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逸事

 雨颐墨 2014-05-21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1.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氏世代经商,早年继承祖业,独资经营徐裕丰酱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2.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3.小时在家塾读书,十一岁时,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柢,成绩总是全班第一。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4.徐志摩跟蒋百里是同乡,同为浙江海宁硖石镇人。早年间,他们一起创建新月社,交情莫逆。蒋、徐两家都是海宁的望门大族,且有联姻之亲。蒋百里比徐志摩年长14岁,是他姑丈的族弟。1915年秋,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住在蒋百里在东城锡拉胡同的家里。徐志摩十分敬爱蒋百里,开始时叫他“百里叔”,后来随表弟蒋复璁同呼“福叔”,亲如一家。在徐志摩经济最为拮据的时候,蒋百里将自己在北京的寓所交徐志摩出售,获取一份中介金,帮其渡过难关。

  1929年,受唐生智起兵事件牵连,蒋百里被捕入狱,徐志摩竟然扛着铺盖卷到南京,要陪蒋百里坐牢,一时天下轰动。

   

5.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关于他遇难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还与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北上,以及大雾影响、主机师王贯一前晚准备女儿婚事忙到很晚,飞行时精神太差有关。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6.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死,年仅36岁。郁达夫在一篇追悼他的文章中说他死得恰好,因为诗人如美人,老了就不值钱了,况且他的这一种死法,和拜伦、雪莱一样不凡。

  7.徐志摩有个儿子叫徐积锴。他13岁时,徐志摩坠机身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小名叫“阿欢”。由于是徐家单丁独传,全家上下对之都寄予厚望。出世百日,家人在他面前摆了裁缝用量身尺、小算盘、铜钱和一把笔,让他“抓阄”。阿欢看了片刻,眼睛先瞅着算盘,继而扫到尺子,最后盯上一样东西,伸手便抓起——哟,那正是徐志摩用过的毛笔。徐志摩父亲徐申如先生喜出望外,把孙子高高举起,连连道:“又是一个读书人!我们家孙子将来要用铁笔!”这“铁笔”,是指官府重要文告上常用语“铁笔不改”。徐老太爷希望孙子从政入仕(积锴之名亦与此有关),哪里料到,徐积锴后来的生活道路,却与祖父希望大相径庭。徐志摩死后不久,他中学毕业,为便谋生,遂入交通大学念土木工程。1947年徐积锴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科技大学攻读经济和土木工程,先为土木工程师,后从商,跟笔墨生涯始终无缘。

  

  8.一般人只知道徐积锴,但未必知道徐志摩幼子徐德生(又叫彼得)。徐德生在1922年出生于德国,三岁就因病夭折。骨灰罐由张幼仪带回硖石安葬。墓上有梁启超题字:徐德生之墓。徐志摩坠机身亡后埋在硖石,与幼子墓原有一段距离。1998年因工程施工,要移徐德生墓。徐氏宗亲决定迁到徐志摩墓下方,并“维持原型”,以便“父子相依”。如今,徐志摩子嗣均远在异国他乡,徐志摩大概没有料到,在硖石西山,悲秋残阳下,凄风苦雨夜,是他只见过一次的幼子,日复一日地跟他那游荡的孤魂,紧相依,长相伴。

  

  9.张幼仪的二哥张公权,替妹妹看中了徐志摩。两家很快定下了婚事,当时男方16岁,女方13岁,都还在读书。

徐志摩对爱情充满诸多的幻想和期待,别人要硬塞给他一个新娘,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像刺猬一样竖起全身的刺。所以徐志摩会在看到张幼仪照片的时候,鄙夷地说:“乡下土包子。”

  10.徐志摩虽与张幼仪离异,张家人却一直视徐为“佳婿”。张嘉铸(张幼仪的八弟)在徐志摩再婚时,居然盛装出席;徐逝世后,他专程赶到济南奔丧,并扶灵南下;他临死时在遗嘱中吩咐:丧事不要放哀乐,要朗诵徐志摩的诗。至于张君劢(张幼仪的兄长)则更为离谱,他居然竭力反对张幼仪再嫁,生怕令张家蒙羞,他说:“女人只能出嫁一次,否则全中国的风俗都没有意义了。”

  

11. 徐志摩和陆小曼于1926年8月14日在北京北海董事会礼堂举行结婚仪式,由于是对才子佳人罗曼蒂克的结合,而且文化界的朋友又很多,所以操办得也相当隆重,在婚礼之前徐志摩特别造访梁府恭请恩师梁启超作证婚人,梁启超本来对弟子这次婚事很不赞同,然而在徐志摩极为诚意的恭请及胡适在一旁极力帮助请求之下,只好勉强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说:“要我作证婚人,可以,但到时我会不客气的教训你们的。”

  果然,在徐志摩婚礼那天,梁启超竟然在婚礼进行之中,以严师的姿态,引经据典大加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心情浮躁,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以后务求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12. 张幼仪非常有气度,有才干。离婚后,她和徐志摩友好相处,以义女的身份操持徐家,照顾徐志摩的双亲,最后甚至掌管了徐家的经济大权,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更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版的《徐志摩文集》也是在她主持下完成的。

  当然,徐家一直器重这个儿媳。1931年徐母病重,徐志摩父亲坚持要张幼仪出面主持家政,张幼仪认为自己的身份不合适,坚持必须徐志摩打电话,她才能去。接了徐志摩的电话,她去了,里里外外,井井有条,一直侍候到徐母去世,操办完丧事。而徐志摩此时的正牌妻子陆小曼却被拒之门外,只能住在一家小旅社里。

  1931年11月徐志摩飞机失事,陆小曼昏死过去,用拒绝认尸来拒绝事实。张幼仪心痛之极,但没有晕倒,也没有不知所措,她分寸不乱,像一个理智的妻子一样,为丈夫尽最后的心,遣儿子去山东收尸,自己主持丧葬。丧礼上,小曼看到志摩穿着长袍,不满意,认为他应该希望穿西装下葬。张幼仪坚定地不许任何人移动、摆布志摩,不许让他死后还不得安生。

  

  13. 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徐志摩游学于剑桥大学。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在回国的轮船上写下著名诗作《再别康桥》。在《再别康桥》诞生80周年之际,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河畔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诗碑。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这两句著名的诗句,镌刻在这块白色大理石碑上。徐志摩诗碑于7月8日树立,据国王学院发布的相关消息,这块白色大理石的质地与北京紫禁城内大理石完全一样,放在这里寓意为连接中国和剑桥的纽带。国王学院还表示,徐志摩正是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游学期间读到了济慈和雪莱的诗歌,才开始写诗的,“许多中国留学生都知道这首诗(《再别康桥》)并被深深打动,它架起了中国和剑桥之间的桥梁。”诗碑上没有英文,诗碑似乎专为懂中文的人们而立。

  

  14.1920年,徐志摩违背父亲的意愿离开哥伦比亚大学来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当了特别进修生,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无忧无虑的时光。在这里,徐志摩接受了文学洗礼,开始步入文学殿堂。也是在这里,徐志摩遇见了林徽因。《林徽因传》里描写两人相会剑河的一段——当他们踩着泼洒下来的月光和雾,静静地在康河岸边漫步时,徽因耳边响起了波浪一样的话语:“徽因,在这样的时候,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她微笑不语,伸手摘下一片柳叶,轻轻地衔在嘴上。1922年, 徐志摩离开剑桥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康桥岁月成了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徐志摩后来在《猛虎集·序文》中自叙了康桥岁月对其一生的影响:“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徐志摩在另一篇文章《吸烟与文化》中还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5. 1921到1922年间,通过他的朋友狄更生,徐志摩在国王学院旁听了一年的政治和经济课程。正是在剑桥受到诗人济慈和雪莱的影响,志摩才真正开始写诗。(风君收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