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法—时辰养生法!

 我们是最好的人 2016-10-19

文/ 孙晓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授


编者按:说到中医养生,我们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天人相应》,自然界的风雨寒暑、阴阳晨昏,都提示人们应该参照它的变化来摄生养性。我们的古人因此总结出了不少『因时养生』的办法,如十二时辰养生、七曜养生等,本期我们邀请专家系统介绍,希望对您日常保健有所帮助和启迪。



孙晓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特邀专家,广东省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之一是一套清代广彩十二时辰小药瓶,它们不仅制作精美、颇具岭南特色,而且蕴含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内涵和因时治病养生的中医时间医学理念。2013 年,中央电视台曾在《国宝档案》栏目中做过专题介绍。


整套十二时辰小药瓶简洁大方,色彩清雅,瓶身以精美的广彩工艺装饰,图案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这套十二时辰小药瓶还将十二时辰与生肖结合,把特定时辰服用的药物装在相应时辰生肖药瓶,既有显著的识别性,又能方便按时服药。是中医“因时用药”这一时间治疗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为什么要“因时养生”?


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这样的理念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寒来暑往、月圆月缺、昼夜更替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养生防病要遵从自然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因时养生”。从“因时制宜”的角度看,大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小到一天十二时辰的变化都有其规律,这也与现代生物学的“生物钟”理论相符合。


中医学早已认识到人体气血运行改变与大自然昼夜晨夕、阴阳变化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在关于养生长寿的理论中首要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度百岁乃去”。阴阳者,即天体之间的引力产生的时间节律变化;术数者,即大自然中时间数的变化规律。因此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甚至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时辰,都存在着“天人相应”,这些节律性影响着机体气血盛衰﹑经络流注,以及脏腑强弱。


现代时间医学研究也表明,人体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系统之间的协调具有时间效应和节律性,主要体现在人体生物钟调节﹑生命体征的微调变化﹑激素分泌的节律改变﹑器官组织功能的亢奋抑制,以及药理作用的效率规律等。


时间与人体“生生相息”


十二时辰最早记载于《汉书·翼奉传》,它是根据太阳每昼夜绕北极运转一周,对应经过天穹的十二个方位,将昼夜的循环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并且以地支命名,称为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对应着自然界阴阳之气在一昼夜中阳气由升到降、阴气由消到长的变化过程。


在生理上,《黄帝内经》最早认识到机体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深刻说明时间节律对机体调节的重要性。“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了机体阳气盛衰的基本运行规律,如果能适应这种阴阳变化,则能提高人体正气抗邪的防病能力,否则就容易发病。


在病理及指导诊断上,历代医经有更多阐发。《黄帝内经》直接指出了“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一般病理特点,即一般的疾病都有早晨较轻、白天平稳、傍晚加重、夜里严重的规律。《黄帝内经》中更进一步指出心﹑肝﹑脾﹑肺﹑肾五脏系统的时辰传变规律。张仲景根据一天中时辰阴阳的变化,结合藏象﹑经络,创立了三阴三阳(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六经辨证的《伤寒杂病论》,其中提出的“六经欲解时”最能体现时辰病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的时辰机体气血的盛衰与疾病传变规律。


运用已久的时辰养生法


在长期对生命的观察和医疗实践中,古代的中医对不同时段时辰的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节律就有所认识,并用阴阳和具体地支时辰进行了脏腑和经络气血运行的精确描述。



“子午流注”是中国时间医学的代表,《黄帝内经·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古人发现在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将会相应地进行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在不同时段不同经络气血的盛衰开合有时相特性变化。12 个时辰对应着人体12 条经脉,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卯时流注大肠,依次为胃、脾、心、小肠、膀胱、肾、胃、心包、三焦、胆,丑时流注肝经,再至肺经,周而复始。脏腑气血流注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治疗方面应用首见于金代《子午流注针经》,在养生方面推崇12 个时辰各自依照昼夜阴阳变化规律进行养生,这样就能协调人体与自然之节律,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实现通经防病之目的。


此外,《黄帝内经》还有昼夜节律四时分段,即肝主早晨、心主日中、脾主四时、肺主日入,肾主夜半,亦可据此选择适当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扎根于民间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但在实际运用中也不能机械照搬,而应随着时代发展与环境改变,继承发展,有所扬弃,因时、因地、因人合理养生。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6年10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