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松花石砚

 璇琮坑 2014-05-23

喜获乾隆松花石砚

    玩古四十余载,收藏的四大名砚也位数不少,但任何一方已入囊中名砚都没有在我心里激起过如此大的波澜!那天,当我在一家古玩店的橱窗内见到这方砚后,双脚突然失去了知觉,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了,我想尽量表现得镇静一些,但没用,听到了自己激烈的心跳,以至于后面我怎么询价已全然失忆。店主是个老江湖,店面很大,很有气派,他一定察觉了我反常的表情,开了个天价。

    我的失态可能是他开高价的原因,但从他对名砚如数家珍的介绍,应该属于行家类,至少对松花砚有过专门的了解。

    当他小心翼翼地从橱窗中捧放在软垫上,那精细的程度,让我一时不敢伸手去触摸它,站着,呆着静静地盯着它···特别是那砚盒盖的雕工,你用任何夸大的词都显得贫乏,什么“巧夺天工”啊,“鬼斧神工”啊,“匠心独运”啊···不知呆了多长时间,我才缓缓伸手去触摸它细腻滑润的肌理。突然觉得,那两条穿梭的螭龙随时会从我的指尖溜走.我知道,在如此亢奋的状态下是无法谈交易的,必须让自己冷静下来后再谈。

    出店门,我的心还牢牢地锁在那方砚上,脑幕上全是这方松花砚的图像:那碧绿的砚体,砚面上柔和飘动的刷纹,像春风下轻柔起舞的海浪,动中含静;砚海四周盘绕的夔龙纹,又牢牢勒住一汪涌动的海水···特别见功夫的是用金黄色和乳白色相杂的两色松花石雕的砚盒,用夔龙纹组成篆书“寿”字,在寿字的笔画间,将乳白色石雕成两条穿梭嬉戏的螭龙,一条呈回首惊骇状,一条上半身幡然回首,下半身尚钻在寿纹中,那相互亲昵的扑咬仿佛发出了吓人的撕咬声···

    人离开了店,但心几天都没平静下来,一直在想那方砚:不时浮现起它那无法形容的精美身姿···本想再拖延他几天去,让自己彻底冷静了再说,但又怕被有眼力的人捷足先登了。到了第五天,实在忍不住了,一早赶到那家店的门口,门尚未开,我扑在店玻璃门上担心地往橱窗内看,怕没了,还好!它还是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真正欣赏它的人。

    下面的情况不用我多说,你也一定猜到了,在如此失态的状态下,不可能还到一个合理的心理价位,再一想,宝贝本来是无价的。回家查阅近年拍卖纪录,嘉德曾拍过一件康熙时的松花砚,以129万元成交,其无论从形、质和雕工均无法与我此砚件相比,所以心里也释然了。

    松花砚产于长白山麓,现在的吉林和辽宁的本溪县境。以绿色为主,也有黄绿交叠,黄白交叠等,据传,明朝此石常用于磨刀石,至清康熙时,康熙帝认为此石产于清朝圣祖的发源地,而且石质细腻润泽,非常适合作发墨的砚台,于是下旨作为清宫御用砚材,借其产于龙脉的吉祥以庇佑启聪皇室后人。同时,也作为皇宫馈赠外邦友人的国礼,康熙专门作诗以咏松花石砚“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而益毫,故其宝也!”

    唐代诗人王维《西施咏》中叹道“颜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人是如此,物也一样,松花石在未被清康熙帝看中时,朝夕被刃砥砺,地位十分低下,后被康熙帝钦定为皇家御用砚材后,身价徒增,平步青云,当然,关键是它必须具备那无可替代的质。松花石的温润、细腻和极易发墨是必备的先决条件。还有它出产在清先祖的发源之地,即康熙所说的出于龙脉,必贵于后人。这些都是康熙选定它为皇家御用之物的原因,据清宫档案记载:

    清初开始,凡出松花石的范围均被列入了皇家禁区,除皇室外,不得任何人进入,足见清松花石砚的珍贵,且数量有限,自清康熙始制作至乾隆二十九年只达120块,说明它数量之少。

    现大多藏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砚林脞录》中对松花石砚的评价“温润如玉,绀绿无暇,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墨,砚之神妙无不兼备。”乾隆则称它“松花玉,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有记载称,乾隆朝在松花石砚的砚铭为“出天汉,胜玉英,琢为研,纯粹精,敕几摛藻,屡省成”,落“乾隆御铭”款和“永宝用之”印铭。我得到的此砚正合此记载,且所铭楷款非常规正,刻工极为精妙,非造办处高手莫为也。

    由此,每当见到一件出自古代造办处的艺术品,我想:只有在封建集权专制的体制下才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皇帝为达到自己个人愉悦的目的,可以不惜牺牲人力,物力,不计时间,不惜工本,如今民主社会,要想调动全社会最优秀的艺术人才不惜时间、不惜代价去完成一件艺术品,已是不可想象的了!为什么国外的艺术家对我国古代皇室精品那么崇拜,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专制政权摧残人性,但也制造出了惊世之作!

    历史道路上留下的任何足印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不同的是所站的角度,此是题外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