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生之道在哪里? 系列之二 -- 气与养生

 医哥福慧人生 2014-05-22

永生之道在哪里? 系列之二 -- 气与养生

(2010-07-25 16:52:03)
宝精爱气 ......--葛洪

  

    晋代道教大师葛洪在他的仙学名著--《抱朴子·内篇》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张广定的人 ,因逃乱在临行前将行走不便的四岁女儿放在村口的古冢里 ,然后放了几个月的粮、水及衣服即离去。到了和平时期已是三年之后广定还乡后欲收冢中所弃女骨,准备入殡埋之,不料女儿仍坐在古冢中,见到父母大喜,而其父母还以为是鬼不敢近她。后来问其从何得食,她说冢角有一物,常伸颈吞气不吃食物,我试着学它,结果真的不饿,而活到现在。广定立即去找女儿所说的"一物",结果是一只大龟。

 

    故葛洪认为养生的关健是"宝精爱气",人若是损精伤气,会降低免疫能力,逐渐使生命枯萎,即使"祭祀鬼神亦难得保其长寿"。

 

   《管子·内业》篇说:气者,身之充也。又说: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

,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

 

   《庄子·知北游》亦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

   宋《圣济总录》提出了“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的观点,足可见气的变化直接关系着人体的盛衰和寿夭。

 

   明清大学者宋应星、王夫之等亦曾提出"天地间非形即气,非气即形",并相互化生相成。

 

   所以心弱之人先养神;神疲之人先补气。正所谓"先补气,后补血,补得丹田温人热,便是长生不老诀。"

   因为一个人的生死,气是根本,中医也认为气不调则病生,治病以气为首务。因此补气养血,才能气畅血清,才能抗御严寒及邪气的侵入。


    另外,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我们日常的饮食要把它转化为水谷精微,又从水谷精微转化成津液,又从津液转化成血,这个转化过程都需要气的支持,因此,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是由元气、卫气、宗气、营气构成,人体之气的真气是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统称。其中宗气、营气、卫气均来自后天的水谷精气,根据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而称为各异,它们是较低层次的气,能供给人体以营养和动力。

    人体之四气:元气、卫气、宗气、营气。

    元气:是人体各种气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又称“原气”、“真气”。它主要由先天之精华生而来,禀生以后,又要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

    卫气:是由水谷之气化生,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故又称“卫阳”。卫气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保卫肌表、抵御外邪的功能。

    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它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

    营气:是由脾胃运化得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精粹而富有营养的部分。它除了有营养全身的功用外,还能化生血液。
    那我们常人怎么样才能补气呢?
    古人有言:少言养气,少欲养精。意思是平常不要说太多话而养气血;不要太多欲望而养精气。另外,少怒养肝气,少虑养心气,咽津养脏气,提肛养肾心。

 
来源:常福居士

你知道音乐也是一本养生秘笈吗? 永生之道在哪里? <wbr>系列之二 <wbr>-- <wbr>气与养生

永生之道在哪里? 系列之一 -- 性命与养生 永生之道在哪里? <wbr>系列之二 <wbr>-- <wbr>气与养生

永生之道在哪里? 系列之二 -- 气与养生

永生之道在哪里-- 精与养生(附:补精固精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