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州古寨新的一景

 nxz 2014-05-21

 

 
汝州古寨曾毙掉6个鬼子 另一寨仅剩俩老人居住

 

行走于汝州大地,风格迥异的古山寨,频现视野。这儿与南阳、许昌、洛阳、登封接壤,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匪争夺重地。

彼时,依靠一个家族或乡绅的豪举,修建一座可居住、可保命、可攻防的山寨,是乡野村人的梦想。循着这个梦想,他们与“攻城拔寨”的匪患,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一旦人们的梦想生根长大,山寨里又会上演“改换城头旗”的故事。往事越千年,在冷兵器时代的汝州乃至中国,这样的事件,早已是市井常态,它亦融入文化传承基因。

回龙、来安两寨,是汝州数十个山寨的代表,聆听着它们的故事,是后人洞悉汝州山寨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它让人了解到山寨的一寸石墙、一寸碑铭,记忆了的难忘岁月。

在汝州市大峪镇袁窑村西头,有一个突兀的山丘,名叫回龙山。其上面,竖立着百余年历史的回龙寨,它保存完好,当地人又称梁家寨。4月9日,记者一行几人来到回龙寨,远观山寨貌似一堵围墙,高耸山头。山寨东门上书“瞻嵩”,西门上书“望汝”,时间显示为宣统年间建成。七八名施工人员正搬运石头,修缮山寨围墙。

山寨依山而建,围墙约2米高、约50厘米厚,山寨的南侧,则留置4处窑洞,供人们居住。山寨的西北角,借助山石走势,凿了一口硕大的取水池,深约2米,可供百余人饮用数日。循着寨墙走一圈,每隔20米,山墙就预留瞭望口。

与回龙寨相距三四十公里,位于汝州市寄料镇郭沟村西北的来安寨,气势更为宏伟。来安寨占地50多亩,寨子竣工于1862年,有152年历史。来安寨修建于近百米高悬崖上,三面临渊,依山而建,使崖与寨浑然一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寨子都易守难攻。整个寨子没有用一块砖,全部用石头、白灰勾兑垒成。寨墙厚度约1米,高约5米,成环形围绕,到悬崖边停止,刚好是一个半圆的形状;寨墙四周建有数座碉楼和瞭望台,居高临下,虎视群山;山寨还开有两门,南门上书“挹翠”,西门上书“拱极”,高大巍峨,分别扼守外界同山寨的两条必由之路。从前,寨门上还有门斗,门斗上悬有千斤闸,必要时可随时落下,将寨内与寨外完全隔绝,即使有少数敌人攻入寨子,也将在寨内被完全消灭。

来安寨全盛时期居住人口有3000多人,上世纪的80年代,这里还有居民数百人,如今,绝大部分村民已搬至山下,寨内仅剩70多岁的王文献和他的老伴儿两个人在这里守候着,说是要守住先祖的基业,弘扬先祖的功德。

66岁的董振国,召集几个街坊们修缮破败的回龙寨。这项“任务”,是其在汝州城经商的儿子,向他“下达”的。据董振国介绍,是袁窑村的梁家先人修建的回龙寨。百年过去,这座山寨日趋荒芜,儿子从政府部门将其租赁,投资用作旅游开发,“投了十多万元,才修缮了两处窑洞,一点城墙。”董振国“抱怨”烧钱的同时,亦赞赏儿子的做法,是发掘民间瑰宝。

据董振国介绍,梁家先人经营一煤矿,生意相当红火。时值动乱年代,穿行于汝州一带的几伙土匪,频繁骚扰乡野四邻。而家境殷实的梁家,自然就成了首选攻击目标。从宣统元年,梁家就地取材,雇人开挖青石,在回龙山修建起占地10亩的回龙寨,“工程持续了三四年。”回龙寨竣工,有力震慑了土匪,也给之后的侵华日军,带来不小的打击。

1944年底,有一日本小分队先后两次骚扰袁窑村。他们第一次来,村民四散逃亡。等到日军再次来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村民们盘踞回龙寨上,拿着土炮、步枪、石头进行全力反击,击毙6个日本兵。由于回龙寨地处较高,日本兵用迫击炮反击,难以奏效,最终草草收兵。

对于来安寨,据王文献老人介绍,山寨是当地一王姓大户的族人筹建。当时封建王朝无力保护地方百姓。王家为了自保,广召本家子弟,在山上大兴石木,训练村勇,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山寨建成。

山寨建成,颁布实施3条“寨规”。一,凡有串通土匪危害村民者,一律诛杀,家属驱逐出寨;二,建立严格的寨民落户登记制度,寨中男丁,农时为民,战时为兵;三,村民与外界通婚,必须先登记审查。几条“寨规”实施,抵挡了土匪的多次强攻,使来安寨成名,寻求避难者众多。

来安寨别名“干寨”,是说寨内没有水源。据王文献老人介绍,寨子后面的悬崖下就是白河,整个寨子当年主要依靠河水来解决吃水问题;他们开辟了小道,专门用于取水,在崖顶也装有水车和滑轮,可以直接到河内取水。一旦来敌切断水源,寨子里的人们如何生活呢?据了解,王家先人设计建造山寨时,凿石为坑,建有数座巨型水窖,可以积攒雨水度日。

来安寨的水窖,亦极具地方特色,保存也非常完好,至今可以发挥作用。也正是解决了饮水问题,才使干寨变成了居民安居乐业的来安寨。史料称,来安寨兴盛的时候,除了高达数千人外,寨子里还安装92张大型织布机,织出的成品销往上海、天津等城市,为寨子带来了丰厚财富。

如今,来安寨的大多数建筑被毁坍塌,但是颇具特色的角楼、城墙、寨门、议事堂等,保存依旧相当好。“山寨的保护和开发,应当同时进行。”汝州市政协一位官员称,山寨之于汝州,是不可忘却的记忆,它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的存在,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生存现实,也是历史文化的最直接传承。

董振国动情地说,在汝州,像大雄山、祖师顶、双十垛、米腊山、大红寨、玉皇寨等,多建于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当时民众的性命,起到巨大作用,“如果把它们进行整体规划,实施修缮开发,那将是汝州新的一景。”而这笔费用,除了政府出台政策牵头引导外,需要大量的民间资本介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