套,服务水平低。

成武县畜牧局工作人员王丽娜认为,这几年,成武着力推动肉羊产业从农户散养走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前后两端延伸产业链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真正要实现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单靠基层在实践中摸索远远不够,特别需要省级层面做好设计,制定切实的产业扶持发展政策。

曲绪仙说:“山东有小尾寒羊、洼地绵羊、鲁北白山羊、济宁青山羊等高产多胎品种,有2400万亩的天然草地,可饲用秸秆总量达5500万吨,竞争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山东正在编制《山东省肉牛肉羊生产发展规划提纲》,通过明确优势区域、重点推进,市场主导、多元投入,转变方式、提升能力,强化监管、保证质量等举措,着力在省级层面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制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青海:规模养殖效益看涨

为保证牛羊肉市场供给不降低和农牧民增收,青海省提出“西繁东育”、“肉牛肉羊倍增计划”等系列措施,鼓励在东部农业区发展规模养殖,在牧区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激励下,青海省农区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养殖积极性空前提高。不过,对产业的整体发展而言,特别是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困难颇多。

农区规模养殖比重已超过40%

早在2001年,青海省就实施了以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的“西繁东育”工程,推动了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从2013年开始,青海省启动“肉牛肉羊倍增计划”,由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试点县开展肉牛肉羊繁育体系建设和改良工作。

成立于2012年的海东市民和县金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以肉羊育肥为主,社员已从最初的8户发展到327户,去年育肥出栏羊8000多只。“我们把握住了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机遇,按每只育肥羊纯利润130元计算,去年合作社的纯收入是104万。”合作社理事长白尕木说:“我们准备再建5个羊棚,达到年出栏1.3万~1.7万只。”

肉羊产业基础的不断壮大,除了有规模养殖场的贡献外,家庭牧场、养殖大户也不可小视。近年来,民和县不断加大家庭牧场发展投入,计划2014年建成家庭牧场示范户1000户,户均饲养肉羊达到100只以上,目前已扶持发展了133个家庭牧场示范户。

该县李二堡镇家仁村农民杜琛的家庭农场有能繁母羊30只,每年的纯收入在5万多元,他正打算把母羊增加到100只。

由于政策支持和市场带动,目前,青海全省农区中小规模以上养殖场(小区、户)数量发展到近万家,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小区)达到1500余家,使农区规模养殖比重由2007年的21%提高到2013年的41.5%。

规模场户发展面临资金困难

近年来,规模养殖场在布局、畜棚标准等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青贮、黄贮、粪污处理设施仍不健全,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滞后,综合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各级财政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仅起到引导作用,养殖场户须自筹大部分资金。由于畜牧业发展信贷门槛高,散户、小规模养殖户借贷困难,放贷归还的时间短、借贷额度低、信用担保手续繁琐,规模养殖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白尕木告诉记者,育肥一项重要的支出是购买饲料的流动资金。去年,他向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贷款100万元,由于没有担保与抵押物,需要依靠担保公司,而担保公司利息又比较高。他算了一下,按照贷款100万元1年期算,担保公司需要押金20%,利息5%,最后能到自己手里的只有75万元,这还不算要还给银行的利息。

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青海省农牧厅产业化处处长党陈延告诉记者,近几年,青海省牛羊肉屠宰加工在各地发展势头都很好。目前,从事牛羊肉加工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不过,由于多数加工企业以冷鲜为主,且产品雷同,加工产品产业链短,目前发展境况不佳。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政府期望加工企业能抱团闯市场,形成竞争力;而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仍各自为阵。近几年来,青海省农牧厅也在积极探索,也出台过一些鼓励措施,鼓励企业间进行整合。

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马清德介绍,青海即将出台《青海省肉牛肉羊发展规划》,将着力推进牧区新型生态牧场建设、规模养殖建设、草畜联动计划、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肉牛肉羊倍增计划、重点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7项重点工程。还要强化对畜产品加工和饲料生产龙头企业扶持,加快产品品牌研究和开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