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舜传说

 新虞舜客 2014-05-22
 
 

一、重华降世

曹娥江中游的上浦虹 虫养 村边,有一座小山,它微昂的头颈,高耸的脊背,短短的尾巴,四周草木丛生,像一条巨大的活龙静卧着。人们一向叫它握登山。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远古时代的贤帝舜就诞生在这里。那时虹 虫养  村叫姚丘,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主人姓姚,因患眼疾,人称瞽叟;他的老婆叫握登,十分贤淑善良。一天晚上,握登梦见一道七色彩虹缠身,醒来发觉自己怀了身孕,心里感到很奇怪。十月过去了,不见分娩,她开始着急起来,心越急胎儿就是不肯出世,一直怀到14个月。一天,姚丘上空突然乌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倾盆大雨劈头盖脸而来。可霎那间雨停风歇,灿烂的阳光透出云层,天际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时,凤凰飞来了,麒麟也走来了,祥云落在握登家的屋顶。

正在此时,姚家屋里传出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原来是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从握登腹中降生了。人们一齐拥向握登家,只见这个刚出世的婴儿面色黝黑,眉骨高耸,双耳肥厚,鼻高嘴大,天庭饱满,地额方圆。特别令大家惊奇的是他的眼珠子乌黑滚圆,而且目有双瞳。两夫妻一商量,因有重瞳,故取名重华。

此事一时成了百姓的美谈。从此以后,姚丘这一自然村就改名为虹 虫养  村,而旁边那座小山也改名叫“握登山”。据当地老人讲,握登山虽不高但风景迷人,原来上头还有一座舜母庙,分前后两进,主殿供祀舜母娘娘,左右偏殿供奉着其它菩萨。可惜1956年一场特大台风,把这座神庙吹倒了。现在,老百姓在虹 虫养  村又修建了一座小庙,里面供着“舜母娘娘,以示对虞舜母亲的尊重

二、四岁学琴

重华自小绝顶聪明,他生下来半岁能走路,八个月会说话,二岁就能按大人的吩咐传东递西,三岁时,学着父亲的样子,用树叶或者草片学鸡鸣鸟叫,而且活灵活现。

瞽叟祖先世世代代是音乐世家,瞽叟的爸爸就是一名十分出色的乐官,他仿效山川溪谷“天籁之声”作出的一个乐曲,使人听了心平气和;即使有人正在相互杀伐格斗,只要一听到他的音乐,人们便会自动停止争斗。瞽叟的爸爸还有一个绝技,他用石片敲打出“拍拍”的节奏声,能使各种飞禽走兽自动应和着他的节奏跳起舞来。

瞽叟本人双目虽然失明,但由于遗传基因,对音乐也很有天赋,特别擅长弹拨五弦琴。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来了一只凤凰,嘴里衔米粒来喂他,并告知他:你儿子就是它来投胎的。瞽叟醒来,从刚才梦境中联想到另一个故事:据说秪支国曾经向尧献来过一只重明鸟,又叫双晴鸟,鸟的一只眼睛里面生有两个瞳子,鸣叫像凤凰,形状像山鸡,还时常把羽毛解落下来,光身在天空中飞翔,驱妖除怪,赶逐豺狼虎豹。后来瞽叟果然生下了虞舜,想起那个奇怪的梦,看看自己儿子舜目有双瞳,感到非常奇怪,莫非儿子真的是那只凤凰转世?

小重华四岁那年,瞽叟把儿子叫到面前,就耐心地开始教他弹拨五弦琴。他发现舜对音乐很敏感,自己只要把乐曲讲解一遍,弹上一遍,儿子不但都能记住,而且试弹三四遍之后,便能在五弦琴上弹得有板有眼,得心应手了。一次,小重华在开荒地上玩耍,见二十几个人正在砍伐一株高大的梧桐树,随后,他们又分别用五根麻绳拉梧桐。但由于力量分散,梧桐树纹丝不动,怎么办?小重华半开玩笑地说:“嗨,这么容易的事都不会吗?听我的。”

大家以为他是故意在吹牛,就当场开销:“去,去!你小孩子懂什么?”

可小重华这个人也怪,你越要他走,他越不走;你越不让他讲,他偏要讲。但见他立即收起笑容,胸一挺,像下命令一般,说道:“不拔倒树不散,你们只要熟记‘宫、商、角、徵、羽’五个口音,大家如按这个节奏边哼音边用力拉,树自然就会拉倒。”

大家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小重华的办法去试试,谁知第一个音刚过,五根绳子就绷得紧紧的;第二个音哼过,梧桐树开始颤抖起来;哼过第三声,梧桐发出一阵轰鸣,随即轰然倒地。这一来,大家服服帖帖,连连夸奖小重华。

后来,这株树篰里又长出一支小梧桐树来,重华便把它制作了一把五弦琴。

三、五岁丧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舜的母亲握登自从生下舜之后,身体显得十分虚弱,后来又患了风寒症,一直未愈。等舜四岁时,母亲的病日趋严重。懂事的舜终日守在母亲的床边,帮助父亲悉心照料母亲,端水喂食,熬汤煮药。但好景不长,待舜五岁那年,握登病逝,父子俩抱头痛哭不已。

他们把握登葬在村旁的小山上,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握登山”,也称“舜母山”,又在山顶建了“握登舜母庙”,以纪念舜母握登。

握登的病故给瞽叟和舜打击很大,家庭也因而遭到不幸。开始瞽叟带着舜每天在田里辛勤劳动,回到家里再做饭洗衣,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后来邻居们同情这对父子,就张罗着为瞽叟续弦。瞽叟娶了一个叫仇的女人,做了舜的后娘。她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怪异、心狠手毒、刁钻古怪的泼妇。一年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叫象,溺爱有加,而象又是一位奢侈傲慢的坏小子。后娘发现舜相貌非凡、资质聪明,比自己的儿子象要好得多,十分嫉恨,于是把舜视为眼中钉、肉中剌,还经常在瞽叟面前挑拨是非陷害舜。

瞽叟因眼疾没有医治好,双目完全失明了,疾病的折磨,使他脾气变得十分暴躁;他又一味听从后妻的话,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不讲是非的糊涂虫,经常对舜进行打骂。这样,舜开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父母的种种虐待,舜采取了“大杖避,小杖受”、逆来顺受的办法;他往往站立不动,任父母打骂,不喊痛,不流泪,直到父母打累了,他才含泪离去。有时父母走绝端要把他致于死地时,他则采取回避的办法,不使父母担当“杀子”的罪名。有一天,父亲为了一点小事又挥鞭打舜,这回舜放声哭了起来,还越哭越凄凉。父亲觉得奇怪,问他为啥哭?舜抹了一把泪水,说:“爹时常打我,一打就痛,今朝爹打我,一点都不痛。我哭爹年纪大了,打不动了,都是儿子不孝之故啊!”

四、割棉生杈

舜有个亲娘舅住在大江北面沙地。舜小时候,亲娘死后,就常到娘舅家里去。一次,娘舅交给舜一把小茅刀,叫他到棉花地里去割草。舜来到地头,碰到三四个小朋友,大家就一起玩,一直玩到太阳落山。这时,舜记起棉花地里的草还没割呢,就拿起茅刀跑到娘舅的棉地里,“沙沙”把草和棉花秧一起都割掉了。

第二天一早,娘舅到地里一看,吓了一跳,地里只剩稀稀拉拉几株棉花了。娘舅气得胡须翘起,眼睛乌珠突出,赶回家问外甥:“重华,叫你割草,为何将棉花都割了,还有啥收成?”舜见娘舅生气了,忙陪笑脸说:“娘舅,这几株秧够了,株株棉花十八档,档档棉花十八杈,杈杈十八丫,丫丫十八颗,颗颗十八瓣,瓣瓣重四两,棉花收成就够了。”舜还对娘舅解释:“在家里,我上山去摘野棉花,被我过去割掉的棉枝,它产的花比正常生长还多呢!”娘舅听了外甥胡说八道的话,只得自认晦气。

想不到,这一年秋,棉花果真有十八档、十八杈、十八丫、十八颗、十八瓣,瓣瓣都蛮大,棉花收成高于往年,娘舅心里欢喜得不得了。

五、卧冰得鱼

自从母亲握登去世后,父亲和后娘及异母弟弟都看他不顺眼,千方百计给他出难题,甚至想谋害他。

一年冬天,弟弟象哭闹着要吃鱼。寒冬腊月,河面上都结了厚冰,哪里还能捉到鱼呢?象是年幼无知不懂,后娘明明知道却心中高兴,当即与舜的父亲瞽叟说,要他叫舜去捉鱼。瞽叟遇事不明,又对后妻言听计从,就吩咐舜下河去。

舜那时还是十来岁孩子,但父命难违,不得不去,便冒着凛冽的寒风,抖抖索索地出了门。他知道,河水冰冻,要捉到鱼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呢?舜只好祷告上苍,请上苍帮忙。他一边求天,一边走路,路上看见倒伏在地上的枯草,就把枯草收集起来,编织成一个粗劣的草垫子。舜把草垫子铺在冰冻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草垫子上,想靠自己的体温,慢慢地融化冰层,再设法捕鱼。

舜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一股焦灼的阳光集中照射到草垫子上,不一会儿,草垫子点燃了。草垫子一烧,冰层就加速融化,马上出现一个冰窟窿,许多像筷子一样长的鲤鱼接二连三地从冰窟窿跳了出来。舜就用枯草穿上这些上天赐给他的鲤鱼,背在肩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六、被竹获笋

有一年秋天,后娘要舜上山去掘竹笋。谁都知道笋,是在春天出土的。但现在是秋天,哪来的竹笋呢?

秋天和春天的气温差不多,但具体变化上却是不同的。舜想着:春天是一天一天热起来,秋天是一天一天凉下去,这凉热的变化,正好颠倒了,怎么办呢?舜突然看见自家母鸡正在孵蛋,茅塞顿开,何不像母鸡那样,给屋后山湾里的那片竹林铺一层“棉被”加温呢!

但拿什么做棉被呢?舜躺在路边的青草上想着。秋天的青草长得很茂盛,一会儿,舜的背板热乎乎起来。有了,舜当即割草,一担一担青草往竹林里送,铺在山湾竹林的泥土上。正当舜割草起劲时,一个拄着拐杖的白胡子老人走到他身旁,问:“小青年,你割青草作啥用?”舜回答:“老公公,父母要吃笋,我给竹林铺‘棉被’,让竹林暖和暖和,长出笋来。”老人一听,就夸奖说:“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办法也不错。不过,你还得拾些动物的粪便去,什么牛粪呀、马粪呀、大象粪呀,还有山洞里的鸟粪,铺在青草上,洒上水,发热更快,热量更多。”听了这么个好办法,舜高兴地向老公公道谢。

舜照着老公公的话,给山湾的竹林盖了厚厚一层“棉被”,不几天,整个山湾里热气腾腾的,有了一派春意。

常言道“十月小阳春”,这一年的秋天,分外的暖和。不知怎的,在滋润的秋雨时节,天上的乌云堆里,还迸发出电闪雷鸣呢!

几声闷雷过后,竹笋被唤醒了。说也奇怪,山湾里果真抽出了许多竹笋来,舜就扒开“棉被”,掘出竹笋,担着回家交差。

、兄弟种豆

一天,后娘把舜和象叫到跟前,每人给了一袋豆子,并对他们说:“春天到了,你们俩去种豆子。到秋天时,看谁收的豆子多,多的有奖励。丑话讲在前头,如果谁收获不到豆子,别怪我不客气,谁就不用回家了。”

两兄弟按照母亲的要求,离家到地里种豆。在路上,一股诱人的香味从舜的豆袋里扑鼻而来,象好奇地上前夺过舜的那袋豆子,打开一尝,原来是一袋炒熟的豆子,他吃了几粒发觉又香又脆,便把自己的一袋豆子扔给舜后,拎起熟豆袋,头也不回地跑开享受去了。

其实舜在家里,拎起他的那袋豆子时什么都明白了,只是他不说,现在见弟弟象嘴馋,坏了后娘的“好”事,竟和自己换了袋子,心里暗暗幸运,他连忙跑到自家的地里,松土整地,把一颗颗饱满的豆子埋在土中。

一场春雨过后,舜种下的豆子一颗颗破土,墨绿的豆苗,茎儿粗,叶儿肥,一天一天地往上成长,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秋天到了,舜收割豆干,一担又一担挑回家,晒干敲豆竟收了三石三斗豆子。而象却是荒地一片,颗粒无收。这一下,后娘没话可说了。

八、象耕鸟耘

舜在打骂中逐渐长大,虽然过得很艰难,但他仍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尽管这样,后娘还是视他为眼中钉,百般虐待舜,还添油加醋挑拨离间,致使瞽叟大怒,终于将舜赶出了家门。

舜只好来到了小天台山麓搭了个茅棚住下,开始烧荒垦地。他以野果子充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天,舜在地头“石床”上休息。石床由四根石柱撑起的一块简单粗糙的大石板,四周略高,中间略低,中央还有一个圆孔。突然,他听见了“扑哧扑哧”的鼻息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头大象从对面山上一步步走到他开垦的地方,用大鼻子一下一下尽力垦土,还卷起一块尖利的巨石,扔下山去。由于它的气力大,不到一个时辰,就已开垦好大的一块地。

从此之后,大象天天帮舜耕地,日久天长,舜与大象建立了感情,舜就正式训练大象耕地。

舜有了大象的帮助,耕地多了,种上庄稼之后,地里的杂草丛生,一个人忙不过来。正当舜又为此发愁的时刻,一群小鸟飞来,蹦蹦跳跳帮助舜啄去了地里的杂草与害虫,仿佛代为耘田。

从此,“象耕鸟耘”成了上虞的一个千古美谈。人们把“小天台”改称象田山。

明朝开国宰相刘基善于观察风水宝地,曾在象山察看,称此山形为狮子座,山有紫气祥光,断定为风水宝地。后人便在山下专门建了一座象田寺,以祭舜王。

九、舜射天狼

舜的弟弟生来暴戾无道,再加上父母的百般溺爱,所以对舜更是刁蛮无理。

有一次,象叫舜到东山旁的江水之滨去放一群鸭子,同时又派遣凶残的天狼去叼咬鸭子,以便在父母面前诬陷舜。傍晚时分,风雨突然降临,舜赶忙把山坳觅食的鸭子往回赶。这时,天狼飞冲下来,鸭子猛地受惊,狂乱四奔,纷纷钻入指石山石壁,说时迟那时快,有几只鸭子还是被天狼叼走了。舜定睛一看,天狼已无踪迹,他急忙取了弓箭追赶,三脚两步地跳到一块石头上,向西北眺望,发现天狼已逃过了对江。他便弯腰搭箭,而脚下的指石山也助他一臂之力,竟慢慢向江心延伸出去,越伸越长,伸到江心。舜用力拉开弓,“飕”的一箭,天狼应声而倒。据说,《楚辞》中“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就出于此。舜站过的那块指石,至今奇突江心,蔚为奇观。

后来,那群钻进石壁的鸭子,没有舜亲自“鸭—来”、“鸭—来”的唤叫,是决不会出来的,只有偶尔的除夕晚上,才会有几只鸭子出洞溜达觅食。如今指石山一带的崖岩上,有无数个扁扁的小洞洞,这些密密麻麻的洞洞,就是当年舜的鸭子出来时呷过的。据当地老人说,如果你是个孝顺的子孙,说不定还可在这里拾到金鸭蛋哩!

十、捕鱼制陶

上浦境内有一条小江,这里流水舒缓,沿岸芦苇成带,是个天然渔场。到这里来捕鱼的人很多,因为捕鱼人来自四面八方,捕鱼的方法各异,捕鱼工具五花八门,所以一天下来,捕获的鱼有多有少。日长月久,相互之间嫉妒、争执、纠纷也就产生了。有时为了争夺一个好的地盘,竟大打出手,不时有捕鱼人伤亡事件发生。舜也来此捕鱼,发现这个情况之后,下决心想改变这个局面。舜善于动脑筋,捕鱼手法高明,鱼捕得多。以后,除每次留下少量鱼自食外,舜把捕获的鱼悉数分给那些捕鱼少的人。同时,他常常把自己发现鱼多的渔场让给人家,还手把手传授捕鱼的方法。

由于舜真诚待人,谦恭礼让,好施乐助,感染了在小江的捕鱼人,他们以舜为榜样,涌现出互让渔场,你帮我扶,分享成果的事,比比皆是。

每逢农闲时节,舜开始制陶,上虞是制陶最早的地方,但舜发现工匠们制作出的陶器坯子十分粗糙,烧窑的过程也很不科学,烧出来的陶器既不中看,又不中用。舜便挨个走访工匠,虚心请教,熟悉工艺流程,研究改进方法,反复摸索,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经舜烧制的陶器一改旧观,变得工艺精巧,品种繁多。

 
舜历山耕种、小江捕鱼、河滨制陶的所作所为,使人们纷纷迁居到舜住的地方,一年之后形成了村落,两年之后变成了集镇,三年之后建成了一个都市了。

后人为纪念舜的功绩,人们把小江称为“小舜江”,而且这一带古窑林立,成了中国陶器制造中心。到东汉,陶过渡成了瓷,上虞又成了越窑青瓷的发源地。直到现在,上浦境内还保留着大量的古窑址,有的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有的是省级文保单位。

十一、四岳荐舜

尧帝86岁那年,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大水所过之处几乎成为白地,天下失去了往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尧委派了共工去治水,可是,共工非但没有减少水患,反而愈治愈凶。这时,尧感到自己已经老了,精力不济了,便开始寻找接班人。

一次,在朝会上,尧帝询问各位大臣:“大家说说看,谁能接替我的帝位啊?”近臣放齐奉承说:“您儿子丹朱开明贤达,他可以呀!”众臣附和赞同。尧帝摇摇手,不以为然地说:“丹朱愚昧,顽固不化,又喜欢争强好胜,不能因为是我的儿子而让天下人受苦呵!”便让管理四方的诸侯四岳推荐贤才。

不多久,四岳都向尧推荐同一个人——虞舜,说舜的父母刁顽,弟弟狂傲,但舜能够孝事父母、友善兄弟、和睦邻里、诚实守信。于是,尧派了自己的两个心腹大臣羲仲和放齐,专门到上虞来暗访。一天,羲仲和放齐走到上浦境内,发现这里开垦大片土地,但见菜花绽放,麦子初黄,一派丰收的景象。两人看得赞叹不已,便下地向耕作的几位老人打听,老人们指着不远处正在驾牛耕田的后生说:“那位后生就叫舜,他是个大孝子,这里的地都是他开垦出来送给我们耕种的。”

两个大臣走了过去,见舜还有几行地未耕,便坐在田埂上,边休息边看他耕田,只见牛拖着犁快速向前行走,舜一手扶着犁柄,一手挥鞭子,开口“犁”、“哗”地喊着。让两人疑惑不解的是,舜的牛鞭只敲自己的斗笠而从不抽牛的背。待舜耕好地上埂,两人问他是怎么回事?舜说:“牛已经够辛苦了,我不忍心再抽打它们,敲敲斗笠吓唬吓唬就够了。”

听了舜的回答,羲仲和放齐心里非常满意,回京都复命去了。

十二、尧许两女

听了羲仲和放齐的汇报,平时做事细心的尧帝,耳朵里真的不敢相信天下有如此贤德的人。选择接班人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尧帝决定亲自验证两人的话后,再作定论。

这天,尧帝乔装长老,在离上浦10许里的地方下马,独自往前走,来到一条溪边,没有竹桥,正待脱鞋过溪,不意后背传来“老伯,我背你过去”的喊声。尧帝回头一看,原来是个放牛的廿七八岁后生,应声道好。过了溪,那后生双目移视着不远处,发现一个老妇和一个小孩东张西望,正在地上割蔬菜,便大声喊着:“这是寡妇家的,她赖此活命,不能摘;左右两块地是重华的,你割也无妨!”话音刚落,尧帝不禁一怔,问道:“别人的东西,你怎能作主?”

“重华是谁?就是我,我不作主,谁作主呢?”舜边回答边走过溪去。

这时,有一位老人家正坐在地边抽烟,尧帝便问他那个放牛后生是谁,老人笑着说:“那小伙子就是舜啊!”

多巧,舜在这里碰上了。尧帝既感动又惊喜,忽地见舜赶着两头牛往草丛走,想起了羲仲和放齐介绍舜善待耕牛的事,今天何不再以牛为题,观察他的德行。便站在溪边大声问:“舜,我问你,耕田是雄牛快,还是雌牛快!”舜一听问话,马上又脱鞋过溪:“长老,耕田是雄牛快。”尧又问:“你刚才那边就可以回答,何必趟水过来?”舜轻声地回答:“长老,我的两头牛一雄一雌,当着雌牛的面讲雄牛耕田快,它要伤心的。”尧帝一听,觉得这个舜确实不错,是个帝王之才,当即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他。

十三、食蟹取名

尧帝后期,洪水泛滥成灾,沿淮河广大平原地区,常有大量硬壳爬虫,横行草泽。长相奇丑,形态怕人。老百姓不识为何物,望而生畏,认为是天生怪物,不敢吃它,纷纷去问本部落酋长。

谁知东夷酋长,是个酒鬼,终日浑然。一天,他正喝得醉意朦胧的时候,老百姓将捉来的爬虫,送给他看,他伸手去抓,却被钳住了中指,一甩手爬虫掉进他喝剩的酒罐子里。于是,他就带着酒罐里的爬虫,去请教尧帝。时值舜来到京都平阳娶妻,尧帝正在为他举办婚礼。在这个喜庆的日子,东夷酋长来到,叫随从把酒罐子打开,尧帝看到一个壳甲爬虫,也答不出所以然来,便问在旁的舜。舜上前伸手拿出躺在罐底的壳甲爬虫,一闻,酒香扑鼻,就剥开硬壳,撕下一条大腿,率先品尝起来。那知爬虫经酒泡过,壳红肉白,阵阵异香,味道鲜美无比。舜就将壳甲爬虫递给尧帝,说:“好吃,好吃!”尧帝一尝,果然口味绝佳,分而食之,并对大家说:“天生万物,都能为我所用,顺理成章,大胆尝试。”

东夷酋长问舜说:“你既然敢吃它,一定知道它叫什么?”

舜笑着说:“你的爬虫问题,不是解决了吗?在‘虫’字上面加个‘解’字,就叫它‘蟹’吧!”

从此,蟹不但有了名字,还成为人们佐餐的佳肴,特别是美味酒香的醉蟹,更成了江南一带的名菜。

十四、修廪遭焚

娥皇、女英与舜在平阳成了亲,临走时,尧把细葛布衣裳和琴赏给舜,又送给他一群牛羊,然后夫妻三人回到了老家。舜原来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做了天子的女婿,骤然间显得富贵了起来。素来讨厌舜的象和父母看见他忽然平地升天,更加嫉妒。尤其是弟弟象,看到了娥皇、女英这两位美貌娇容的嫂子,恨不得夺过来占为己有。

回到家,舜连忙将葛布、牛羊孝敬给父母,希望亲人们能和和睦睦生活,但一场阴谋正在等待着他。

“哥哥,爹叫你明天帮他修一修谷仓,早点过来啊!”一天下午,象到舜的家,告诉说。

“噢,知道了,明天一定早来。”正在门前堆麦垛的舜,爽爽快快地回答说。

象去了,娥皇和女英从屋子里走出来,问舜是什么事。

“爹要我明天一早帮他去修谷仓。”舜答道。

“你可不能去呀,他们要烧死你呢。”

“什么?”舜惶惑地站着,“那怎么办呢?爹叫做的事,不去也说不过去呀!”

娥皇和女英沉思片刻,说:“去吧,不要紧,明天你除头上戴顶斗笠外,背上再背顶斗笠,碰到什么困难,就一手一只斗笠向下跳。”

第二天,象和后娘看见舜这副打扮,肚子里暗暗好笑,背着斗笠来送死,少见,可是表面上还装着假意殷勤,替他扛梯子,引他到一座朽坏的谷仓。沿着梯子,舜爬到高高谷仓顶,埋头干起活来。殊不知,象和后妈悄悄地拿走了梯子,谷仓下面,堆好早已预备的柴禾,点着了火。

谷仓四周,熊熊烈烈的大火燃烧起来,舜在谷仓顶吓得满头大汗,当他向亲人呼喊求助无用的时候,突然想起妻子的忠告,便两手立刻擎着斗笠,张开手臂,仰头向青天高呼:“天呀!……”说也奇怪,就在他张开手臂的顷间,正好一阵大风刮来,鼓起了他展开的斗笠,把舜平平安安送到田野里着落。

仓廪烧成了灰烬,舜已经烧死了,象和后妈欢喜若狂,急不及待奔回家。突然优雅的琴声从舜的屋里传来,象的心头一凉,前去探个虚实,果然是早已到家的舜,象只好硬着头皮进门说:“哥,你受惊了吧?”舜淡淡地说:“天灾人祸,始料不及,往后小心就是。”说罢,继续弹他的五弦琴。

十五、淘井遇险

一个阴谋失败,第二个阴谋又给舜布置下了。

这一回是瞎子爹亲自出马。瞎爹坐在舜的家门前,手里的一根竹棍敲了几下阶沿石,老着脸皮说:“现在爹又要劳你去淘一淘井。”

“爹放心,我明天一定来。”舜柔和地说。

爹去了,舜把爹的来意告诉了他的两个妻子,妻子们悄悄教他一个锦囊妙计:“这一回还是凶多吉少,但是不要紧,你去的时候,只要如此这般便可逃离险境。”

舜照着妻子们的嘱咐,第二天就去给瞎眼爹淘井去了。象和后妈以为这一回舜是必死无疑了。

舜带着工具,让人用绳子吊着,下到深井里面去。他用尽力气,迅速在井壁挖了一条通往外面的洞,待他刚刚挖好,哪知道绳子就被割断了,紧接着,石头、泥块“乒乒乓乓”从上面倾倒下来。曾经吃亏上当的舜变得机警,还不等石头、泥块倒下来,就连忙钻进刚才挖好的通道,钻出了地面洞口。

象和后妈填满了井,以为大功终于告成;一家人闹闹嚷嚷,到了舜家,准备接收他的老婆和财产。

凶信报到,不知是真是假,两个嫂嫂掩了面转身回房悲哀地大哭起来。此时,得意忘形的弟弟象却在堂屋和爹娘商量着如何分配舜的财产。

“主意是我出的。”象指手画脚地说:“照理财产我该多分,可我什么都不要,牛羊给你们,田地房屋也给你们,我只要死人的这张琴和两个嫂嫂……嘻嘻嘻……陪我睡觉……”

说完,象就从墙上取下舜的琴,心满意足地坐在舜的床上弹奏着,老太婆和瞎老头欢喜得在屋子里东看西看,而房里的“寡妇”们却哭泣得更哀恸了。正在这时,舜忽然神色自若地走进了屋子。

见到突如其来的舜,屋里的人都吓得惊怔了半响,当大家回过神确定是人不是鬼后,象才站起身,脸色讪讪地说:“哥,我正在想念你,很忧闷呢。”

舜说:“好弟弟啊,我知道你正在想念我啊!”

十六、酒中阴谋

两次阴谋均未得逞,舜的父亲、后娘和象越想越气,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次合计干掉舜。

舜的妹妹叫,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每当自己的家人害舜时,她内心十分同情,所以她十分注意家人的一举一动,生怕他们又出什么花样来暗害哥嫂。这天,婐偷听到父兄新的阴谋:准备假意请舜去喝酒,灌醉后把他杀死。婐便赶紧跑去,将这个情况告诉两个嫂嫂。

嫂嫂们听了笑着说:“谢谢你!——好,你回去吧,我们自有办法对付。”

过了一会,象果然摇摇摆摆地走来了,当着嫂嫂们的面,向着舜说:“我这次来,不为别的,只因爹娘备了点酒菜,向哥哥表示歉意,请哥哥赏脸,明天早点过来。”

待象走后,舜又犯愁了,“怎么办呢?”他向妻子们说:“去还是不去呢?不知道他们又玩什么花招呢!”

“为何不去?”妻子们都说:“不去爹娘反而要责怪你了。”

说着,她们走进房间,从嫁箱里取出一包东西,递给舜说:“这包药拿去,放到开水里洗个澡,包你明天喝酒不出事故——水已经替你烧好了。”

舜听信了妻子们的话,洗了个药水澡。到第二天,换上干净衣服,便到爹娘屋里赴宴去。

筵席上,一家人欢声笑语,在“干杯啊,干——干……”的劝酒声中,舜拿起酒杯,来者不拒,一饮而尽。一杯又一杯,也不知喝了多少杯酒,只见几位劝酒者自己喝得颠三倒四,舜还直挺挺地坐在那里,管自个喝酒。直到几个酒坛子喝空了,菜肴也吃光了,舜抹了抹他的嘴唇,起身很有礼貌地向爹妈告辞。象和后妈眼睁睁地看着舜步出家门。

十七、尧天舜日

经过三年的考察,尧认为舜是个理想的接班人,决定把帝位禅让给他,便召他进都。到都后,说明原委,舜推辞。一个谦让,一个坚请,最后翁婿之间达成了一个协议:尧是名义上的天子,舜是实际操作的摄政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尧天舜日”。

为了把舜隆重推出,尧帝选择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的正月初一,举行新老君交替仪式。这天上午,文祖庙内张灯结彩,乐班拨弄丝弦,吹起笙箫管笛,尧帝和舜帝沐浴斋戒来到庙里,面对百官和众多百姓,祭祀文祖,祷告天下,舜帝继任,并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

从此,33岁的舜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独自担负治理国家的全部责任。开创了“尧天舜日”的崭新时代。

十八、舜会百官

尧帝退位后,过了17年优闲的生活。106岁那年入冬,因医治无效,尧帝去世了。消息传开,举国悲哀。舜帝对岳父的逝世更是悲痛欲绝,连续几日,寝食俱废,多次悲伤过度而晕厥于地。遵照尧帝遗嘱,丧事从简,三年守丧期间,百姓自动罢娱罢乐。

3年守丧期满,舜按理应该登上帝位,但他想:自已接班后,妻兄丹朱不服自己,处处和自己作对,有岳父在,他不敢有大动作,现在岳父走了,必定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这样老百姓就要遭殃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舜一个人悄悄回到故乡上虞,隐居龙山脚下的隐岭。丹朱见舜自动放弃,正中下怀,认为从此可以大权在握,发号施令。不料百官却不买他的账,不约而同都来上虞找舜来了。

那一日,龙山山麓莺飞草长,对面江水碧波荡漾。百余位气宇轩昂的部族首领簇拥着大舜聚会着。

面对端坐如仪的百官,大舜百感交集,他取出五弦琴,轻轻地弹了起来。悠扬的琴声如诉如泣,此时凤凰来仪,百鸟和鸣,百官听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击石敲地,尽情地跳起了舞蹈。

地以人传,“上虞”这个名字从此便在华夏大地出现了。“百官”、“隐岭”“百官桥”、“舜江”等名字也应运而生。

十九、挡山一鞭

百官闹市中心有一座小山,叫半山。传说早先这座山又高又大,与龙山、凤山媲美,号称三座大山之一。后来因为虞舜的一鞭,才变成现在的半山。

这年,大舜隐居在百官,听说虞北平原海水泛滥,祸害百姓。他就拿着一条赶山鞭前去察看,走出家门,过了河,被半山挡住去路。大舜不想多绕路,扬起手中的山鞭,就势一鞭,不料半山一动也不动。大舜火冒千丈,用力又是一鞭,趁势一腿,半山的另一半升向天空。 这时,大舜手举山鞭,直往虞北走去,而空中的那只半山似被山鞭举着,在空中呼呼旋转,跟着大舜走。

大舜来到海边,面对海浪滔天、潮声如雷和被冲毁的农房和庄稼,竟然忘掉他举来的半山,边仰天长叹:“海神啊!你害我乡亲啊!”边挥鞭打了几下海浪。只听“轰隆”一声,天空上的半山跌到海里,挡住了海潮的侵蚀。现在虞北的夏盖山,就是百官半山的另一半呢。

二十、德法并治

舜帝30岁时做了司徒,针对当时部落之间战乱频繁,互相掠夺,无仁无德。他就坚持以德治天下,尽心尽责地遵循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间的五常教导。三年后,他当上了摄政王,便任用契代他司徒一职,嘱其建立一套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并由此推行五典之教,大刀阔斧进行国家制度改革。

舜选拔了八恺、八贤协助他治理国家,加强对官员的管理、督察、激励和制约,创建了官员考核制度。

舜一方面以德治国,另一方面辅以法治。当时有一股邪恶势力在兴风作浪,连尧帝也奈何不得。这股凶恶势力主要是四个人,人称“四凶”:一个是黄帝不肖子,人称“浑沌”,他不仁不义,处处行凶作恶;一个是少的不肖子,名叫“穷奇”,专门颠倒是非,打击忠良;一个是颛顼帝的不肖子,唤他“梼杌”,不通人性,顽劣到绝点;还有一个是炎帝的不肖子,叫作“饕餮”,贪财越货,无恶不作。这四个人个个都是贵族子弟,尧帝感到很头痛。

要治理好虞王国,必须治理好这四个人。舜帝考虑再三,果断地将“四凶”及其家庭全部流放到离帝都四千里以外的荒蛮之地,让他们去那里抵御魑魅。

由于舜大刀阔斧地清除了内部隐患,德法并治,从此四门肃穆,天下太平,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兴高采烈地传唱着:“真好啊,没有凶人了啊!”

二十一、杀鲧羽郊

大舜以德治国,注重教化,不主张任意诛杀,所以对“四凶”也刀下留情。但也有例外,诛杀鲧就是他主张的。

此事发生在尧帝执政的年代。那时因为洪水滔天,而负责治理水灾的共工因玩忽职守被革职处理,四岳便推荐鲧负责治理洪水。鲧本是一位天才的建筑专家,他治水九年,采用的是筑堤挡水的办法。由于洪水太猛,堤塘每每被洪水冲垮,这样一来,劳民伤财,殍尸遍野。

尧帝发现鲧治水不力,便命舜与大司农去查明真相。两人就逢山过山,逢水过水,晓行夜宿,一路实地察看,了解到鲧的治水方法问题的确严重,回都之后如实上奏尧帝。

尧帝听了之后,非常愤怒,问众臣如何处置?因为让鲧治水是四岳的主张,四岳理所当然极力为鲧辩解,希望尧帝从轻处理。而舜据理力争,认为鲧不但是造成洪灾浩劫的罪魁祸首,而且与共工、貛兜有谋反之心,应明正典刑;便提议派德高望重的老臣祝融前往执行。他说:“不是臣要杀鲧,目的是告诫人们:在洪水泛滥的非常时期,必须排除干扰,举全国之力,尽快解民于倒悬。”

最终,尧帝接受了舜的建议,派祝融寻访鲧来到了羽山,用尧帝亲赐的宝刀杀了鲧,还将鲧尸体悬挂在大树上示众。

二十二、举禹治水

鲧虽然被祝融处死于羽山,但水患依然不断。谁来接替鲧去治水呢?尧帝忧心如焚。

 
一天,尧帝召见群臣,商量治水方略。舜站出来:“臣以为鲧的儿子禹可担当此重任。”君臣不解。尧帝问他:“为何要推荐他?”舜陈述了理由:在鲧治水时期,禹曾经向鲧提过很多治水建议,特别是主张治水应用疏导排泄的方法。可惜鲧没有采纳禹的意见,才造成后来的恶果。为了慎重起见,自己愿意保举禹治水,倘若失败,愿与禹一同受罚。尧帝听后又问:“你不惜以自家性命来担保,难道不怕被仇家之子报复吗?”舜高声回答:“臣建议杀鲧出于公理,臣保举禹出于公心,何来惧怕。”尧帝为舜公私分明的行为所感动,听从他的建议,启用禹负责治水工程。

为确保禹治水万无一失,舜便建议禹先到上虞治理舜江,一则是练练兵,二则也为家乡做点贡献。禹遵照舜的意见,来到上虞实地勘察,挖掘沟洫,疏导水流。

过去的江河是不明显的,一下大雨,洪水漫山遍野。禹拿着伏羲赠送给他的玉简度量土地,根据山川地理的走势和洪水泛滥的状况,绘制了一张地图,呈到舜的面前。站在舜旁边的婐好奇,一把抢过这张图,她看了之后,就嘲笑禹不该把新建的舜江绘得那么弯弯曲曲。禹解释说:“江太直了,洪水一多一下子泻不光,便会泛滥成灾。如果弯弯曲曲,江河承受的面积就会大大增加,这样洪水才不会泛滥成灾。”舜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自此之后,大禹便正式开始了治水工程。

二十三、狴犴立功

由于舜的极力保荐和支持,大禹不负舜帝重望,率领伯益、后稷等助手,踏遍九州,治水相当成功。

一天,天刚蒙蒙亮,大舜刚刚起床,猛然见禹派助手伯益赶来报告,说大禹治水碰到了难题。原来,在巴蜀地域,当地生灵习惯于沼泽洼湿的生活,竭力反对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环境,故而群起阻挠。他们串通了沼泽地的虫豸毒物,如蜈蚣、蝎子、毒水蛏、毒蜘蛛、噩鱼、蟾蜍等动物组成了反抗大军,还公推蜈蚣为大元帅,誓师拼战。大禹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悍将,但碰上蜈蚣也无计可施了,因为蜈蚣的毒汁如烈焰难挡,致使治水大军损失惨重,治水工程受阻。

听伯益说完,大舜走下台阶,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爱卿不必惊慌,朕自有办法。”

早几年,大舜命会稽人陶皋训练了一支狴犴大军。狴犴是什么?它是龙的十子,又懒又馋,满身分泌一种腥臭的涎汁,不仅会呼风唤雨,而且还会翻江倒海,专门吞食最毒的动物。

第二天,得到大舜的旨意,陶皋率领狴犴大军直奔巴蜀前线。有句话叫“蜈蚣独怕蜒蛐蜗”,战争十分惨烈,狴犴把对方杀得屁滚尿流。从此,毒虫恶豸消声匿迹,狴犴龙立了大功。

至今上虞上浦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狴犴龙”舞,曾经在1945年欢迎浙东纵队解放章镇时舞过,最近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而重新展演在人们的眼前。

二十四、琴抚三苗

尧知道舜非常喜欢音乐,所以嫁两女时,特地赐给舜一张琴。舜做了天子,他便叫乐师延把他自己制造的那张琴,改成二十三弦的瑟;又叫乐师质整理制作了不少新乐曲。其中《箫韶》一曲,要用几种乐器同奏,声音清扬婉约,像天上的百鸟歌鸣,连凤凰都会双双飞来。

尧帝年老时,由于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南方少数民族三苗趁机在江淮、荆州作乱,与北方尧政权对峙,尧也无力平息。舜帝执政之后,三苗依旧不服。此时,大禹治水告捷,便主动请战,征服三苗。舜不同意大禹用武力征服的办法,说:“我德不厚而动武,是不道德的,还是以教化为好。”

经过深思熟虑,舜帝决定对三苗这种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并亲自前往三苗居住地。这天,舜帝带着随从进三苗境地,刚登上一座山峰,忽听鼓角齐鸣,苗民持刀拿棍将他们团团围住,一场杀戮即将发生。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只见舜帝示意随从不可妄动,随即不慌不忙取出琴,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弹起了《韶乐》。音乐声吸引了鸟儿和鸣,凤凰来仪,凶蛮的苗人被眼前的一切感化了,叩拜舜帝,自愿归顺。从此,舜帝曾演奏《韶乐》的山峰就取名“韶山”了。

几十年后,虞王国的疆土大大开拓,东临辽阔大海,西至遥远沙漠,共建十二州。比尧帝时代的疆土多了许多,舜帝的仁德和声威已远播四海。

二十五、象庙象棋

自从虞舜登上帝位之后,他虽然公务繁忙,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故乡。有一次,他回上虞虹 虫养  村来看望自己的亲人。

象知道自己和父母过去对兄长一向不好,所以看见舜帝不敢提什么要求。而父亲瞽叟听说儿子威风凛凛,心想如果能给小儿子讨个诸侯什么的,岂不是更威风了?所以就对舜帝说:“你现在是帝王了,给弟弟赏封个诸侯吧。”舜帝听了父亲的话后,很为难地答道:“家人有什么困难,我尽量帮助解决,至于分封诸侯,事关国家大事,我实在无法帮忙。”

后娘一听急了,强装笑脸对舜帝说:“你弟弟过去对不住你,做兄长的一定要原谅。今天的事,我们做父母的算是求你了。”

 
舜帝恭敬地答道:“兄弟犹如手足,我不会记仇的。但老百姓也是我的父母,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为百姓考虑。”

回到帝都后,舜帝派人送来了栎树苗,叫弟弟象在家乡种植培育,叶子喂蚕,也算是对家人的一种回报。弟弟听从哥哥的话,种植了大片栎林,妹妹和妹夫专门养蚕。后来家人们又种植了桑树,妹夫还是一位嫁接桑树的发明家,人们称其为“桑王”,也称妹妹为“蚕花娘娘”。过去百官大舜庙的后殿中还专门供奉了他们夫妻的塑像。而象因为种植栎林造福百姓,崧厦吕家埠专门建造一座“栎林庙”,也叫“象庙”,把象奉为神明呢!

象种了栎林之后,生活过得很充实。一天,他闲着没事,到栎林丛中散步,看见两个老人正在下棋。他好奇地坐下观看,只见棋盘上画满了方格,两边摆满了棋子,中间划着界河,两个老人各坐一边,像将军一样认真地指挥着自己的棋子,或进或退,或攻或收,难分难解,挺有意思。之后,象每天这个时候,准时来看他们下棋。日子长了,老人们知道了象的身份,便对他说:“你如有兴趣,我们教你下棋。”象欣然答应,拜两位老人为师学棋。三年后,象不但棋艺精通,而且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后来,象开始教百姓娱乐下棋,弈棋流传越来越广。因为象的缘故,后人把它称为“象棋”。

二十六、舜除妖害

在家乡的几天的日子里,舜关心乡亲们的疾苦,到水患地方巡视,考察民情,抚慰百姓。

 
一天,舜来到曾隐居过的地方,见路上冷冷清清,百姓脸黄肌瘦,衣裳破烂不堪。心想:我派禹已治理好这条大江,为什么现在百姓还不能安居乐业呢?他一打听,原来,大江改造完工后不久,一条黑蛇精来到大江中作祟,泛滥成灾,危害生灵。舜手拿石斧,经人指点,到了蛇精出没的江畔,果见那江水滔滔,霎时天气骤变,狂风呼啸,江水猛涨,蛇精昂起头,双眼犹如两盏灯笼,长约二丈,全身披黑鳞,汹涌而来。舜责问黑蛇为何残害百姓?奉劝它去恶从善。谁知,蛇精骂舜多管闲事,张开血盆大口,想把舜吞进肚里。舜气极了,看准时机,用全身之力将石斧扔进它的嘴里。说也奇怪,潮水刹时退落,蛇精变成像壁虎一样的怪物。舜抓住它扔在地上,用脚一蹬,一声巨响,裂开了一个深深的洞,底下一股泉水喷出来了,他把蛇精放入洞内,对它说:“放你一条生路,在此修炼吧!”说完,搬来一块大石头盖在洞顶。从此,家乡人筑堤种田,慢慢地过上好日子,他们没有忘记舜除妖害的事,就把这条江叫“舜江”,那个洞叫做“舜井”。

钱镠做了吴越王后,命人掀开井上的大石,结果得了一件宝物——重华石,据说是昔年舜击妖用的石斧。于是钱镠在百官桥南半里,立碑记事。就这样,井上没有了大石覆盖,人们能喝上清洁的井水了。

二十七、诊伤风病

大舜不但是一位贤德的帝王,而且还是一个名医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禹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名医诊断。名医多次用药,不见效果。大舜知道后,就赶到他家探望,他茶不喝,水不饮,坐在禹床沿,询问病情,切脉看舌。“嗨,这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舜吩咐其家人煎些生姜水让禹喝,然后他会派人送来药,喝下药之后,掖紧被子让他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大舜离开禹家,回到朝廷,刚忙过政事。禹的儿子启就喘着粗气跑来了,禀告舜说他父亲吃了生姜煮的乌鲤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大舜一听急了,都怪我当时没有交待清楚,喝下生姜煮乌鲤会使人中毒。人命关天,舜就抓起几样草药和启一起火急火燎又赶去。

到禹家,舜马上让禹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禹的病痊愈,能起床处理公事了。

现代一些人当中,还保留着不用生姜煮乌鲤鱼吃的习惯哩。

为啥舜懂得医学?是因为舜母死于风寒,他立志要治好这种病,从此四处求教,采药研究药性。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一代“名医”。

二十八、选禹接班

光阴荏苒,眨眼舜践帝位已经12年,73岁了,已经不再年轻,他打算退位。但谁来接班呢?原本他想让这副担子交给儿子商均。商均是女英所生,又是长子,但他整日沉溺于醉酒与歌舞。他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考察,决定将大位传给45岁的禹。

又过了10年,舜正式将帝位禅让给禹。也同样是正月初一,晴空万里,文祖庙披红挂彩,气氛庄严而热烈。舜帝、禹、四岳、皋陶、伯夷、后稷以及群臣百官济济一堂。

乐工演奏,音乐开始,全场群臣翩然起舞,热闹异常。当《箫韶》旋律反复演奏九遍之后,神鸟飞来了,雄者为凤,雌者为凰,成双结对,朝仪于庭。

凤凰来仪,百官应和。在一片祥和与热烈的氛围中,舜帝当众将帝位禅让给禹。此时彩云集结,光辉迂缓回旋,舜帝和百官有感而唱起了《卿云歌》:

卿云烂兮,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八百咸进,稽首而和。

明明天上,烂然星辰。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顺经,万姓允诚。

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贤善,莫不咸听。

手鼓之,轩手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卿云歌》前半部是百官对帝舜的赞誉,后半部是帝舜的感慨和期待。前四句的意思是:“绚丽缤纷的云霞哟,彩绸般布满天空。光芒万丈的日月啊,普照大地,一天一天没有穷尽。”后半部是帝舜的感慨和期待。

一曲《卿云歌》,洋溢着君臣团结,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欣慰。

二十九、南巡苍梧

大禹接位不久,南方三苗不服禹,又起兵作乱。大禹当即决定率军亲征三苗。出征30天,三苗不但没归顺,反而越闹越凶。大禹的得力助手伯益进言,还是按照舜帝的老办法采用以德教化为宜。大禹接纳了伯益的建议,班师回朝。

舜帝一则为了替禹分忧,二则为了教化三苗,不顾年迈多次南巡,足迹遍布南疆各地。南巡期间,他不带一兵一卒,一边以德教化,一边替民排忧解难。沿途了解南方少数民族的种种疾苦,帮助他们兴修水利,消除灾害,造福百姓。所到之处,深受百姓欢迎。

一次,他来到苍梧。苍梧位于今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之处,是三苗作乱的中心。此时正逢南风徐徐吹来,面对和煦的南风,舜帝思潮澎湃,禁不住手扶五弦琴,高高唱起了《南风歌》:

温煦的南风啊,

可以缓解我民众的忧愁和烦恼啊;

应时的南风啊,

可以丰富我民众的财富和生活啊。

通过弹唱《南风歌》,舜帝为自己的臣民祈祷上苍,切切思虑着拯救万民于水火,思虑着富国富民的方略。

三十、崩葬九嶷

公元前2085年的812,相传是舜帝第12次南巡之时。89岁的他由于年高患病,积劳成疾,体力已明显不济。这天他来到了九嶷山上。

九嶷山方园数百里,莽莽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雄浑,层峦叠翠,有如千帆竞发,无一不朝自己奔腾而来。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望着蓝天白云,舜帝安详地倒在了崇山峻岭之中,慈祥的脸上还留着勤民而终,死得其所的微笑。

苍天含悲,大地挥泪,万峰垂首,溪泉低泣。一代伟人离百姓而去,人们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当舜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帝都,娥皇、女英两人一边哀哭不止,一边寻找舜帝陵墓。她俩踏遍了九嶷山的山山水水,却始终找不到舜帝墓穴。只见高高的三分石出现在二妃视野之中,巍然挺立,那高大石峰仿佛变成了大舜。二妃哭声更加凄惨,一滴滴血泪洒在竹上,成了斑斑点点的斑痕。从此九嶷山就有了天下独一无二的斑竹。

三十一、玉皇赐官

舜帝去世后,玉皇大帝念他生前孝顺长辈,也为民众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先赐舜两粒仙丹,让他吞下,恢复元气,然后又给他换上仙骨,派他为凡间的巡视官,去安境保民,还遣两条神龙为他拉车,并赠舜一把宝剑,用来斩妖除孽。原来这两条神龙生性暴烈,专在世间闯祸作孽,百姓受害深重。玉帝特地把神龙交给舜,要他严加管束。同时给舜两只金光闪闪的项圈,要舜把它套在神龙项颈里,使神龙听话。舜到了人间,一切都照玉帝的吩咐处事。神龙也不敢祸害百姓。过了许多年,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来,凡间百姓为感激舜王的功德,在百官舜江畔造了一座大舜庙,塑了舜帝的像。同时还把他的两条神龙,也雕刻在大殿左右的石柱上。舜和两条神龙受人香火,照旧每天出巡,捉拿妖魔鬼怪,为民除害。

又过了很多年,两条神龙恶性回潮,偷偷商量如何解脱项颈上的金圈套,可以脱身远逃,它们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一个炎热的夏天的傍晚,舜和两条神龙回到庙里,劳累了一天,大家都感到疲惫,就坐着休息。这时,一条神龙发出低弱的呻吟声,另一条装出垂头丧气的样子,禀告舜道:“平时我俩伺候你老人家,都不觉得辛苦,今天大约是天气热的缘故,再加上项颈上的金箍十分沉重紧实,实在难受,连透口气也觉得困难,恳求大王开恩,暂时开脱项圈,让我们稍稍休息一会。”仁厚的舜听了诉苦,想到今天的确劳累,忘记当年玉帝关照他千万不能开脱龙项圈的告诫。于是舜闭目念诀,不一会待舜睁开眼睛一看,金项箍在地上,而两条神龙不见了。这时,神龙潜入舜江深处,刹时江面风鼓浪涌,江上许多渔船掀翻,渔民全部葬身鱼腹。堤岸决口,水淹村庄,村民死伤无数。哭喊声震动了上天,玉帝得知立即派天兵天将捉拿神龙。正当舜在痛悔自己不该心软,受神龙哄骗,致使百姓遭殃时,天兵天将降服了神龙,押送到舜的面前,舜立即念动咒语口诀,两只金项箍又套住两条神龙的项颈。天兵天将这才回天庭去了。

 
制住了神龙,舜虽然内心疼爱神龙,但是它们既然已给舜江造孽,一定要给一些惩罚。因此,他心一横,拿出玉帝赐的宝剑,将神龙背上左右两只翼膀全部砍掉,不让神龙再在人间造孽。据说这一天是九月廿七日

为纪念舜帝的恩德,后人在这一天都要备带香烛、五牲祭品,前来百官大舜庙祭祀。这一天人们还都要看看大石柱上无翼的神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