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时间医学治疗女性痛经初探

 johnney908 2014-05-21

  
  4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是祖国医学中的“时间医学”疗法,内容丰富系统,渊远流长。中医对“时间医学”疗法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了生物钟现象及其规律,并将其运用于医疗实践当中,为“子午流注”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灵枢·卫气行》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古代医家将人体气血的运行比作水流,而且按照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情况,以“井(所出为井)、荥(所溜为荥)、输(所注为输)、经(所行为经)、合(所入为合)”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运行特点,有规律地循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这种气血运行与自然界周期同步运行不息的关系,说明各经气血的盛衰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过时”而至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乘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据此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定时开穴,调和阴阳,以纠正机体气血的偏盛偏衰,为中医、针灸治疗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子午流注是将机体的气血循行,周流出入,比拟水流,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亦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以调和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不但与人体生理功能相关,而且与某些疾病也有密切的关系。妇女的月经来潮有相对恒定的周期,故痛经亦有一定的规律,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天人相应”的观点。子午流注着重研究人体经脉盛衰的时间机制,把握人体气虚盛衰的生物节律,以刚柔相济,阴阳相合的原则,定出十二经脉盛衰之时、井荥输经合穴开合法则,体现了“顺天之时,而病可预期”的按时辨证论治原则,其作用机制符合“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针刺基本原则。在治疗痛经的过程中,除了患者来就诊时,选取当日当时所开之穴治疗外,也可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取一定穴位(该穴所开之时在治疗日程期间),约患者在该穴所开之时来就诊,如患者有明显气滞,且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以下皆同),可以约患者在“太冲”穴所开之时,乙未或乙巳时来就诊,如有腰背痛,可在“委中”所开之时,壬午时来就诊,如湿气重可在“阴陵泉”所开之时,己亥时来就诊。
  痛经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均有很大影响,本文中所述的中医时间医学中的子午流注纳甲法,是行之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
  (收稿日期:2008.1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