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膜原论发现三焦膲膜的形态结构

 johnney908 2014-05-22

   
  什么叫“廓”?“廓”者,空阔也,城之廓也,幕墙也。外包裹内空寂,外肌腠内脏腑。处于内外之间即是三焦膜原膲膜层结构中,流行水、湿、痰、火、即是少阳三焦原气之空阔处。“廓”者是密布四周之幕墙,具有升降,出入、收缩、扩张、涨落的气化聚散功能态。

  6.4  髓海为体,三焦为用。髓海之体的真元之精水归藏隧道经由阳督伏膂膲膜中十八横轮[2]输出管道流注而入,背部阳经的九直纵三焦膜原膲膜;九横断,横向切面的三焦九层膜原膲膜,流注十二经之原,内外双向贯通流注入背阳俞、腹阴募,行至胸、腹的大、小、少腹、背部、头面、四肢诸气街,内入五脏六腑。由先天命门泵压出气,后天脾胃纳谷,散津升气,经由肺朝百脉敷布,再从下焦二阴、膀胱决渎排泄浊污。

  6.5  前《黄帝内经》时期,中医的上工大师们曾经用粗朴的技术工具打开过人体,直视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形态学结构。由于受到道家黄老学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重道轻器的哲理影响,认为人体是浑然整体,绝对不可以分割成无数的碎片,生命的本质是一个过程“流”。为了保存好这浑然一体的生命过程“流”,即整体的形态结构,所以在《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中国的医学家就已经扬弃了器官形态解剖,牢固地确立藏象结构的模型学说,从“打开”走向“封闭”;原封不动地、完整地研究,通会地揣摩这个混沌的“太岁”形状。其认识的方法论只能是司外揣内、直觉焦距揆度、玄览奇恒,以外象测知内藏,运用类比法,一测就是上下二千年。
   
  《金匮要略》第二条所言:“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腠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呢?是三焦上下、内外、左右、无处不到的交汇、通透、聚合人身三元之气的空隙经遂管道,通道内流注着“血气”,元真之处的“处”字,太重要了!一言点化出人体三焦巨、大、小、微细的空隙管道复杂系统,原气流注所历、络、循、行,交汇聚合的流动状态、空隙管道,为人体三焦内通行血气的系统复杂性网络隧道的猜想与探索,捅开了黑洞的一个口子。
   
  这些个巨、大、小、微细子系统的空腔、囊、窍、管、道内流注着无形的原气,与有形的血气。隐态在人体脏腑之外,肌肤之内的三焦膜原膲膜结构层内,在外是可以观察得到的,这就叫会通全身之表象无处不在的刘河间玄府“纹理”通透性网状孔窍说。

  6.6  古代医家清晰地洞见过人体的胸膈结构,胸腹之间的纵横膈肌,把人体分为四个部分;膈肌—阻隔不通,屏障气血,抵御外邪分隔浊气与清阳。膈肌外依附着膜性结构组织,鬲膈之“肓”与壁胸膜,壁腹膜是对应的中西医两种认知形态结构模式,“肓”中之原,在上就是上焦的空腔,在横膈的下方就是中焦的腔子,及脐下的下焦空腔子。
   
  这就是三焦有名无形,有名有形的结构猜想,历千年不衰,引无数智者凝神探索不息的玄奥性机理。三焦像一个浑厚朴散埋在黄河古道淤泥底下的“太岁”;三焦的生命之树,扎根于《内经》,茁壮于《难经》,分枝于明清,茂盛于当代。思想的茂盛,不总在漫长的等待之后,三焦理论的灰色与斑驳,终究遮盖不住他的绿叶常青。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探索三焦的形态、功能、关系、结构的多元探索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 田在善,方步武.将腹膜丛视作中焦—对三焦实体的探讨 [j].天冿中医,2002,(2):31.

  [2] 苏云放.再论系统膜原论的功能层次 [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1.

  [3] 祝世讷.失调—揭示“关系失调为病”的机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4):2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