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这位修女的是人类的苦难,地点是印度的加尔各答。殖民者走了,压迫机器却照常运转。 特蕾莎修女这样回忆她看到的悲惨世界:在加尔各答的街道旁有个濒死的妇人,老鼠和蛆正在咀嚼着她的身体,她坐在妇人身旁陪着她,直到她死去。 深受刺激的特蕾莎再也无法在清静的高墙里静修了。她穿上印度莎丽走出高墙,建立“仁爱修会”。照看那些在大街上捡来的人——垂死的流浪汉、残疾的弃婴和麻风病人和艾滋病人等,她陪伴他们走向死亡,看着他们微笑,并被深深感染。 她出了名,志愿者来自世界每一个角落。1979年,特蕾莎获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庆祝盛宴,她黯然神伤,将其折合成钱连同奖金全部捐出。 1997年,特蕾莎病逝。印度为这位外国女人举行了国葬,规格和国父圣雄甘地一样。 当政治家们为贫穷问题喋喋不休的时候,特蕾莎正握住一只又一只临终者的手,给无家可归者安身之所。她的离世是全球的大事,不分种族和宗教,无数人为她送行。那个夜晚,人们哭泣叹息——这个世界又少了一点光亮和同情。 特蕾莎不是文化人,看看她的获奖演说就一目了然。但是一个个鲜明的立场,活生生地在她一生的行动和话语里体现着—— 1、“我渴。” 这是在耶稣十字架上的一句话,用英语和孟加拉语赫然写在特蕾莎的“仁爱修会”临终关怀院的屋顶十字架下。濒死的人需要水——需要尊严、安慰、同类的手,需要爱。每个受苦的人和他们的需要,所投射的是基督的影子。帮助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就靠近了自我救赎。 2、“一颗单纯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人们变得盲目,是因为太多复杂的东西遮蔽了双眼。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面具也几乎等于零。 特蕾莎的每日祷词是这样:“一颗单纯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露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当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3、“穷人是美丽的。” 在特蕾莎朴实无华的获诺贝尔奖演说里,她提到那个在关照里死去的人:“我将她放在床上,她的脸上绽露出美丽的微笑,只说了句‘谢谢您’就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