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陆丰传统武术

 胜利在望2014 2014-05-23

(1)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武术有七大拳种:即宋太祖赵匡胤创的“太祖拳”;达摩祖师创的“达尊拳”、鬼谷子创的“猴拳”;永春县方七娘创的“鹤拳”;及 “五祖拳”; “玄女拳” ;“罗汉拳”(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之十八罗汉手,清明期间由名手孙玉峰传入广东)。还有五梅花拳、五梅煞字门拳、龙尊拳、至善禅师八宝拳、蛾眉拳、龍拳、虎拳、蛇等等。少林南拳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洪熙官、刘三眼、蔡九仪、李式开、莫遮蛟等五位少林弟子为代表人物的广东五大门派。它们各有专长,各有特色。

    在历史上,海陆丰传统武术驰名于世。二百六十多年来,海陆丰南少林拳传播于海丰、陆丰、汕尾、惠州、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海陆丰地区民间武术种类多,内容丰富多彩,自南北佛教、道教和四面八方的武术文化流入,形成了民间拳技流传下来,其中流传最广泛的门派有:少林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峨嵋派与武当派,拳种(派)有五祖拳、雷家教拳、朱家教拳、李家教拳、蔡家教拳、莫家教拳、凤阳拳、僧门拳、化门拳、字门拳、会门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拳、五行门拳)等。

     自清乾隆至近现代在海陆丰民间传播及各家自创的拳种有:罗山拳、蔡家拳、莫家拳、钟家拳、蔡莫拳(三脚虎拳)、逛花门拳、青塘拳、刘亚梅拳、万仙拳、南枝拳、叶添拳、陈四任拳、八万周拳、圆山拳、林田心拳、咏春拳、黄三拳(安徽凤阳北少林拳)、溪角山拳(朱家教)、笏口拳、蔡清玩拳、武当派易经拳、蛟湖刘家拳、乌肩拳、草猴拳、“戳脚”拳、北派嵩山少林拳、武当一炁五行门(马德新拳)、罗汉拳、流民拳、昆仑拳、白眉拳、虎拳、蛇拳、穿灯拳、大成拳、侠拳等等(部分尚未发掘)。其文化内涵丰富,继承了习武强身、除暴安良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用性强,传布甚广。除广东各市县,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外,在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东南亚一带国家,都有海陆丰的徒弟、徒孙,有的传承了几代。海陆丰传承和各家创立的拳派,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必将为民间武术文化增添光辉的篇章。海陆丰民间武术与民间动物舞紧密结合的传统特色应发扬光大,树立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品牌,立足本地、冲出广东、走向世界。现根据地方史志、家谱、手抄本及传闻,在这里将对民间部分武术的传承发展情况作初步探讨。

   【南少林五祖拳】:五祖拳,又称五祖鹤阳拳。相传是福建晋江人蔡玉明(蔡玉鸣)所创,为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据说此拳是由蔡玉鸣综合了白鹤拳猴拳罗汉拳、达尊拳和太祖拳而成的,故称五祖拳。五祖拳属典型的外家功力型拳术,威猛激烈,以柔济刚,亦包涵内家拳的很多技击法和内功修炼法。

     五祖拳的特点是多短打,门户紧,拳势烈。在练法上要求头上顶,两肩坠,心胸守,丹田聚。对桩功要求很严,腿法中平,步形较高。五祖拳以南拳为主体加以发展,丰富了南拳的内容,拳法:腿踢四面八方,巧狠并行;出于快速连绵,灵活多变,动作连贯;逢刚化柔,逢柔制刚,上中下三盘刚柔相济,配合默契,勇猛如虎,守如处女;声东击西,指上打下;虚实难捉,动作幅度大,进攻能力强;有刚阳之美,刚似猛虎,柔如棉里藏针;近身远搏,灵活自如。五祖拳曾在海陆丰地区广泛流传,植根于民间之中(海陆丰传统拳术大部分属五祖拳系)。

    【峨嵋拳】:峨嵋拳发祥于四川峨眉山,形成于明代。峨嵋拳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因属女子创拳,集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技法与风格。它的主要技击特点是动作小,变化大,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并用,攻防时多顺势前钻,借力反击,以快取胜。峨眉拳术有僧门、岳门、杜门、赵门四大家和洪门、化门、字门、慧门四小家.所以其拳最大的特点是:两肘不离胸肋,手法有柔、快、变、假。主张动静并重,动上有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静上讲究六十专修功: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盘功等。其中尤以“指穴功”的天罡指穴法最具威力。峨嵋拳谱中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嵋月,光辉满江湖”。“五花”指五大门派,即黄陵派、点易派、青城派、铁佛派、青牛派。“八叶”指八种拳术:

     1、僧门,据说传自少林僧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 2、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 3、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

拳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4、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5、洪门,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6、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7、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8、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咒语,颇为神秘。

     “僧门”、“化门”、“字门”和“会门”四门峨嵋拳术在海陆丰民间流播久远,影响甚广,习练人员众多。其风格是:“僧门拳”无僧礼不成拳;“化门拳”行拳时如蚕吐丝连绵不断;“字门拳”是无字不成拳;“会门拳”是无圆不成拳。“化门拳”是峨嵋派“五花八叶扶”的第六叶,也叫“化门拳”中“蚕闭门”,“蚕”即是行拳时如蚕吐丝绵绵不断,“闭”即应敌时紧封敌手、避实就虚。也有人认为化门即是手法多变颇有花梢之意,但又不同于花拳,故名“化门”。风格和洪门相反,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多以柔和、小巧为主,多用腕,“制化敌劲,引进落空”,其牵缘手法有化开对方进攻之意。此拳重视单手练习,主要手法有:巴、探、挂、拿等,要点是“掌不离腮,肘不离怀”,发拳时每一手挠头钩挂,讲究手脚轻快,“化门”中的典型套路36闭手,36闭手又称四川南拳,也叫“天罡手”(俗称36天罡手),其内容丰富,方法多变,攻防严密、刚柔并济,具有远踢近收,远手近肘的特点。清末民初期间海陆丰有好多出名的峨嵋派高手,他们都传有徒弟。

     【南枝拳】:以陈南枝命名。陈南枝(1847~1925),字鉴山,海城人,壮年时移居妻家揭阳县南山区邓村(今揭西县境内)。少年时学习家传武术,后得福建少林寺双禅法师的第三代传人松先生的真传。功成后,到潮汕地区设馆授徒。他所授的拳术注重实战,近身擒拿,手足并用,技击特点与当地拳术截然不同,群众把他传授的拳术称为“南枝拳”。该拳在潮汕地区分为两脉:一脉在普宁、潮阳一带,著名弟子有陈四大、陈任夷、陈宏、谢坤记等。建国后,在普宁、澄海两县均有传授,从学者来自潮安、饶平、南澳、潮阳等地。另一脉在揭阳一带。陈南枝在揭阳授徒时有7名徒弟:黄国荣、魏内园、周玉添、洪利、林庭、洪卿、许英豪。南枝拳流传于海丰、揭阳、普宁、潮阳、澄海、汕头、潮安、南澳、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国,有深远影响和较高声誉。

南枝拳动作简练,发招刚劲,能攻善守,灵活多变。近身擒拿,手足并用,步稳力沈,步走四,拳打八方,进退快捷,连消带打,步法灵活。南枝拳手法采用冲拳、凤眼拳、顶腕、虎爪、劈手。腿法采用侧踢、飞蹬、转身侧踢、踩腿、蹬地飞跳步等。步型有:弓步、马步、吊马(虚步)、仆步、并腿、深曲膝(低马)。普宁、潮阳一脉的拳术套路有:连环拳、四步拳、飞舞拳、盖日拳、削竹拳、十二步仿、天罡地煞、娘子梳妆、百鸟朝凤、猛虎出洞。短器械有:落地开花双刀、连环锏洗马踢刀。长器械有:伏虎棍、十八虎庄棍、雄鸡等。

     【蔡家拳】: 蔡家拳,南拳流派之一。相传是乾隆年间少林僧人蔡九仪(一说蔡展光)所创。该拳流传地区很广,包括汕尾、湛江、濂江、茂名、化州吴川、中山、江门等地。蔡家拳以快为主,快速灵巧、敏捷多变、消身借力、因势利导、闪化巧取、以巧取胜、不以力争衡。在技术上,蔡家拳是有着重偏门攻击,快步抢攻,消身借力的特点,马步以三角步为主。步型稍低,步法稳健,动作幅度大,擅发长劲,出拳后肘伸直。其拳套路有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拳肘手、六连拳、百鸟归巢等,器械有单头棍、双头棍、蔡家三矢大钯等。

     【莫家拳】: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由福建来广东的少林寺慧真禅师把武术传给惠州府海丰县汕尾莫蔗咬(字达士,也叫莫达材),后传给惠州火岗村的莫清骄(字大昌,即莫振蛟)、莫四季、莫定儒。经过他们切磋琢磨形成莫家拳,为莫家拳的第一代传人。至今,莫家拳在桥头一带代代相传,盛极一时,还涌现出著名的武术拳师和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现今,莫家拳主要流传在惠州、东莞、广州、佛山顺德、汕尾等地,并已流传于香港、澳门、东南亚(星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美国等地。

    莫家拳注重腿法,南派風格,這種拳有36套配套腳法,江湖上稱為“無影腿”。其腿法剛柔相濟,靈活多變,虛實狡詐,處處著眼,下三路實用技擊,腿不過肩,兇猛快速著稱,其手法運用南派五行手法,利用引進落空,截擊沖剌是南派拳術的拳法之良種。手法有:巴、探、掛、拿、開,化、纏、跟等。莫家拳技擊十二法, 講究近打遠踢、長短配合,歌訣雲:“拳行如虎勢,腳法高中低.身靈步活力,長短勁俱齊”。 

     【八万周拳】:因首创此拳种者姓周名招胜,陆丰八万乡人,故称八万周拳。其特点和风格:硬马吞吐、八步桩、弓前步、转肩收腹、吊艮挡手、擒拿勾手、收手反弹、宽架马、长距离、长于内涵、转功自如、技击性强,在海陆丰习此拳者甚多。传人有杨梓、洪辉、余镜、彭新会(余镜和彭新会亦为莲花大水坑“文师”之门徒)、西秦剧名伶罗振标等。

     【林田心拳】:林田心(俗称二师),清末海丰海城城北人。拳术招数:直马、花拳、十二步、拳出肩转、技击内顾、马正后坐。相传田心师行拳三次喊力能拔起一棵青竹、拳穿田埂等,足见其拳种威力甚大。传人有林仁、林召飞。

    【溪角山拳】:(朱家教):赤坑镇溪(鸡)角山村王妈起,生于1852年,1875年到海丰白水磜(莲花山)寻师。白水磜有一位拳师是南少林朱家教高手,姓余名洪,余洪师傅看王妈起学艺意诚,便收他为徒,把自身所学朱家教拳棍传授给他,同期同学还有陶河镇锺闸古,他们满师后都回乡授教,把这种拳术发扬光大。余洪师傅所传拳术共12个套路,套路中有三步、四门、十二步等,其中擅长于棍术,王妈起和锺闸古师兄弟都长于棍术。棍术套路共9套,尤以中銮及横镰棍为绝。锺闸古因对该棍术加以研究,把它发展成为“锺厝棍”,其子及孙(锺汉集)亦娴熟此棍术套路。

    【陈四任拳】:陈四任,海丰县城下围陈人。清嘉庆年间,学艺于福建少林寺,其特点:动作舒展大方,马正步隐,技击性强,突出南拳风貌。陈一生卖鱼度日,不轻露拳艺,有武德。曾与试艺者嬉戏,将铜板捏扁,足见其功力非凡。

     【黄三拳】(安徽凤阳北少林拳):北少林拳安徽凤阳传人黄三,女,生于光绪3年,享年101岁,5岁开始在曾祖父的指导下练筋骨习武,17岁时已身怀少林柔拳、练步拳、梅花拳、蝴蝶掌、罗汉十八掌、罗汉拳等,还有少林棍、刀、暗器飞刀等北少林拳武术的精湛技艺,尤其擅长蝴蝶掌、梅花掌、少林柔拳、飞刀、内功等。同时,还深得少林伤科始祖异远真人传下的真方医术、清代技击大师黄严的技击秘诀及神效骨伤科秘籍,中医伤科医术精湛。黄三排行最小,深受师傅兼曾祖父的疼爱,成了第五代传人。光绪21年,师傅命17女士前往京城配合已经准备好的人员劫狱,营救义和团义士。17女士从安徽赶到京城预定的地点会合时,因泄密,劫狱失败,黄三只身南逃过长江来到南京。后邂逅峨嵋派“会门拳”高手、广东海丰捷胜籍人仕翁明晃(在南京开海味商铺),1896年冬被翁明晃迎娶回大流村完婚。翁、黄婚后生有四子,第四子姓黄继承黄三之香火,辈份按黄家排辈。

    1915年,翁明晃夫妇将家庭迁至汕尾城区,1949长孙黄坤泽出生,16岁被授为入室弟子第六代衣钵传人。黄三把一生的拳艺及伤科秘方传授予长孙坤泽。1972年黄坤泽在某地巧遇河北省籍拳师刘润中,拜其为师,刘润中把“戳脚”、粘衣十八法、混元气功、金锺罩气功、擒拿和刀棍,以及子午流注法和医治法则授给黄坤泽。3年后学成,回到汕尾,坤泽把祖传武功和刘润中武术浑为一体,精益求精,创立了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黄氏“子母韧拳”内功拳法以八卦的生克为内容:乾元享利贞,兑泽英雄兵,艮山封敌路,离火架炎轮;坎水涌波涛,坤地留人伦,巽风推山岳,震雷霹雳中。子拳为小架八套路,母拳为大架八套路,八八六十四卦。

   民国初黄三与丈夫翁明晃开始收徒传授武艺,弟子有李劳工、陈仁桧(字陈芳),刘成芳、曾茂悍、江贵、吴杰、吴荣、石坤、陈并、老尾流、老尾歪、陈妈如等。江贵亦跟江西艺人(流民教)学习武当拳,传人有江韩、江玉等。1942年江韩旅居香港,60年代在港创立“江韩健身学院”传授拳艺,徒弟有罗枪、江旺等。

(部分资料摘自《粤东明珠汕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